[ 登入系統 ]  . 山谷會員   . 山谷聊天室   . 山谷活動   . 台大登山社活動   . 紀錄區   . 搜尋  



索引頁
列出所有紀錄
阿爾卑斯印象之旅--馬特洪峰攀登記
編修紀錄  
時間: 99/08/19(四) 至 99/08/31(二) 共 13 天
領隊: 無
嚮導:
紀錄作者: 賴明佑
發表者: 08/05/03 (六) 18:04:40   mingyu(阿佑) 140.109.*      
最後修改: 08/05/07 (三) 13:07:47   mingyu(阿佑) 140.109.*      
開始地點: 歐洲
經由地點: 歐洲
結束地點: 歐洲
紀錄類型: 海外登山
紀錄:
 
人員:  全程==賴明佑.杜興泰.葉國偉.吳俊宏,  半程==陳文輝.林學聖.蔡明欣  
時間:  1999/8/19~1999/9/1  
地點:  瑞士阿爾卑斯山的馬特洪峰4478m(東北稜傳統路線)  
簡述:  全程的四人登頂(以三天上下);  半程的三人登至3700m.    
 
 
<阿爾卑斯印象之旅--馬特洪峰攀登記>  
 
   最早對阿爾卑斯山的印象,是來自卡通小天使,「高山上的小木屋,住著一個小女孩…她有一個好朋友,卻是一隻小山羊…」青嫩的草地、可愛的羊群、純真的童顏,阿爾卑斯彷彿是世外的桃源,令人嚮往。接觸一些登山資訊後,了解到阿爾卑斯的另一面:尖峻的雪峰、高陡的岩壁、裂隙羅列的冰河,美麗、冷肅,像是不可及的國度。上個夏天我終於一圓阿爾卑斯之旅,親吻溫馴的綿羊、聆聽悅耳的鈴鐺,並見識大自然的藝術雕塑--馬特洪峰﹙Matterhorn,4478m﹚之綺麗風光、險峻氣勢。  
 
花妝之村  
 
   「咻!」汽笛嘯音響澈山谷,登山火車﹙電車﹚穩健地向山上挺進,窗外,是瑞士典型的鄉野,一片片翠綠的草坡、一間間飾著花盆的屋子迎面而過,頭伸出去吸口氣,好清涼!「喀!喀!」底下不時傳來火車齒輪與中間齒軌(第三軌)的咬合聲,藉著齒軌,火車得以攀爬三十度的陡坡,縱橫山區。  
 
   「噹!噹!」在教堂報時的鐘聲中,我們到達河谷盡頭的村鎮策馬特﹙Zermatt,1620m﹚。Zermatt,意為草原村莊﹙黃綠色的高山草原向山坡延伸至2250m﹚,位於舉世聞名的馬特洪山下,是欣賞馬特洪的最佳角度,也是著名的滑雪勝地、健行與登山的大本營,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村鎮非常美麗,家家戶戶在欄杆擺飾盆花、在庭院栽種花草,讓人賞心悅目,忍不住一直按相機。看到策馬特,聯想起好茶等魯凱族村落,兩地居民有相似的藝術習性,都喜歡裝飾房子門面,前者用花、後者用雕塑,而效果相同,都對相機有致命的吸引力。特別地,為維護環境品質,汽車不許進村子﹙遊客只能搭火車進來﹚,街道只有小型電車及馬車穿梭,氣氛閒適。  
 
   在遊客中心打聽到一則不妙的消息:上星期馬特洪有四人死亡!陰霾的天氣,大家心裏也蒙上一層陰影。Matternhorn,意為草原上的角峰,是阿爾卑斯最險峻的山峰,1865年馬特洪首登是登山史上的大事,但那次成功是悲劇性的,在下山時七位隊員中有四位墜落死亡!現在,儘管安全措施已加強,但攀登馬特洪還是有風險!  
 
