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系統 ]  . 山谷會員   . 山谷聊天室   . 山谷活動   . 台大登山社活動   . 紀錄區   . 搜尋  



山谷聊天室
索引頁
山谷留言版
交流討論區
健身養身版
讀書會
悠悠40年
南南山語
南湖手扎
總圖日記
普二故事
海外飛鴻

 山谷留言版  
      列出所有文章   僅列出主題   貼討論主題 

四十年後的相認-奚會暲
發表 anonymous(anonymous)作者編修:附檔 / 內文
寫入 06/12/05 (二) 17:31:55 From 75.18.*
哈囉!親愛的夥伴,大家好  
 
上個週末(12/2  2006),對於我與中仁以及一些夥伴來說是非常特別的晚上。雖然只是一頓飯,  然而這其中所含的意義卻不小。  
 
當初會參加台大登山社,  就是被普二的歌聲”騙去”的,  那像山洪般的歌聲,  好遠、好遠就可以聽到了。我多麼愛這份粗礦的歌聲,  更愛唱那些質樸的山歌。還記得大一時,  幫救國團帶了一隊阿里山健行隊,  大部分的隊員都說我是原住民,  還說我一定是阿美族的女孩,  他們會這麼肯定認為,  只因為我很愛唱山地歌,一路都在唱!  
 
既然是唱山歌,  只要大夥能聚在一起分享彼此的快樂,  很多事情都不是很重要的。社歌也就在這份永不相忘的情誼下,  老夥伴教小夥伴,  薪火相傳。四十多年來我們只知道這首歌來自南洋,是一個馬來西亞的僑生帶來的,  老夥伴都是這麼告訴我們的。山社夥伴們大而化之的個性,  從來也不曾在乎過,  這麼重要的社歌竟然是作曲、作詞都不詳。就像所有古老的傳說一般,  媽媽在床邊說給孩子聽,  老者說給年幼的,  一代傳一代,  在永恆的愛中傳遞下去,  誰都不會問,  什麼是古早,  古早…。  
 
直到今年在北加州舉辦Yosemite  Reunion行後,  故事的發展從此比韓劇還戲劇化!  
 
   讓我跟你們說說故事吧!  
 
台大登山社於民國四十八年(西元1959),由雷敏宏(44  化工)  提議成立,創始會長林益宣(44  化工)。民國五十三年在創社社長王兆復,  連續三年”企業化”的經營下,  台大登山社從此生根、茁壯,  成為數百人的大社團。  
 
民國五十五年,  「生活在大自然裡」正式被定為社歌。同年楊和男(53化工)  根據社歌的歌詞『像太陽一樣磊落明亮』,  設計出社旗。(請參考《山社四十四年》p.291)  
 
今年八月四日在北加州Sarotoga舉辦Yosemite  Reunion的行後。聚會時,  當大夥得知四十多年前”默寫”出社歌的馬來西亞僑生,  游漢維學長今晚也在場時,  大家的情緒簡直high到極點。  
 
游漢維是專程從洛杉磯的Irvine飛到北加州,  來參加老伙伴的聚會。游漢維學長娓娓訴說出當年的故事….  
 
民國五十五年,  創社社長王兆復學長希望能有一首可以代表台大登山社精神的歌,  於是游漢維學長向王兆復學長建議這首「金馬崙高原的生活營」的營歌。  
 
游漢維學長其實沒參加過金馬崙高原的生活營﹐五十年代末期的他,  生長在窮鄉僻壤的芙蓉城﹐哪裡付得起二十元的報名費。雖然沒參加生活營,  卻聽那些曾經參加過生活營的學長唱生活營歌﹐當時是又羨慕又感動﹐這首扣人心弦的曲子就這樣一直深藏在他的心裡。  
 
從來沒接受過正式音樂訓練的游漢維學長,  把許多南洋學生傳唱的歌謠帶給台大登山社﹐這群熱愛大自然又喜歡在野外盡情高歌的年青人﹐其中一首就是生活營歌﹐游漢維把它改名為「我們生活在大自然裡」﹐後來大家覺得再沒有一首曲子比它更能代表我們的登山情懷﹐就正式定為台大登山社的社歌。  
 
