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 21/08/21(六) 至 21/08/21(六) 共 1 天 | 領隊: | 李俊民 | 嚮導: | 林惠婉 | 紀錄作者: | 李俊民 | 發表者: | 21/08/30 (一) 13:44:42 minnelee(李XX) 125.227.* | 最後修改: | 21/08/30 (一) 13:49:59 minnelee(李XX) 125.227.* | 開始地點: | 苗栗 | 經由地點: | | 結束地點: | | 紀錄類型: | 郊山 | 紀錄: | | | 活動名稱:吧哈崎挑沙古道 (附航跡圖及GDB檔) 活動日期:110年08月21日 參加人員:林玉真、陳秋芳、林惠婉、李俊民 活動概述: 卓蘭鎮壢西坪,位居卓蘭市區中心北方,哆囉固溪(景山溪)南岸,是一處大安溪畔丘陵地形的河階台地,台三線行經台地南、西、北側。昔時尚未開闢中坪道路前,卓蘭經壢西坪通往大湖的道路要經吧哈崎古道。吧哈客家人發音與綁腳相似,即對三寸金蓮的稱呼,此路段又特別陡,婦女莫不叫苦連天。卓蘭鎮觀光導覽手冊介紹,古道從豐田社區(豐田國小旁)福德祠進入,經大崎福德宮,出步道後銜接隘勇古道可至西坪。故豐田社區至紅寶石草莓園這段古道,實際上由吧哈崎古道與隘勇古道組成。 挑沙古道是卓蘭象山社區與白布帆社區間的步徑,早期象山居民會經由此路至大安溪畔挑沙回來蓋房,因而有此稱呼。後來連接兩社區的公路相繼開通,古道喪失其功能,逐漸淹沒在荒煙漫草中。近年來,國家綠道「樟之細路」串聯內山聚落與文化,使得這條承載在地歷史的老路得以重見人跡。 上次從大湖走老官道至新開,本日從新開啟行經吧哈崎古道、挑沙古道至中47區道穿龍站。 行程記錄: 05:45烏日出發,沿1號國道北上,接4號國道往石岡,復行台3線往東勢,過東勢大橋右轉。 06:30在東勢麥當勞集合後,沿台8往谷關方向。 06:36左轉第一橫街,之後沿東崎街(中47區道)前行往士林、達觀。 06:51穿龍站,今日行程之終點站,也是他日樟之細路穿霧隘勇古道之起點,置一車,為回程接駁用。 06:56併車續行中47區道,經雙崎下坡後左轉白布帆大橋,循苗140縣道至卓蘭大橋,右轉台3線經過卓蘭往新開。 07:21新開站,於左側停車場停車整裝。 07:29起登,往南回走。 07:33景山橋,橋下鯉魚潭水位已滿,青山綠水,湖光山色,與碧空柔雲交織成一幅山明水秀風情畫。 07:39台3線142K。 07:42壢西坪岔路,在里程142.5K處,有壢西坪休閒農區標示,台3線在此腰繞過壢西坪,取左上坡。「壢」是客語「深谷」之意,「壢西坪」即為「深谷西側平坦台地」,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太平洋戰事日益吃緊,台灣島內重要機場往往成為美軍轟炸的目標,因此,昭和十八年(1943)日軍徵調民伕於壢西坪台地開闢機場。二戰之後,機場很快就荒廢了,才由當地農民改為農業區,廣植草莓、柑橘、楊桃和四季蔬菜。 07:51吧哈崎農園。 08:01魔法莊園岔。 08:03路左花露休閒農場,此為壢西坪知名景點,曾經以栽種聖誕紅而馳名,後又增加了藥用香草植物區及精油博物?。開坐花草間,靜觀花落葉,聆聽鳥蟲鳴,清風撫愁面,頗引人遐思。一路直行,平緩的車道穿越壢西坪,東邊鳶嘴山、小雪山以及雪山西稜諸峰雄峙一方。 08:10紅寶石草莓園岔,中坪道路在此右轉,取直行小車道。 08:11右轉隘勇古道,有一樟之細路黃藍布條,砍除入口處之樹枝阻礙物,下階梯。 08:24接中坪道路往左,大彎道處即為吧哈崎步道上口,階梯路況略差,但如隧道似的樹林,像到了另一個世界,可讓旅人浪漫徐行。 