阿爾卑斯風光  
 
   一早步行到纜車站,準備搭三段纜車,由谷地策馬特到緩稜黑湖﹙Schwartzsee,2582m﹚。纜車是山區極好的交通工具,與道路相較,不會造成環境的大面積破壞,也不怕下雪時被雪掩埋,而搭乘時視野又很好。一會兒纜車站冒出一批批行色匆匆的年輕人,攜帶滑雪板,趕著搭纜車去小馬特洪峰﹙Klein  Matterhorn,3820m﹚旁的夏季滑雪場,阿爾卑斯的山野環境令人羨慕、歐洲的戶外運動風氣令人印象深刻。  
 
   搭纜車時聽不到動力的噪音,只見地面景物悄悄換移,特別覺得安靜,漸漸地我們越來越高,進入雲霧中。當破雲而出時,便見到高聳的馬特洪!以前看過不少馬特洪的相片,對其尖峻的山形相當欣賞,現在臨場才體會出山容的巨大,多了一分厚重的感覺。  
 
   黑湖位於寬緩的稜肩,因有一墨綠的小湖而得名,此高地被群山環繞,是欣賞阿爾卑斯冰雪風光的極佳地點,舉目是延綿的雪峰、迤邐的冰河。最突出的馬特洪像是意外被放在冰原上的特大號尖金字塔,由其東伸的阿爾卑斯主稜有寬平的雪原,夏季滑雪場就在那裏,再過去是瑞士最高的羅莎峰﹙Monte  Rosa,  4634m﹚,略為圓胖。冰河或寬闊、或窄長,都可見複雜的裂隙,有意思的是冰河相匯時冰並不相混,冰河上的分隔堆石呈現出優美的曲線。  
 
   晨光灑下,朝露閃閃,雲霧悄悄地漫來、盪去,靜諡而夢幻,彷彿置身於天堂。登山的欲望淡了,品賞這迷人的阿爾卑斯靈氣,心就滿足了。  
 
特殊的羊與人關係  
 
   一會兒,從霧裏走出兩三隻、喔不只、一大群綿羊,頓時,天堂多了生命的氣息。這群羊長得有點像複製羊桃莉,毛卷卷的,頭上有一對大卷角,像是剛從羊圈被放出來吃草,怕人,不易接近。一陣子後,一隻大綿羊向前走出,有長老的架勢,其頸部掛著鈴鐺,晨光中叮噹響格外清脆,我方代表破工則帶著相機緩步向前,卡嚓一聲,雙方取得第一次接觸,建立「特殊的羊與人關係」。  
 
   接著形勢戲劇性變化,整群羊向我們圍攏過來,讓人受寵若驚,似乎回到小時候當孩子王的感覺。大家紛紛與綿羊親熱一番,我的鼻子與長老的濕鼻子碰了一碰,心裏有說不出的歡喜,牠的眼睛是黃色,看起來呆呆的。照相時相機不小心脫手,敲到一隻羊的頭,真不好意思。  
   
   「來如春夢不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在朝霧散去前,我們與可愛的羊群道別,眾羊先退,最後長老也轉身退去、隱入霧裏,只剩鈴鐺聲迴盪著。  
 
客棧素寫  
 
   由黑湖往上,是循著稜線的健行步道,路旁一開始有草地,稍上面則是光突的岩稜。步道寬緩、整修良好,遇陡壁,有棧道繞過,遇常積雪的路段,有鋼索可以抓扶。印象深刻的,是步道上見不到垃圾!遊客都很自律、不隨意丟垃圾,以免污染美麗的山水。  
 
   中午到馬特洪金字塔底的登山客棧﹙Hornlihutte  ,3260m﹚,陽光強烈,天氣炎熱。屋外廣場的幾排桌子坐滿了人,或欣賞風景,或拿著望遠鏡搜尋馬特洪山壁上的登山者身影。這裏的生態屬高山冰河帶,植物稀少,不過鳥卻不少,不知是否跟著人類上來的?一種似岩鷚但羽色淡灰的小鳥,不怕人,在桌邊尋覓麵包屑,還有一種似烏鴉但嘴黃色的鳥﹙叫聲與烏鴉差別很大,細細的﹚,成群結隊,甚至飛到馬特洪東壁3700m的陡雪坡玩﹙覓食?﹚。  
 
   下午我們到客棧旁的北側雪坡練習雪地行進技術,不過這一帶地形陡、落差大,訓練較不安穩。四點後氣溫降低,健行的人下山了,客棧變冷清。望著被雲霧罩住的馬特洪,生起冷肅的感覺。  
 
   來登馬特洪的人,除了少部分在附近的露營區搭帳蓬,大多數住在登山客棧。客棧有四樓,一樓是餐廳,其餘樓層是臥室,我們住四樓﹙閣樓﹚,窗外就是巨大的馬特洪。客棧清潔安靜,登山者的攀登裝備多放在一樓,掛在架子或擺在框櫃。水源位在馬特洪起攀點,由大鋼槽收集白天融雪產生的水,以管子導入客棧。  
 