就這樣﹐在馬來半島已成絕響的生活營歌﹐意外的在台灣重生﹐四十多年來代代相傳﹐永遠活在無數登山人的心中﹐在台灣﹐在北美﹐在任何有台大登山夥伴的角落。(文節錄自游漢維給奚會暲的信)  。  
 
去年游漢維學長回馬來西亞時,  找到了他的寫作啟蒙老師姚天平(姚拓),  從姚天平的口中得知社歌的作曲者名叫奚會暲,  是個文人,  業餘作曲家,  香港新亞書院(中文大學的前身)第一期畢業生。  游漢維學長有感於大家對社歌的來歷很感興趣,  於是,發動北加州灣區的伙伴們尋找社歌的作曲者-奚會暲先生。  
 
至於社歌作詞者是邱然,  北大畢業的女作家,  筆名燕歸來,  旅居香港,  后來遷往德國,  獲神學博士,  目前住在瑞士,  要找她恐怕就不太容易了。(文節錄自[相關連結] http:\\www.mountain.org.tw )  
 
在劉榮坤學長,張英岳學長和蕭萌區努力的”google”下,  我們終於從香港中文大學海外校友會(北加州)找到了奚會暲先生。蕭萌區花了不少時間終於和住在舊金山的奚會暲先生聯絡上了,  蕭萌區將社歌MP3(1974版)  和歌詞寄給他。聽了MP3社歌後,  奚會暲先生很感動也很驚訝,  馬上給蕭萌區回信。於是,  由蕭萌區代表與奚會暲先生訂下了這次的餐會。(見下聯結網,  請用UTF8  
[相關連結] http:\\www.mountain.org.tw   )  
 
1957從來沒接受過正式音樂訓練的奚會暲先生,  參與金馬崙高原的生活營,  這是一個為初高中生辦的訓練營,  然而,  就在訓練營快要開始的幾天前,  大夥認為應該要有一首屬於「生活營歌」的營歌,  於是由Maria  Yen  寫歌詞,  奚會暲先生作曲。「生活營歌」的營歌就是這樣誕生的,  是不是有點不可思議。  
 
有趣的是奚會暲先生似乎不太記得這首歌了,  而且,  別忘了「生活在大自然裡」是游漢維學長”默寫”出來的,  再加上游漢維根本沒參加過金馬崙高原的生活營。所以,…哈哈哈,  就如蕭萌區所說:  「不曉得,  社歌到底有多少部分是出於奚會暲先生?  有多少部分是出游漢維學長?  」  
     
好了,  故事講完了。  上週六這場”相認”大會,  雖然沒有韓劇的眼淚,  但是有很美的歌聲。奚會暲先生是個很風趣,  多才多藝的文人。靈活的思路,  非常健談,  敏捷的行動一點也看不出是個七十七歲的”老翁”  。  
 
   下面這兩個聯結網(link)  是我把星期六晚上我與中仁錄的影片,  upload  在  you  tube  的,  希望能與你分享我們的快樂!    
 
[相關連結] http:\\www.youtube.com   
 
[相關連結] http:\\www.youtube.com   
 
   
附j件一:  奚會暲先生  在《中大人在舊金山》一書中所發表的自傳  
(謝謝  蕭萌區  scan  )  
   
附j件二:  劉榮坤學長的精采絕作,  (可惜沒趕上今年的月曆)  
前座左起︰張淑菁、鄧萍、游漢維、奚會暲、張正浩、陸志舜、簡文瑕      
後排左起︰楊秀全、劉榮坤、蔡蔭美、蕭萌區、邱必洙、張英岳、林燦興、張淑芬、何中仁    
   
想看多照片,可到以下網址瀏覽︰  
If  the  invitation  below  does  not  show  up  correctly,  click  here:  
[相關連結] http:\\www.imagestation.com   
   
(謝謝  楊秀全的照片,  蕭萌區的譜)  
 