08:27路左大崎福德祠,週遭環境極為清幽,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在此種植濕地松、相思樹、楓香、山黃麻及樟樹等許多珍貴植物,面積廣達4公頃,是當地居民及遊客休閒遊憩的地方。 08:27右涼棚,位於第四彎道邊,循車道可往茶會社古道(挑茶古道),續沿主步道循階往下。 08:33步道南口水泥路,接上小車道,可遠望大甲溪旁山頂有微波塔之吊神山及罩蘭崎一脈,續往下經壢西坑福德祠。 08:36接台3線左轉續行往卓蘭,此去至12:35草莓園岔都是柏油路,是此行艱苦的一部份,在樟之細路各段,也屬少見。 08:52中山路岔,取左離開台3線進入卓蘭市區。 08:55抵卓蘭國小,其西側是詹冰文學故事館,詹冰是卓蘭鎮知名已故客家詩人,有「藥學詩人」之稱,在台灣現代文學發展史上具重要地位。 08:58左轉中正路,經卓蘭農會前僅剩站牌的新竹客運卓蘭站。 09:06文峰橋,不過橋右轉河南街,循著老庄溪自行車道前行。老庄溪水岸風光,風景怡人,地勢平坦,沿路有果園、櫻花、水柳、百年楓樹,還有兩座紅橋,具有生態保育、休閒遊憩及防災滯洪等多種功能,適合騎單車欣賞河岸景觀。 09:10上角福德宮,小休,廟旁有棵兩百年老榕樹。 09:30續行自行車道。 09:34路左步道拱橋,右轉續行。 09:36竹圍伯公,指標標示:左往象山、坪林、景山;右往卓蘭,廟旁有棵百年老茄苳,小休。 09:43取左續行苗55鄉道(卓坪路),太陽夠大,撐傘而行。 09:47苗55鄉道17K。 09:48橫坑站,直行過協成橋往橫坑,取右彎循苗55鄉道往象山、坪林。 09:53東茂橋。 10:01苗55鄉道16K。 10:06食水坑社區岔路,老庄溪自行車道應過橋,但仍可行苗55鄉道,殊途同歸,續行苗55。 10:16 苗55鄉道15K。接著離開苗55,右轉入老庄溪左側自行車道。 10:41過齊安橋,改走老庄溪右側自行車道。 10:25路旁休息,補充體能。 10:46續行。 10:50東昌橋,橋下老庄溪嗚咽,自行車道匯入苗55鄉道,續行苗55。 10:53苗55鄉道14K。 10:58東安橋食水坑水頭福德祠。 11:07苗55鄉道13K。 11:18路右長青谷森林遊樂區,以歐洲農莊式建築風格為主題,因疫情關係休園中。 11:24苗55鄉道12K。 11:30東光橋。 11:35順元岔,指標標示:右往象山、順元山莊,取右續踢柏油路。 11:41路右象山站候車亭,左接回苗55鄉道,右經象山農路往挑沙古道。離開卓蘭至此什麼飲料店雜貨店通通沒有,亭前消防栓旁有一出水口。山泉(?)汨汨,取而飲之,休息。 11:58取右續行,路左樟樹伯公福德祠,順著象山農路往挑沙古道。 12:05左斜上嚮山農場。 12:06象山農路里程0.5K標示牌。 12:15路右象山25號民宅,女主人殷勤地拿出開水幫我們補充水分,男主人謂挑沙古道已不通多年,無法通行。 12:21象山三號橋,仍取前行。 12:22象山農路里程1K標示牌。 12:24右側順元山莊,內有順元寺,提供自然的、人文的、藝術的及宗教的各面向的服務。其核心理念:「放下自我與人為善」、「降低慾念順其自然」,從最小的「我」做起,倒能引起共鳴。 12:34福德岔,左可往水頭伯公。 12:35過路右高架草莓園後,右轉循農園邊小產道往上,踢了10.9公里大馬路,至此方得歇息,後循破碎水泥路上行。 12:48重要轉折點,小產道仍右彎往前,很容易誤跟,挑沙古道在此左後轉上稜,稜上為寬緩土路。 12:50路左破舊鐵門。 12:51白布帆山登山口,這裡是個五岔路,直行往白布帆山,左右為腰繞土路,挑沙古道在往右下側電線桿處,但路跡全無。前陣子的大量雨水,滋生了大量雜草,整個山坡一片油綠,路徑已被大自然收了回去,只能對著電線桿的方向游了過去。 12:55水泥路,驚覺這是一條廢產道,只要循水泥路跡即可踏上白布帆廢產道,但雜草、芒草太多,想循跡也難,靠著事先下載的GPS航跡,左突右衝前行。 