   晚上,登山的人都出現在餐廳,打量一下各桌,兩位高大的年輕人看起來最酷,像是登山高手。飯後,向那兩位年輕人打聽狀況,得知上星期出事那四人的死因是墜落﹙今年夏天馬特洪雪下得多,往年不太積雪的東壁目前雪線為3550  m,攀登較困難﹚。他們兩人是從英國來的,不是此地的嚮導,他們沒有打算爬較難的北壁路線,只爬一般的東北脊路線,而尚未決定明天是否往上攀登。聽了之後,我們原本想嘗試的北壁路線,這次似乎不宜。  
 
初登不順  
 
   氣象預報說今天是好天氣,接著有兩天壞天氣,所以雖然累,還是決定去登馬特洪。五點整裝完畢,發現架子上其它隊伍的攀登裝備已經被拿光,昨晚大家還在猶豫,今天都早早出發了。  
 
   金字塔底的第一步就不簡單,約七公尺高岩面,黑暗中頂著頭燈、寒風裏戴著手套、低溫下穿著登山鞋﹙雙重靴﹚,高海拔爬起岩來笨手笨腳,還好較上面有固定繩可以抓,氣喘地爬上這岩面。接下來是容易的之字形繞行路段,碰到一對昨晚下不來而露宿的男女。天亮後找路容易,爬起來快速,超越中年人組成的三人繩隊,他們年歲大、穩紮穩打地爬。再來是岩質堅硬的岩稜,在乾爽的大石塊間攀爬,蠻舒服。爬到雪坡下的斜岩面時,路跡變不清楚,並且此地岩石覆有一層透明的薄冰,落腳時要避開薄冰或是先踹磨掉薄冰,行進速度慢。  
 
   到雪坡後,拿出冰斧輔助向上﹙這次帶的冰斧太短,在此用起來不順﹚,雪坡雖不難爬,不過向下看可見八百公尺下的冰河,心裏有壓力。接著是略積雪的岩面,不好爬,在龍洞穿登山鞋爬岩的訓練派上用場,我小心測試石頭、選擇路線,斜斜向上爬,上去後找岩隙塞了一個friend﹙一種岩楔﹚,扣入鉤環固定自己,再用繩子確保大家上來。此時波蘭隊超越我們,他們膽子大、在這裏沒用繩子確保。  
 
   休息時,這幾天匆忙準備、馬不停蹄趕路的累突然冒出來,大家都有點懶,而今年路線的難度比我們原本預計的高,不適合七人一起上登,大家商量後決定撤退﹙約爬至3700m處﹚。  
 
雪軟似泥  
 
   近中午,雪坡變得鬆軟、有點像泥,無法支撐腳踩的重量,向下邊走邊滑,相當驚險,所幸只有一小段。之後,發現一路上其實有前人做好的固定點,有的是敲入岩縫的釘子、有的是繞石頭的繩套,可以用繩索下降的方式簡單地向下,不過繩子下方的人要注意上方的人會踢下落石。  
 
   這天不少隊伍上去,但晚上下來的卻不多,讓人納悶。  
 
   隔天早上天氣真的較差,沒下雨、但風強,馬特洪大部分被霧罩住。九點多那兩個強悍的英國人回到客棧,過去向他們道賀,但他們說沒有登頂,約爬到4240m的固定繩處,那一帶的雪坡鬆軟難行,不過昨天有一俄國人登頂且下來。看來,攀登積雪的馬特洪不容易!  
 
   三位隊友因時間有限要先下山,雖然未能登峰,「I  will  be  back!」豪氣不減。  
 
再度向上  
 
   昨天下到策馬特的隊友打電話上來,告知今天中午天氣將好轉,好天氣將持續兩天。鑑於英國隊的速度無法一天登頂來回,我們決定今天上到避難小屋﹙4003m﹚附近,這樣明天就有充裕的時間登頂。  
 
   與兩天前相較,對路徑較熟悉,爬起來順暢多了。「隆!」雪崩!氣溫升高,冰雪的結構變弱,左下方馬特洪金字塔底發生冰崩,並引發連鎖雪崩,大量的冰雪雷霆萬鈞向下滑移,雪塵滾滾、隆隆聲撼動山區,一直落到六百公尺下的冰河方止,整個雪崩持續約一分鐘,看得目瞪口呆。  
 