--    
願明天會更好  世界充滿了愛  
 
飛馬公主      文瑕    
 
 

 
 有緣千里來相會(957 KB)


以下列出完整討論串依 發表時間 排序
此討論串共 6 筆資料

討論串第 6 筆作者編修:附檔 / 內文
發表 anonymous
寫入 06/12/07 (四) 11:54:06 From 75.35.*
(代貼,  Copy  from  email)  
 
曾聽「古早人」說起,社歌的後段是另一首歌接上去的,倒是接得天衣無縫,所以奚先生可能有點想不起來,這一段來歷不知那一位學長比較清楚,也可釋疑一番?              小孫  
 

 
 ↑ 
討論串第 5 筆作者編修:附檔 / 內文
發表 anonymous
寫入 06/12/07 (四) 11:44:18 From 75.18.*
兒郎小語    ---社歌的牽引  
   
     老太公的外號是當年曾玉寶還是劉穎兒在登山社里見到那時還非常年輕的游漢維,走路的姿態有如老僧雲游般,故封此號。如今游兄已然從心所欲之年,卻依然走奔大江南北,屢做感人之舉,震驚谷中姐妹兒郎。也許,下次他會他告訴咱們,他一不小心去了德國的大街上,找到了燕歸來(邱燕)大姐。  前年,小游入蜀探吾,將當年其創作的風靡了杜鵑花城的登山社海報和活動書簽等三十余幅,濃縮成一張大海報贈余。張張構圖新穎大膽,文字深入人心。每一張藝術的結晶,為吾人的花樣年華作出了最動人心弦的點睛。    
 
     奚老兄和小游的一番胡作非為,為登山社帶來氣壯山河的社歌。代替了那時雖也是一首名不可考卻也被大伙兒愛吼的Hey!Tumba!每當此曲一出,曾明友會一下子跳到一個高台上,隨著歌曲的旋律,扭出最動人的舞姿。接著,青春的精靈,個個出竅,譜出篇篇動人的樂章。劉元珠有次對我說,"要是沒有登山社,我的大學生活會是一張白紙。"  多麼感謝那時有眾多如小游一般出眾的人才,集體努力綻開出那一片花團錦簇。好多當時響當當的人物,開始也都是從不登山的平地山胞。會瞕若躬逢其會,也一定有安身立命之所,山胞們絕不會讓其檫身    而過,逃之夭夭的。十多年前,有一天回到台大校園,走進共同教室,那時何英杰和王立昇等眾山胞正在高歌。當我大聲同唱社歌之后,他們詫異的問我這不知何處冒出來的陌生人道:您老是打那兒學到這首歌的?    
   
創社社長    王兆復(小兒郞)
 
 ↑ 
討論串第 4 筆作者編修:附檔 / 內文
發表 Youhanwei
寫入 06/12/06 (三) 17:01:28 From 68.123.*
(那天蕭萌區提供了筆記本讓大家寫感想﹐我只寫了兩行就被談不完的話題打斷了﹐在此補記)  
 
社歌的故事是一連串的偶然﹕奚先生不是作曲科班﹐在沒有鋼琴的條件下﹐臨危受命在遙遠的馬來半島譜出了<生活營歌>。歌是寫給每年參加生活營那一群選拔過的學生領袖唱的﹐我是個營外人﹐偷學了<生活營歌>﹐還牢記在心裡。多年後在另外一個國度的登山社裡﹐夥伴們都喜歡唱我從異地帶來的歌﹐後來我因為<江郎才盡>﹐教不出什麼新歌了﹐在沒譜沒詞的情況下把這首<我們生活在大自然裡>默寫出來﹐結果一發不可收拾﹐大家一唱就唱了數十年。  
今年八月山胞在北加聚會﹐大家問長問短探索社歌的來歷。回來後﹐我就提供了去年在馬來西亞所得到的一點線索﹐讓北加的夥伴們把作者找出來。沒想到彎區山胞以驚人的效率和熱忱﹐給這縱貫四十年的多少個偶然劃下了溫馨的句點。  
至於由我這個不會讀樂譜的鄉下泥孩子﹐像原始人一樣口傳的歌﹐究竟傳了幾成的純度﹖我自己也答不出來。  
說到這裡﹐我又有一個奇想了。台北的夥伴將在明年四月組團訪問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你們有了一個新的任務﹕南下取經﹐拜訪當年<生活營>的主持人﹐要一份原版的歌譜來對證﹐給社歌的故事再添一章續集。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 
討論串第 3 筆作者編修:附檔 / 內文
發表 anonymous
寫入 06/12/06 (三) 14:19:00 From 75.18.*
四十年後的相認-奚會暲    (第二集)  
哈囉!親愛的夥伴,大家好    
   