13:00枯木,直接翻越,在芒草堆裡往右前方電桿方向突圍,中途有一樟之細路路條,但無法連出路徑,然忽斷忽續的水泥路卻是心中的指引。 13:08電線桿,又深陷芒草堆中,雖未偏離航跡,卻毫無踏腳之處,就是走不過去,需動用所攜長柄鐮刀開路,但砍不勝砍,只能撥、壓、跨、鑽強行突圍。 13:22踏上白布帆廢產道,補上棗紅色路條,取左往白布帆。從12:51五岔路口到此,不到250公尺,卻足足花了30分鐘。左側樹林有樟之細路路條,產業道路已荒廢許久,但前行路跡明顯,似乎沒有特別困難的地形。 13:30右磚屋,前行有些路段芒草阻道,可看見路,無礙通行,但仍賣力的在草叢中穿梭。 13:40坍塌區,芒草長滿了路面,也缺乏路條導引,下探再上攀似乎是惟一一條路。離水泥道往下,小心翼翼踏著鬆軟脆弱的土石,不讓腳下土石塌陷,深怕一滑跤就不見胡底,幸好坍塌區不長,抓著土石及芒草上攀,又回到叢生橫阻的芒草海中。大安溪對岸的尾文坑山,冷冷的端視著我們。 13:46濃密芒草區,密密麻麻的芒草佔據路面,全身往前躺,壓倒一些芒草,兩邊的芒草又迅速掩上;前腳跨過尚不著地,後腳已被芒草勾住,全身掙扎無出力處,而芒海尚無盡頭,夥伴也奮力往可能方向找路。事先下載的GPS航跡、隱約的水泥路以及電線桿,是研判前行的重要基礎。難怪「樟之細路│D10(右線)老官道-挑沙古道,對路的定義有了新想法」[相關連結] https:\\hiking.biji.co :「今日的「白布帆產業道路」,不建議沒有探勘、找路經驗的朋友進去健行,資深山友踩線也一定要備好GPX軌跡檔,而且不要摸黑通過,會比較安全喔!」 14:04脫困,又入幾近原始的路段,這條毀於921大地震的產道,廢棄多年,全部都是芒草,真得不好走。 14:18突破荒煙蔓草,往下走到一山溝,崩落的水泥路面,夾雜在黃色土石中,往前是陡上芒草區,高密芒草阻道。放下背包隻身往探,拉芒草陡上,但又一頭鑽進兩個人高的茫茫芒草海,根本無法辨別方向,叫來夥伴背回背包,力竭後虛脫的在深陷的芒草堆中睡著了。 14:52續行,山路往上發展,隨之又被阻擋,這也是個崩坍區,坍塌土石掩蓋水泥路,藉著GPX軌跡及路旁的電線桿指引,往下穿過倒木,芒草海,似乎可撥雲見日。 15:00接回水泥廢產道後豁然開朗,後段廢產道路徑可以辨識,路況漸佳,不必再動所攜長柄鐮刀開路,不再有強行突破之路段。 15:14白布帆廢產道,柏油路上的雙黃線好可愛,歷劫歸來,感謝夥伴同心協力,感謝陰霾欲雨的天空沒有落雨。 15:29接上柏油完好如初的白布帆產道,已有民宅,零星的摩托車疾駛而過。 15:37白布帆福德祠。 15:38搭上便車,住在白布帆的居民願送我們到白布帆大橋。 15:40左側大克山南峰登山口。 15:41接上140縣道,右往卓蘭,取直行往白布帆大橋。 15:43白布帆大橋,下車道別司機,徒步過橋。 15:46過橋後抵達140縣道終點東崎路,左往達觀、雪見遊憩區,右往雙崎、東勢,取右。 15:54搭上便車,住在雙崎穿著原住民傳統服裝的先生,願意送我們到穿龍。 15:57雙崎站。 15:59觀音橋,這是最低鞍部。 16:04穿龍站,取車往新開站後,分道賦歸。 後記:白布帆產業道路廢棄多年,芒草盤據,崩坍多處,實在過於險峻,真得不好走。心生一念,若從白布帆社區進入,沿著柏油路、水泥路,以割草機逐段砍除芒草,或許可讓挑沙古道重見天日。 GPX檔:[相關連結] https:\\onedrive.live.com 航跡圖: [相關連結] https:\\onedrive.live.com 更多其他照片及登山記錄請參觀個人部落格:[相關連結] http:\\jmleeminnelee.pixnet.net 更多GPX(GDB)檔及航跡圖請至 李俊民 的 OneDrive >Documents 下載[相關連結] https:\\onedrive.live.com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