   雪融了些,路線變的較簡單!很快就通過兩天前經過的第一片雪坡,並越過第二片雪坡,而上方那片大雪坡的盡頭就是小屋。在爬岩稜時,看到左側有隊伍下山下偏了﹙路線易走錯﹚,提醒他們路在稜線旁,而左下方的雪坡有幾個人在下降,偏差大,國偉認出是兩天前超越我們的波蘭隊,不久他們修正路線。  
 
   第三片雪坡一開始有陡坡要橫渡,此時一路走在我們前面的二男一女繩隊向下橫渡、撤退,他們實力與我們相當,使我們也猶豫起來,但評估一下:天氣不差、未被困難卡住、有露宿裝備,沒有必要撤退。我們相互確保、小心橫渡,之後繼續往上,到小屋下的鋼索。此時遇到四個繩隊急著從小屋下降,希望趕在天黑前到客棧,狹路相會,兵慌馬亂、落雪紛紛。回復安寧後,國偉克服一段岩面,我們便到了小屋。  
 
小屋友誼  
 
   這間小屋是避難小屋,給下山的人避難用的,我們打算有空位時才住,沒空位就在外面露宿。小屋是木造的,建在水泥地基上,兩側臨崖、兩側倚壁,崖邊的走道積硬雪,走起來溜滑危險﹙其中之一有鐵鍊護欄、另一缺損﹚,走道內側有一矮椅條讓人歇坐,便於穿脫冰爪。屋內有兩張床,分為上下舖,每張床可睡兩人,床上有很多毛毯,摺疊整齊,牆上有緊急求救電話及放滿藥品的醫藥箱﹙使用說明是用德文寫的﹚,窗邊有一桌子,隔間有廁所。  
 
   不久,有一個人下到小屋,這個人身材高大,但說話溫文。遞給他一杯熱水,他辭謝了,說喝冷水就好。他剛從山頂下來,令人吃驚的是他今天早上才從策馬特搭纜車上來,體能、技術、膽識讓人佩服。他腳上穿的是一般登山鞋,防水、保暖效果差,裏面襪子濕了,「It  works!」他不介意笑了笑。他住在德國北部,當地只有低矮的山丘,而欣賞阿爾卑斯、攀登馬特洪是他的一個夢想,工作之餘,他就為這個夢想準備,這次來馬特洪之前,先爬一座四千公尺級山峰作為熱身﹙他指著東方稜線上的一座雪峰﹚。攀登馬特洪的感受?「Not  easy!」他笑著搖一搖頭,喝口水,「I  am  finished!」臉上洋溢圓夢之後安祥滿足的笑容。他說上面還有兩個人,落後他一小時。等他吃完麵包,我們和他合影留念,互道好運後目送他下山。  
 
   日偏,馬特洪的影子呈尖三角,大大地映在下方的冰河上,日斜,雪峰被夕陽染成紅色,秀出富麗堂皇的風景,日沒,月亮如銀鏡般皎潔,掛在滑雪場的大雪原上方。勤勞的破工融雪煮麵,大家吃得飽飽的,俊宏身體不舒服、想放棄攀登,國偉大力安撫他。預留一張床給還在上面的兩個人,我們兩人睡床、兩人睡地板,八點多就寢。  
 
   在睡夢中,隱約聽到屋外有喊聲,不久一個人進到屋子,我起身查看,是個女孩子!夜間氣溫蠻低,她看起來很累、略為發抖,我趕快倒熱水給她喝,並給她吃牛肉乾,之後她稍恢復元氣。等了好一陣子,她的同伴才到小屋,這位中年男子個子不高,可能是她的嚮導或教練,薑是老的辣,他身體無恙,進屋後並不休息,忙著把繩子拉到屋內整理,我幫忙理繩,並遞給他熱水及牛肉乾。他們是法國人,以前對法國女孩子的印象是氣質浪漫,而這位長得可愛的女孩子則有堅韌的個性。  
 
最後挺進  
 
   吃早餐時,從客棧摸黑出發的先頭隊伍已接近小屋,這個隊伍有嚮導帶,以兩人繩隊的方式行進。天氣好,登山的人多,我們跟著大隊人馬向山頂前進。  
 
   小屋上方有一段瘦陡的略積雪岩稜,臨著北壁與東壁,爬起來暴露感大,不太敢站起來,還好這一帶固定點﹙Bolt﹚較密集,危險性不高。之後,離開岩稜偏向左側,遇約五公尺懸垂岩面,有一小臂粗的固定繩可拉上﹙好像在牆壁旁爬杆﹚,岩面頂端是懸岩,由左側繞翻上,便到了東北脊路線最大的一片雪坡。  
 
