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 09/28(日) 至 09/28(日) 共 1 天 | 領隊: | 李俊民 | 嚮導: | 陳萬樟 | 紀錄作者: | 李俊民 | 發表者: | 10/03 (五) 20:32:04 minnelee(李XX) 219.85.* | 最後修改: | | 開始地點: | 嘉義 | 經由地點: | | 結束地點: | | 紀錄類型: | 中級山 | 紀錄: | | | 活動名稱:拉拉喀斯巨木群(附航跡圖及GPX檔) 活動日期:114年09月28日 參加人員:陳萬樟、謝正南、黃良星、李俊民 活動概述: 拉拉喀斯巨木群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曾文溪上游的特富野溪源頭,鄒族語意「長滿杜鵑之地」的拉拉喀斯山谷秘境裡,全區共有多棵樹齡達800年以上的紅檜樹木,海拔約1700~1800公尺。 走拉拉喀斯巨木群,山海圳的「原鄉之路」是一途徑,因巨木群入口就在MSTW 25特富野聚落→特富野古道( 產業道路 )5.8公里處,故可從達邦經特富野聚落前往;也可從阿里山公路MSTW 26 特富野古道北端自忠下來,當然多日行程可規劃從白雪村經北霞山縱走,或由特富野古道3.7公里處下接廢棄的舊水山線鐵道,抵鐵道終點後,再經神秘谷景觀點前往。 但不管那條路線,全程路條稀少,路跡隱約,不是一般成熟路線,建議必須下載航跡,嫻熟GPS之使用,且可判斷路徑走向的山友才能前來。惟O形路線要脫鞋過溪兩次,雖然溪水不大,若能穿著雨鞋或於旱季枯水期前往,是再好不過了。 行程記錄: 05:00烏日出發,沿國道3號南下。 05:57在中埔交流道(298K)下高速公路,隨即左轉接台18線(21.3K處)往阿里山。 06:40觸口,之後便是山間的迴繞,經龍美至隙頂。 07:31石棹前右轉139縣道往樂野、達邦。 08:04達邦特富野岔,左轉下坡往特富野。(右往達邦部落,「達邦」是目前鄒族最大的部落,位於阿里山山脈的尾端,至今仍保留著許多鄒族傳統習俗、祭典與文物,每年都會固定舉辦豐年祭、戰祭,是探訪鄒族歷史文化的最好去處。此外,達邦更是阿里山部落的中心,鄒族的政治、經濟、文化與行政單位皆集中於此,境內有阿里山鄉圖書館、二二八紀念碑、鄒族原住民資源中心、生態旅遊中心等景點)。 08:05特富野步道入口,山海圳MSTW 24特富野步道由此進入至特富野部落。 08:07樟樹巨木群步道口,由此進入可通特富野步道。 08:08特富野步道終點出口,有阿管處指示牌,上有地圖。經左側「庫巴」(鄒族男子集會所)抵安靜而淳樸的大村落特富野。 08:09特富野產道口0K,依特富野古道指標右轉前行水泥產道,產道全長6.1公里,路況不錯,可行小轎車(四輪傳動高底盤為佳)。 08:09 0.2K岔取左。 08:10 1.8K岔取右,今年8月17日與萬樟兄前來時,因路陡且堆積落葉,小車上不去,車停於附近。復因颱風過後,倒木阻道,至拉拉喀斯巨木群登山口進去約50公尺,悵然折返。 08:21 2.9K岔路取左,有距特富野古道3.2公里(km)指示牌。 08:24右小瀑,潺潺流水淹漫路面。接著路過路右下咖啡園南瓜園。 08:26距特富野古道2.1公里(km)指示牌,有一岔路往右,一旁也是竹林,路面變陡,積滿落葉。 08:28髮夾彎,兩處路面崩塌正在施工,右側龍鬚菜園,一次投幣50元可自由摘取,旁有太陽能監視器。 08:30右往上岔路,路口有以竹子豎立的特富野古道/檜木巨木群白色指標,取左。 08:32竹林鐵管拱門,有特富野古道紅色箭頭指標,沿途都是竹林。8月17日來時沿途之阻路倒木已清除。 08:39水源。 08:40右側拉拉喀斯巨木群登山口,在距離特富野古道300公尺指示牌處,續行往上。 08:41路右中空怪木,有人稱之為幽靈巨木。 08:42特富野古道南端登山口下方之停車場,距南端涼亭登山口70公尺。特富野古道南端登山口,有洗手間及涼亭,山海圳指示牌及大圖型看板,及七根雕刻鄒族男女、動物的木頭,上書特富野古道的意象標誌,為阿里山鄒族早年到自忠的舊獵徑。 08:51整裝後原路下行。 08:57巨木群登山口左轉下坡離開水泥產業道路,經竹林行於土質產業道路。路口有鐵鏈拉起禁止車輛進入,只能步行,且告示為部落水源區,請勿於此地任意停車。 09:04路左水澗,水漫路面,踏石而過。 09:06水澗,水經產道下方涵管導流入右下邊坡。 09:07左側崩塌路段,路上車輪痕跡見證產業道路可行車,通過無礙。 09:13左側林中有人工鳥巢,並裝有紅外線攝影機,似為監控觀察用。 09:16左去右回岔,直行下溪是通往第四號神木的林道先不取,取左前方小徑往昔時之帆布獵寮。