第一集      所附的  奚會暲自傳少一頁,而且,  檔案太大  
所以,  在這集更正了,    請接受我們製作單位的致歉  
   
只要按一下,  下面這兩個  link    就可以聽到  我們的歌聲  
我們唱得真的很不錯喔!    還有老嚮的"照片合成"  大贈送  
按了就贈送,  送完為止,  門票是自由奉獻,  全部樂捐  給"阿霞讀書會"  
   
[相關連結] http:\\www.youtube.com     
 
[相關連結] http:\\www.youtube.com     
 
   
以下是當天大家的感言:  
 
 
奚會暲:『謝謝大家唱我的拙作,  又請我吃飯。當初在百忙之中,  
 
加上沒有鋼琴的情況下,  以一個外行人的身分,勉強譜了這首歌,    
 
由燕云女士塡的詞。  直到今天,  聽到仍有人在唱,  不但在意料之外,    
 
而且,  感到很榮幸。祝你們各位會員,  身體健康,  永保青春。』  
 
   
 
游漢維:『今晚與奚先生,對起來,  我們居然在  48  年前見過面!』  
 
   
 
劉榮坤:『剛才說到,  有人"雞婆",  才有這個聚會!』  
 
   
 
張正浩:『開了二小時的車!  吸引我的是這份不枯的情誼,  
 
帯着美美的月曆,  要去趕明天一大早的飛機!』  
 
   
 
蔡蔭美:『有幸聽到社歌的來龍去脈,  真是榮幸,    
 
人生巧運,  不碰到還不會信!』  
 
   
 
林燦興:『談笑之間,  不只談過去,也談未來,  
 
彷彿又回到椰林大道上,那段亂蓋的日子。多美好的時光!  
 
大家再來,  沒來的山友,  不要再錯過下次的聚會了!』  
 
   
 
張英岳:『社歌唱了幾十年,  終於得見作曲者!  圓了圓  (緣)!』  
 
   
 
楊秀全:『山谷會能有幸請到奚先生來聚會,  實在是  
 
一個珍貴的歷史時刻!』  
 
   
 
蕭萌區:『Robert  說他是1929  年生的,  今天特地  
 
自舊金山開車到San  Jose  來  參加我們的餐會,    
 
真是難得!  看見老骨頭們,非常高興!』  
 
   
 
張淑菁:『謝謝  文瑕,  中仁的邀請,  能認識"新"的"老"夥伴!』  
 
   
 
邱必洙:『真是太神奇了!  居然能和創作社歌的奚先生相遇,  
 
一首歌傳頌四十年,  真是太神奇了』  
 
   
 
何中仁:『我從大學的時候,  就很好奇這社歌是怎麼來的!  
 
因為它實再是寫的真好!  我們的社歌很傳神的刻劃出,  
 
登山社的文化,  也塑造出山胞的特質。』  
 
   
 
簡文瑕:『I  can't  upload  .pdf  file    =_=    』  
 
   
 

 
 ↑ 
討論串第 2 筆作者編修:附檔 / 內文
發表 fmlin
寫入 06/12/06 (三) 09:15:04 From 203.64.*
謝謝文瑕細細轉述這樣意義深遠的會面,  
也將緣由娓娓道來,  
伙伴們的心懷也隨之流轉四十年.  
 