   噠噠的引擎聲由遠處接近,一架直升機飛到峰頂附近,不知是有人出狀況還是例行的巡邏?不久,直升機飛過我們頭頂,一個螺旋急轉彎俯衝,一轉眼已降至一千公尺下方,飛行員技術極好,對其岩壁救難能力有信心。﹙攀登馬特洪的人都會在策馬特買直升機救難的保險,每人約台幣600元﹚  
 
   雪坡的雪在早上較結實,不難行,而雪坡上每隔一繩距就有鐵柱﹙螺旋形或是頂有圓環的直立柱﹚可當確保固定點,攀登的安全性高。雪坡頂是瘦緩稜,有陣風吹,很多隊伍在此碰到、互相超越,有點混亂。接著是東北脊路線最困難的垂直岩稜,小臂粗的固定繩適時出現,攀爬時除了手抓固定繩,也把身體與固定繩連結,以保證鬆手時身體不會脫離繩子,但鉤環開口小、無法扣住粗繩,要用繩環套住粗繩。垂直岩稜頗驚險,大家蒙著頭向上攀登,有一處是懸岩,破工被卡了一陣子,終於摸到要領,費力地抓繩子上去,換我時,改抓旁邊額外釘的鐵鍊梯,但鐵鍊往外晃、會外扯釘子,邊抓邊祈禱釘子不要脫落。  
 
   爬上垂直岩稜,山頂便在望,大家略為興奮。最後一段是陡雪坡,表面硬脆、裏面硬實,冰爪要踢幾下才踩得穩,而在此有人上山、有人下山,各隊伍又擠在一起。有一處我們沒到鐵柱固定點﹙帶來的繩子是45公尺,但固定點間距有些是50公尺,不夠長﹚,俊宏插了冰斧﹙不深﹚就確保國偉向上,別隊提醒我們這樣不安全,便喊住國偉,敲埋了一根雪樁當固定點,同時把繩子連結、增加長度,較安穩後才繼續向上。  
 
峰頂如刀  
 
   中午,到了山頂邊緣的聖母雕像,這是最後的固定點、也是登頂的指標,大家都趨前擁抱。山頂是東西走向的雪稜「線」,長80公尺,細瘦如刀!南側為岩壁、北側為陡雪坡,積雪向岩壁突出,形成小雪簷。雪稜上的窄徑避離雪簷,行進時暴露感大,怕被突來的陣風吹落,我們交互確保,慢慢走上東側最高點﹙另一高點在山頂西側,立有一黑色的十字架﹚。  
 
   在如刀鋒的山頂,稍一閃失就會向北滑落,掉落至一千兩百公尺下的冰河,大家不太敢走動、甚至不放心站著,只好蹲坐著吃午餐,照相時無法站在一起,只能兩兩蹲擠在一起合照。這種感覺與以往的登頂經驗大不相同,辛苦、緊張地爬上來,但心情還是緊繃的,山登絕頂我為峰,卻沒有頂天立地、放懷高歌的豪情。  
 
   四方展望極好,放眼是峰峰相連的阿爾卑斯雪峰,最高的白朗峰﹙Mont  Blanc,4820m﹚龐然立於西南方,是法國與義大利的國界,而南邊義大利境內有一湛綠的大湖泊,在整遍的冰雪岩區很顯眼,猶如荒漠上的綠洲。  
 
   雖然天氣很好,不過下山路遠,不敢在峰頂待太久。攀登喜馬拉雅山的巨峰,登頂尚不等於成功﹙約有四分之一的事故是發生在下山的時候,或因登頂後心情放鬆、下山時體力不繼、突發的暴風雪﹚,要平安下山才算,攀登陡峭的馬特洪也相似。我們小心地相互確保走到聖母像,接著用繩索下降的方式一直溜下山。有三組繩隊比我們晚到山頂,他們只到聖母像就急忙下山。  
 
下山飄雪  
 
   下到小屋時,破工蠻累的,我們便在小屋再待一晚。處於馬特洪高大岩壁上,有遺世而立的感覺,平靜、安寧,於晝夜之交,欣賞阿爾卑斯雪峰劇場的精彩戲碼—由日、月兩大巨星演出的「絢麗與皓潤的對話」。  
 