(這主要O形步道口可以右去左回或是左去右回,以往續往前至溪流處,需上溯溪床路,在錯落的大石、巨石中攀爬,才可抵達拉拉喀斯巨木。近期水流不小,溯溪困難,而回程林道倒木未清,建議採左去右回方式) 09:19大空地,獵寮已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嶄新的涼亭,四處堆砌的駁坎平台,疑似當地鄒族的舊部落。若要往林志玲5號巨木、大埔003號巨木及大埔002號巨木,可取左上,因下載航跡無此路徑,仍取前行。 09:21六號巨木岔,前行可往九號巨木,取左沿較小山徑攀爬向上往六號巨木,路跡清楚。 09:26岔取左,右行可往九號巨木。 09:27岔取右,左可往纖細筆挺的林志玲5號巨木、大埔003號巨木及大埔002號巨木,六號巨木就在眼前。 09:30六號巨木,巨大壯碩、巍巍矗立在山林間,有新製的6號巨木木質標示牌,可循不明顯路跡,爬上爬下的繞行一圈巡禮致敬。 9:40原路回09:26岔取左處,直行。 09:48九號巨木,續北行。 09:51十號巨木,往前小探,仍有路跡,但無特殊標的物。退回九號巨木,左轉續行,接上09:21六號巨木岔前行來的路,路況變好。 09:55八號巨木,樹上有方形鋸口。 09:59特富野溪底,脫鞋過溪 (若左行上溯曾文溪(特富野溪),可抵上游之拉拉喀斯瀑布) ,在過溪處綁上紅色布條以為辨識。過溪後取左上行,路跡不明且紊亂,可以左上方十六號巨木為目標,抓好方向,上至其右側。 10:28拉拉喀斯十六號巨木,又稱作拉拉喀斯大神木,是拉拉喀斯巨木群中最巨大的一棵。這棵紅檜巨木,樹齡超過3000年,可能要將近20個人左右才能圍繞,真是嘆為觀止。由於生長在傾斜40度的山坡上,根部裸露不易測量,網傳粗略測量腰圍為24.75公尺,比林務局所公佈「台灣十大神木排行」第一的「大安溪神木」還要粗。 10:37藍天隊陳生2023.12.12所釘雙指標,前往北霞山;回往拉拉喀斯神木。從十六號巨木到三二號巨木間,一直拉繩陡上不是很好爬,是全程中最為費力的一段。 10:40三二號巨木,Y字型樣貌,長得很奇特,一旁有藍天隊32號巨木標示牌。 10:43再往北下抵另一巨木,樹上有林務局編號191-18<大埔191林班18>號碼牌,原路回三二號巨木,續往南陡上。 10:49藍天隊陳生2023.12.12所釘指標,往前31號巨木/4號巨木,路轉平緩。 10:53路左中空巨木。 10:54巨木31岔路,有往31號巨木方向的指示牌,右下西北方向是O形主線,左南下往31號巨木(也是到北霞山、白雪村,或接水山支線廢棄鐡路往特富野古道3.7K之路徑),取左循路條腰繞續走。 11:01過小溪澗。 11:04抵三一號巨木、巨大的紅檜,只能用環抱來感受它巨大的身軀、它在這片土地已經歷數百數千年的時光,仰望著它,只覺自己如此渺小,在此午餐泡茶。 12:03續行。 12:06回10:54巨木31岔路,取西北方向左下。 12:17引水水管,稜線上仍有隱約路跡直下特富野溪,依航跡取左下山,並綁上紅色布條。 12:23四號巨木,粗大的樹幹長在邊坡上,可爬上爬下繞行巨木一周,感覺一下這粗大健康,在拉拉喀斯巨木群中排名第二的四號神木。 12:33過小溪澗。 12:36廢棄獵寮,藍白帆布已半掩土中,但掩不住昔時的規模,水桶鍋具散落四方,訴說昔日的風華。廢棄獵寮過後,應為腰繞西北行,但路跡不明且紊亂,有路條導引往上,偏離了下載航跡,顯示有隊伍跟我隊一樣,在此受困突圍。林道海拔約1756m,位於海拔1769m的廢棄獵寮西北方約100m處,有此概念即可腰繞西北行找路再下切林道。 13:01接上廢林道取,取左,否極泰來。 13:04倒木,颱風過後的倒木仍阻道,在枝葉中鑽撥跨踩,辛苦通過。 13:09林道岔取右,左側林道不知通往何處。 13:17下溪底,脫鞋涉溪,水質清澈冰涼,掬水而飲。 13:27續行林道。 13:28路右山徑,樹上掛有巡山箱正副卡,與09:16左去右回岔均為09:19大空地涼亭之出入口,殊途同歸。 13:48出巨木群入口,右轉進入寬大的水泥路。 13:53停車處,取車賦歸。 更多其他照片及登山記錄請參觀個人部落格:[相關連結] http:\\jmleeminnelee.pixnet.net 我的部落格紀錄索引[相關連結] https:\\jmleeminnelee.pixnet.net 更多GPX(GDB)檔及航跡圖請至 李俊民 的 OneDrive >Documents 下載 [相關連結] https:\\onedrive.live.com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