照片中各位伙伴,隨社歌音符飛揚,更見精神.  
 
美胞辦起活動,有聲有色內容充實,  
羨煞台胞也!!  
 
芳民
 
 ↑ 
討論串第 1 筆作者編修:附檔 / 內文
發表 anonymous
寫入 06/12/05 (二) 17:31:55 From 75.18.*
哈囉!親愛的夥伴,大家好  
 
上個週末(12/2  2006),對於我與中仁以及一些夥伴來說是非常特別的晚上。雖然只是一頓飯,  然而這其中所含的意義卻不小。  
 
當初會參加台大登山社,  就是被普二的歌聲”騙去”的,  那像山洪般的歌聲,  好遠、好遠就可以聽到了。我多麼愛這份粗礦的歌聲,  更愛唱那些質樸的山歌。還記得大一時,  幫救國團帶了一隊阿里山健行隊,  大部分的隊員都說我是原住民,  還說我一定是阿美族的女孩,  他們會這麼肯定認為,  只因為我很愛唱山地歌,一路都在唱!  
 
既然是唱山歌,  只要大夥能聚在一起分享彼此的快樂,  很多事情都不是很重要的。社歌也就在這份永不相忘的情誼下,  老夥伴教小夥伴,  薪火相傳。四十多年來我們只知道這首歌來自南洋,是一個馬來西亞的僑生帶來的,  老夥伴都是這麼告訴我們的。山社夥伴們大而化之的個性,  從來也不曾在乎過,  這麼重要的社歌竟然是作曲、作詞都不詳。就像所有古老的傳說一般,  媽媽在床邊說給孩子聽,  老者說給年幼的,  一代傳一代,  在永恆的愛中傳遞下去,  誰都不會問,  什麼是古早,  古早…。  
 
直到今年在北加州舉辦Yosemite  Reunion行後,  故事的發展從此比韓劇還戲劇化!  
 
   讓我跟你們說說故事吧!  
 
台大登山社於民國四十八年(西元1959),由雷敏宏(44  化工)  提議成立,創始會長林益宣(44  化工)。民國五十三年在創社社長王兆復,  連續三年”企業化”的經營下,  台大登山社從此生根、茁壯,  成為數百人的大社團。  
 
民國五十五年,  「生活在大自然裡」正式被定為社歌。同年楊和男(53化工)  根據社歌的歌詞『像太陽一樣磊落明亮』,  設計出社旗。(請參考《山社四十四年》p.291)  
 
今年八月四日在北加州Sarotoga舉辦Yosemite  Reunion的行後。聚會時,  當大夥得知四十多年前”默寫”出社歌的馬來西亞僑生,  游漢維學長今晚也在場時,  大家的情緒簡直high到極點。  
 
游漢維是專程從洛杉磯的Irvine飛到北加州,  來參加老伙伴的聚會。游漢維學長娓娓訴說出當年的故事….  
 
民國五十五年,  創社社長王兆復學長希望能有一首可以代表台大登山社精神的歌,  於是游漢維學長向王兆復學長建議這首「金馬崙高原的生活營」的營歌。  
 
游漢維學長其實沒參加過金馬崙高原的生活營﹐五十年代末期的他,  生長在窮鄉僻壤的芙蓉城﹐哪裡付得起二十元的報名費。雖然沒參加生活營,  卻聽那些曾經參加過生活營的學長唱生活營歌﹐當時是又羨慕又感動﹐這首扣人心弦的曲子就這樣一直深藏在他的心裡。  
 
從來沒接受過正式音樂訓練的游漢維學長,  把許多南洋學生傳唱的歌謠帶給台大登山社﹐這群熱愛大自然又喜歡在野外盡情高歌的年青人﹐其中一首就是生活營歌﹐游漢維把它改名為「我們生活在大自然裡」﹐後來大家覺得再沒有一首曲子比它更能代表我們的登山情懷﹐就正式定為台大登山社的社歌。  
 