   隔天早上,又有摸黑出發的二十人到達小屋,也是一個嚮導帶一個人,這些人新奇地張望小屋、期待地仰望山頂。但好天氣已過,雲黑,下起雪來!雪越下越大,由灑鹽空中差可擬的細雪,轉為柳絮因風起的粗雪,他們觀望一陣子,全部回頭撤下、鎩羽而歸。今天預報有雷雨,我們在飄雪中儘速下往客棧,路上碰到匈牙利隊,他們不畏壞天氣、依然向上,大概會在小屋伺機攻頂。  
 
   午後下雨,在客棧度過出發以來最悠閒的時光,討論攀登路線、寫日記,破工在門外煮食物,自製的﹙岩壁用﹚瓦斯爐吊罩正好防風。我抽空前往東壁底的雪坡找尋滾落的岩盔﹙下山休息時破工不小心脫落﹚,但沒找到。晚上四位隊友喝脾酒慶祝一下,品嚐客棧的名產「馬特洪大餐」。  
 
山徑逸事  
 
   原本今天早上想去觀察馬特洪北壁下半段的狀況,但一早見到三起東壁底及北壁底大冰塊崩落,便打消念頭。收拾東西,下策馬特去。  
 
   破工重溫登山生命,完成一年前許下的登山願望,一路開心地唱著歌下山;國偉籌畫馬特洪攀登兩年,這次沒爬較難的路線而不夠滿意,還是開心地唱歌拍照;俊宏忍著背痛及臂痛登頂,現在輕鬆地想著將來臨的法國浪漫之旅﹙儘管球鞋被拿走,穿雙重靴下山很無奈﹚;我對大家平安下山很滿意,一路跟上山的人說Hi。  
 
   一對老年夫妻手牽手走路,看得我們好羨慕,鐵達尼的Ross與Jack年紀大時是否會如馬特洪山徑的老夫妻?「Matterhorn?」一位中年的日本人向我們詢問是否登頂,得知我們登頂後,「Matterhorn!  Matterhorn!」束起大拇指,並向我們鞠躬好幾下,純真的舉動讓我們受寵若驚,不禁笑起來,趕緊鞠躬答禮。  
 
登山者墓園  
 
   午後,雪水匯成的小溪嘩嘩地流過策馬特,小溪旁有一安靜的小公園,是登山者安息的地方。這個墓園很特別,除了莊嚴之外,還多了藝術的氣息。墓一座座排列整齊、維持得很乾淨,每座墓都經過精心設計,不同的花草布局、不同的墓碑式樣,而墓碑上的雕刻也相異,名字、生平、文句、話語、圖案﹙冰斧…﹚皆有,引人駐足,欣賞、思索。一個墓碑簡短刻著「I  choose  to  climb」,道出對登山的執著、無悔。  
 
   誠然,如偉大的登山家梅思納(Reinhold  Messner)所言「The  whole  object  of  mountaineering  is  to  come  back  to  talk  about  it」,沒有一座山值得犧牲生命,每個人、每個隊伍對登山風險要仔細衡量、小心應對。  
 
   策馬特居民以山為家,對登山者有同理心的了解,對不幸罹難者莊嚴地懷念。一旁,一位老太太彎著腰,靜靜地整理墓地的花草,墓裏可是她的親人?背影短,人情長。  
 
谷地漫遊  
 
   今天是下到平地調養(俊宏半夜到醫院吊點滴,其他人在床上躺一個晚上到兩天)之後,再度振作前往山區,目的地是Grindelwald小鎮東南方河谷內的冰河,要實施冰攀訓練!結果?在普通級步道走沒多久,俊宏沒力了,退下去與牛群、小豬玩,推進到裏面的健腳級步道,破工沒力了,就地午睡,只剩國偉和我繼續深入河谷,過兩冰河匯口、但一直沒路可以下去。冰沒爬到,大家自得其樂!  
 
   這谷地海拔低,花草多,步道上行人絡繹不絕。普通級步道寬大安全,老少皆宜,路邊有紅白紅三槓標誌,終點有餐廳,可在附近草地野餐,一旁有綿羊相伴;再進去是健腳級步道,路較小、有崩塌,老年人不宜,路邊有藍白藍三槓路標,盡頭是小屋;再上去是冰雪地,需要不同的裝備與技術,是登山的範圍。路上碰到一群國中生拿著冰斧下山,像是雪地登山訓練剛結業,他們的冰斧是木柄的,過時、不過切合訓練使用。  
 
