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系統 ]  . 山谷會員   . 山谷聊天室   . 山谷活動   . 台大登山社活動   . 紀錄區   . 搜尋  



索引頁
列出所有紀錄
牛路巷石崎古道 (附航跡圖及GPX檔)
編修紀錄  
時間: 21/10/14(四) 至 21/10/14(四) 共 1 天
領隊: 李俊民
嚮導: 林惠婉
紀錄作者: 李俊民
發表者: 21/10/19 (二) 13:17:27   minnelee(李XX) 125.227.*      
最後修改:        
開始地點: 台中
經由地點:
結束地點:
紀錄類型: 健行
紀錄:
 
活動名稱:牛路巷石崎古道  (附航跡圖及GPX檔)  
活動日期:110年10月14日    
參加人員:李季臻、林惠婉、李俊民  
活動概述:  
       天下雜誌2019/03/26出版「浪漫台三線款款行:行腳。樟之細路」有一章節記述「台中東勢  >  石圍墻庄石崎古道  兩河之間的穿山古道」,該古道不屬於樟之細路官訂路線,網路上亦查不到相關紀錄,僅有客庄文化資源普查資料庫記載著:台中東勢石圍墻庄石崎古道位於泰興里與茂興里的交界處,呈南北走向,界於芎蕉下伯公祠與屋背山伯公祠之間,約於清嘉慶年間(西元1805年代)所開闢,是昔日石壁坑(今明正里)、鍋底嵙(今泰興里上石嵙)往來芎蕉下(今茂興里)間的重要通道,該通道因由大甲溪的大鵝卵石舖設而成,故名「石崎」。石崎古道是石圍墻地區昔日的挑擔步道,也是重要的牛路古道,在臺灣光復以前的稻作時代,石崎古道沿線周邊哪裡有牧草,石圍墻庄芎蕉下、獅屋、復興宮、尾屋等伙房聚落的庒民,就沿著石崎古道將水牛趕往該處吃牧草。  
       浪漫台三線款款行內文描述,古道攀過屋背山大致可以分為三條,從石圍牆庄打鐵坑伯公祠伯公廟往卓蘭崎、介於芎蕉下伯公祠屋背山伯公祠之間的牛路巷,還有一條曾經帶來石岡區繁華的竹編工藝的「竹山巷」沿著山坡彎曲直上,兩側盡是竹林。三條古道功能略有不同,所以可統稱為「石圍牆庄石崎古道」。本次走第二條芎蕉下伯公祠屋背山伯公祠之間的牛路巷石崎古道,依Google地圖及TOPO  Taiwan等高線圖對照資料,自製航跡圖導航。  
 
行程記錄:        
11:20烏日出發,沿中山高北行,轉國道四號往石岡,再接台3線往石岡水庫,續行水庫前豐勢路。  
12:08左轉石城街,跨過大甲溪後右轉往卓蘭行駛。  
12:11路右石城派出所,路左為復興宮。前往派出所問路,熱心的劉明泉所長帶我前往復興宮後的土地公廟(石圍墻庄牛路巷伯公祠),與航跡對照,尚符合款款行一書從復興宮出發的描述。  
12:22回至派出所,車停復興宮。復興宮為當地泰興里與茂興里的信仰中心,單殿伙房式廟宇建築,正殿主祀輔順將軍馬舍公,為東漢「馬援」將軍。  
12:27整裝出發,沿面對復興宮右側小巷進入。  
12:29抵石圍墻庄牛路巷伯公祠,牛路巷是清乾隆末葉年間(西元1790年代)所開闢的趕牛古道,伯公祠亭頂正中央有福德祠三個大字,外柱楹聯落款「泰山碧玉源源進  興水黃金滾滾來」,取廟左水泥路上行。  
12:32經左側石圍墻庄牛路巷古道入口後抵福德祠(茂興里芎蕉下伯公祠),福德祠由矮圍牆、廟埕、拜亭、伯公殿等組成,伯公殿內建有木造神龕,神龕內供奉有員外造型的伯公與伯婆,拜亭外柱楹聯落款「分榆同樂昇平日  禾麥常歌大有年」。返回牛路巷古道入口,右轉進入濃密的竹林小徑,竹篁幽徑。底下踩的是大鵝卵石鋪成的古道,中間為大鵝卵石,旁邊另以小鵝卵石固定,整齊穩固,仍保留當時開墾時所鋪設的原貌,彌足珍貴。往上則變成水泥階梯,青苔披覆,亦見古味。  
12:35上稜右轉,走在林邊土徑上。  
12:37接產道,穿過石城街198巷,循大馬路上行。  
12:41越嶺點,有一反光鏡,之後馬路轉為下坡,兩旁是茂谷柑農園。  
12:43岔取右柏油路,左可往石圍墻庄樟樹欄坑伯公祠出石城街。  
12:45岔取右,左上往民宅。  
12:49路左上方顯化堂,是一民宅之神壇,供奉玄天上帝、中壇元帥、齊天大聖等,創堂迄今已有80幾年之歷史。  
12:51抵一T岔,右可往上石嵙老樹,取左。  
12:52  T岔,左為下石嵙巷,右轉石嵙巷,進入泰興里上石嵙  (鍋底嵙)。    
12:54岔取中。  
12:59岔取左,右續行仍為石嵙巷。  
13:06右上方為石灼239號民宅,取右進入永盛巷,開始走柏油路下坡。  
13:11接上水泥路,走在石壁坑圳左側,竹林流水,間有水潭,漸漸進入幽靜的鄉村景色。東勢明正里又稱石壁坑,早期就是豐產的農園,最出名的水果就是茂谷柑。年底開始,明正里正式進入茂谷柑生產時節,是一年最美的季節。  
13:13岔取直,右往販售餐飲、咖啡之楠棲園。  
13:15天花井土地公(明正里屋背山伯公祠),福德正神神位、香爐蓋在老樟樹基幹部分,並加裝不銹鋼鐵皮廟頂,以防日曬雨淋。明正里鼎底鍋石壁坑老樟樹,編號東勢-8,生機勃勃,五支碩大枝幹枝葉扶疏,十分茂盛,冠幅廣闊,覆蓋整條產業道路,樹下陰涼寬廣。至於天花井名稱由來係明正里有個水井,該井一年四季無論氣候如何乾旱,井水仍然不絕,不受乾旱影響,當地人稱天花井。原路返航,整條古道除入口處一段大鵝卵石鋪成外,自12:37接產道至此皆可行車。  
13:55回復興宮停車處,取車賦歸。  
 
GPX檔:    
[相關連結] https:\\onedrive.live.com   
航跡圖:    
[相關連結] https:\\onedrive.live.com   
更多其他照片及登山記錄請參觀個人部落格:  
[相關連結] http:\\jmleeminnelee.pixnet.net   
更多GPX(GDB)檔及航跡圖請至李俊民  的  OneDrive  >Documents  下載  
[相關連結] https:\\onedrive.live.com   

 


紀錄相關討論:
 
21/10/19   □ 牛路巷石崎古道航跡圖及GPX檔  2   minnelee 台中











 台大登山社 / 山谷登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