就這樣﹐在馬來半島已成絕響的生活營歌﹐意外的在台灣重生﹐四十多年來代代相傳﹐永遠活在無數登山人的心中﹐在台灣﹐在北美﹐在任何有台大登山夥伴的角落。(文節錄自游漢維給奚會暲的信)  。  
 
去年游漢維學長回馬來西亞時,  找到了他的寫作啟蒙老師姚天平(姚拓),  從姚天平的口中得知社歌的作曲者名叫奚會暲,  是個文人,  業餘作曲家,  香港新亞書院(中文大學的前身)第一期畢業生。  游漢維學長有感於大家對社歌的來歷很感興趣,  於是,發動北加州灣區的伙伴們尋找社歌的作曲者-奚會暲先生。  
 
至於社歌作詞者是邱然,  北大畢業的女作家,  筆名燕歸來,  旅居香港,  后來遷往德國,  獲神學博士,  目前住在瑞士,  要找她恐怕就不太容易了。(文節錄自[相關連結] http:\\www.mountain.org.tw )  
 
在劉榮坤學長,張英岳學長和蕭萌區努力的”google”下,  我們終於從香港中文大學海外校友會(北加州)找到了奚會暲先生。蕭萌區花了不少時間終於和住在舊金山的奚會暲先生聯絡上了,  蕭萌區將社歌MP3(1974版)  和歌詞寄給他。聽了MP3社歌後,  奚會暲先生很感動也很驚訝,  馬上給蕭萌區回信。於是,  由蕭萌區代表與奚會暲先生訂下了這次的餐會。(見下聯結網,  請用UTF8  
[相關連結] http:\\www.mountain.org.tw   )  
 
1957從來沒接受過正式音樂訓練的奚會暲先生,  參與金馬崙高原的生活營,  這是一個為初高中生辦的訓練營,  然而,  就在訓練營快要開始的幾天前,  大夥認為應該要有一首屬於「生活營歌」的營歌,  於是由Maria  Yen  寫歌詞,  奚會暲先生作曲。「生活營歌」的營歌就是這樣誕生的,  是不是有點不可思議。  
 
有趣的是奚會暲先生似乎不太記得這首歌了,  而且,  別忘了「生活在大自然裡」是游漢維學長”默寫”出來的,  再加上游漢維根本沒參加過金馬崙高原的生活營。所以,…哈哈哈,  就如蕭萌區所說:  「不曉得,  社歌到底有多少部分是出於奚會暲先生?  有多少部分是出游漢維學長?  」  
     
好了,  故事講完了。  上週六這場”相認”大會,  雖然沒有韓劇的眼淚,  但是有很美的歌聲。奚會暲先生是個很風趣,  多才多藝的文人。靈活的思路,  非常健談,  敏捷的行動一點也看不出是個七十七歲的”老翁”  。  
 
   下面這兩個聯結網(link)  是我把星期六晚上我與中仁錄的影片,  upload  在  you  tube  的,  希望能與你分享我們的快樂!    
 
[相關連結] http:\\www.youtube.com   
 
[相關連結] http:\\www.youtube.com   
 
   
附j件一:  奚會暲先生  在《中大人在舊金山》一書中所發表的自傳  
(謝謝  蕭萌區  scan  )  
   
附j件二:  劉榮坤學長的精采絕作,  (可惜沒趕上今年的月曆)  
前座左起︰張淑菁、鄧萍、游漢維、奚會暲、張正浩、陸志舜、簡文瑕      
後排左起︰楊秀全、劉榮坤、蔡蔭美、蕭萌區、邱必洙、張英岳、林燦興、張淑芬、何中仁    
   
想看多照片,可到以下網址瀏覽︰  
If  the  invitation  below  does  not  show  up  correctly,  click  here:  
[相關連結] http:\\www.imagestation.com   
   
(謝謝  楊秀全的照片,  蕭萌區的譜)  
 
--    
願明天會更好  世界充滿了愛  
 
飛馬公主      文瑕    
 
 

 
 有緣千里來相會(957 KB)
 ↑ 

此討論串共 6 筆資料







 台大登山社 / 山谷登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