   你知道阿爾卑斯冰河延伸到多高﹙低﹚?海拔1300m處,一巨大的冰塊卡在峽谷,猶如一座壩堵住河道,嘩嘩的水從下奔出。這條冰河長十公里,下游被岩石覆蓋,白色的冰沒有顯露出來,不注意會以為是一般的乾河谷,「隆!」中上游較陡、多斷裂,冰崩頻繁,約20分鐘一次,可謂砲聲隆隆,不過這裏的冰崩規模較小,冰塊垮落後,形成雪瀑沙沙滑下,在冰河鋪出白白的一片新雪跡。  
 
大峭壁鈴鐺  
 
   這裏是少女峰下面寬大平緩的鞍部﹙Kleine  Scheidegg,2061m﹚,一家旅店外站著一位樂手,吹著阿爾卑斯著名的長炳大號角﹙近四公尺長,由彎曲的松樹雕成﹚,奏出幽幽的號音;對面小廣場躺著一隻龐大的聖伯納犬,大方地讓人摸牠軟軟的肚子,牠是雪地的救難英雄,脖子掛著一個可愛的小酒筒。翠綠的草地在此盡情地延展,草坡上小花盛開,或黃或紫,鋪展一片片豔麗的色彩。草坡景觀與能高安東軍相似,不過這裏長的是嫩草、不是短箭竹,所以多了愉快吃草的牛群,而薊的嫩心是牠們喜歡的點心。  
 
   走到一個好景點,拿出烤雞、水果、葡萄酒野餐。左側是愛格峰﹙Eiger,3970m﹚,聳立著阿爾卑斯最高大雄偉的北壁,岩壁高達1800公尺,上面三分之一有積雪。透過望遠鏡,看到岩壁的中段有三位登山者正在攀登,行進速度慢,一會兒直升機飛到岩壁旁停了一下,可能是來巡邏,不久岩壁被雲霧遮隱。右側是雪白的少女峰﹙Jungfrau,4158m﹚,積雪深厚,因名字清秀且容易親近﹙登山火車可開到少女峰東北鞍雪景展望台,3454m﹚,受到遊客喜愛,雖然其名字浪漫秀氣,不過寬大的西北壁相當雄偉,偶而的冰崩發出隆隆震撼聲。  
 
   沿著愛格小徑,我們來到愛格北壁的起攀點,這面壁位於稜尾山頭突然斷落處,與針山東壁有點像,不過規模大一倍、生態更荒涼,岩壁下部分呈灰黃色,岩面不光滑,資料上說岩質是大理岩。「叮叮」,悅耳的鈴鐺從岩壁飄下來!上次誌宏在針山東壁吹口琴,莫非有登山者在愛格北壁搖鈴鐺?抬頭搜尋一番,哇!一百多公尺高的垂直岩壁上,有一群身影細小的山羊!透過望遠鏡,看到牠們喜感的造型,前半身黑、後半身白,與貓熊一樣偏愛黑白的套裝,而十一隻羊中有三隻是小羊。羊群成一列緩慢遷移,似乎在尋青草,而小山羊淘氣,輕盈地蹦跳,牠們就是岩壁上的搖鈴者!  
 
   這幕奇景令人驚訝、歡喜,有一種剛大與柔小、靜止與生動的對比美感。小山羊與大峭壁共舞、鈴鐺與雪崩齊鳴、火車遊客與少女雪峰同歡,阿爾卑斯真是生命與山水相諧的桃花源!  
 
-------------------------------------------------------------------------------------------------------------------------  
 
〔馬特洪攀登注意事項〕  
1.不須辦入山許可、沒有要求雇嚮導。  
2.氣象預報(未來三天)可在策馬特車站旁的佈告欄查到。夏天(八月底)登山客棧氣溫約13(午)~  3(夜)度,山頂約5(午)~  -5(夜)度。  
3.在策馬特保險只有直升機救難(台幣600元),不含醫療。可在台灣保意外(加醫療)險。  
4.東北脊路線基本上已運動化,固定點相當充足、較困難的路段有固定繩。裝備需少許備用固定點(雪樁、岩釘、friend),長50m繩子,直柄、長55-65cm冰斧,一般用冰爪。  
5.東北脊路線的一些路段(固定點較密集處)  ,可以使用running  belay同時行進繩索確保系統,以提高行進的速度。  
6.東北脊路線難度(有固定繩時)為AD,與玉山主峰東北側的三號雪溝相近。不過實際上較困難,因為路線長、暴露感大。  
7.登山者擁擠會使攀登的風險增高:上方踢落石、壞天氣時下山阻塞、互相超越時亂中出錯。  
8.最好先在附近選較簡單的山峰熱身,以適應阿爾卑斯山陡峭暴露的環境。體能要鍛鍊好、繩索操作要熟練,才能如嚮導帶隊12小時登頂來回。  
 

 


紀錄相關討論:
 
08/05/05     Re:馬特洪照片  6   mingyu 台北
08/05/03     Re:馬特洪照片  10   mingyu 台北
08/05/03     Re:馬特洪照片  7   mingyu 台北
08/05/03   □ 馬特洪照片  10   mingyu 台北





討論串主旨:馬特洪照片
以下列出完整討論串依 發表時間 排序
此討論串共 4 筆資料

討論串第 4 筆作者編修:附檔 / 內文
發表 mingyu(阿佑)
寫入 08/05/05 (一) 14:40:35 From 140.109.*
建築物照片
 
 策馬特村鎮有登山者墓園(252 KB)
 位於馬特洪峰山腳的登山客棧(3260m). 屋子旁邊有直升機起降平台(202 KB)
 馬特洪傳統路線上的避難小屋(4000m). 屋內有上下舖兩張床, 還有床墊.毛毯.醫藥箱.廁所.(77 KB)
 策馬特火車站, 在此禁止汽車通行, 交通工具只有馬車(照片左邊).小電動車(照片右邊)(124 KB)
 登山火車的鐵軌, 兩條平滑鐵軌的中間還多出鋸齒軌.(209 KB)
 纜車, 是阿爾卑斯山常見的運輸方式.(87 KB)
 ↑ 
討論串第 3 筆作者編修:附檔 / 內文
發表 mingyu(阿佑)
寫入 08/05/03 (六) 19:56:57 From 140.109.*
阿爾卑斯山景
 
 黃昏的山景(79 KB)
 阿爾卑斯典型山景: 山巔為雪峰冰河, 其下為草坡或岩坡, 再下為森林.(140 KB)
 帶狀的雲腰繞著山. 當搭纜車破雲而出時, 會有到天境的感覺.(98 KB)
 愛格峰. 這面壁高1800m, 是阿爾卑斯最壯觀的北壁. (103 KB)
 臨崖的維特洪峰. 寬谷旁的陡崖, 似乎是大冰河所侵蝕而成的.(123 KB)
 青綠山坡(106 KB)
 湖邊羊群(147 KB)
 步道有分級: 一級步道(大眾化,老少咸宜)的終點常有客棧.餐廳, 再進去則為路跡較小的二級步道.(174 KB)
 黑臉羊在吃草(有五隻喔)(227 KB)
 山坡風景(153 KB)
 ↑ 
討論串第 2 筆作者編修:附檔 / 內文
發表 mingyu(阿佑)
寫入 08/05/03 (六) 19:35:21 From 140.109.*
地貌照片
 
 羊群在馬特洪峰的下方(144 KB)
 登頂後, 在餐廳的外面悠閒午餐. 左為國偉.中為破工.右為俊宏(192 KB)
 馬特洪的三角形影子, 山頂很尖銳(101 KB)
 冰河剖面. 上半部可見堆疊的冰層.裂隙, 下半部則層理不清楚.少裂隙 (183 KB)
 冰河俯視. 冰河的下游表層有大量石塊覆蓋, 冰瀑區則很破碎.(228 KB)
 冰河的末端常有冰蝕湖(177 KB)
 兩階冰蝕湖(雪山的翠池也是冰蝕湖)(129 KB)
 ↑ 
討論串第 1 筆作者編修:附檔 / 內文
發表 mingyu(阿佑)
寫入 08/05/03 (六) 19:09:22 From 140.109.*
攀登照片
 
 馬特洪峰. 中間的稜線為東北稜, 其右方為北壁.左方為東壁(118 KB)
 起攀點3280m(252 KB)
 採用running belay 繩隊同時行進, 遠處下方的屋子是登山客棧(159 KB)
 攀爬(136 KB)
 攀爬(137 KB)
 山頂下方的垂直路段(159 KB)
 登頂照, 左為國偉.右為俊宏. 峰頂稜太瘦, 無法站在一起照團體照.(134 KB)
 垂降, 遠處下方的村落是策馬特(164 KB)
 垂降(155 KB)
 馬特洪峰傳統路線. H為登山客棧3260m, X為避難小屋4000m(252 KB)
 ↑ 

此討論串共 4 筆資料







 台大登山社 / 山谷登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