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 15/05/02(六) 至 15/05/03(日) 共 2 天 | 領隊: | 陳郁茹 | 嚮導: | | 紀錄作者: | 溫凱傑 | 發表者: | 15/05/14 (四) 21:53:45 b02105007(Joe Joe) 140.112.* | 最後修改: | 15/05/14 (四) 22:27:17 b02105007(Joe Joe) 140.112.* | 開始地點: | 南投 | 經由地點: | | 結束地點: | | 紀錄類型: | 中級山 | 紀錄: | | | 【隊伍名稱】 魯倫石城上良久 【活動日期】 2015/5/2~3 【領隊】 陳郁茹 【隊員】 林婕婷(醫官)、石頤珊、陳慈禎(輔廚)、黃思維(相官)、姜昱如(交通)、?凱傑(大廚、紀錄)、黃立元(證保、紀錄) 【舊:新】5:3 【地理資訊】 濁水溪西側、石城谷 【交通】 自台北搭和欣客運至台中朝馬轉運站約2小時;自朝馬轉運站搭包車走國道六號進埔里至卓社林道,若不停留,約1個多小時;自台中中港轉運站搭統聯客運回台北,若不塞車,約2小時。 【參考紀錄】 良久社補藤三六1030119 [相關連結] http:\\jmleeminnelee.pixnet.net 良久社?山 [相關連結] http:\\www.keepon.com.tw 2009年秘境遊蹤卓社林道 [相關連結] http:\\www.hawkewolf.url.tw 卓社林道下濁水溪 [相關連結] http:\\www.keepon.com.tw 來去58公路(武界-巴庫拉斯)探險去 [相關連結] http:\\www.mobile01.com 【預計行程】D0 台北→良久林場叉C0 D1 C0→分分山叉→魯倫社(?卡萬警備道探至大崩塌)→石城谷→良久社東南稜之南岔稜稜尾溪床C1 D2 C1→→良久社→卓社林道良久支線入口 【實際行程】D0 台北→分分山岔路口C0 D1 C0→魯倫社→石城谷→良久社東南稜之南岔稜稜尾溪床C1 D2 C1→良久社→卓社林道良久支線入口 【詳細行程】 D0 20:20上客運往台中 22:27到朝馬下客站,和石頭山會合 22:45上包車,約四十分鐘後到埔里,和阿草在便利商店會合。發現石頭山雨鞋似乎被遺留在朝馬……請司機載我們到埔里市區逛逛,找看看有沒有雨鞋,順便買忘記買的吐司。十一點半本來不抱希望,所幸有一家五金行鐵門半掩,成功買到雨鞋。快十二點終於可以正式出發。卓社林道詳細路況參考 小李 分分山暨南峰 那份紀錄 和 強大的包車司機。在良久林場叉路後的13.7K叉路,包車大哥說這就是他說的茶園叉路,又說以前他是從這下石城谷。覺得驚訝,這不是網路上對於良久瀑布和魯倫哪一個正確的論辯嗎?但魯倫才是我的推測啊!在這裡遇到應該是林務局的工人在工寮睡覺,詢問往前的路況,他們說可以通。包車決定那就好人做到底,送我們進去。兩點多到18.1K分分山與茶園叉路口紮營,向下續卓社林道往分分山登山口,有柯藝路條,向上為往茶園岔路。。發現預備糧泡麵在客運上沒帶到……挪兩條餅乾出來當預備糧。夜裡有螢火蟲飛舞。 D1 晴,午後三時開始偶爾飄雨 人員好眠 7:31 出發,沿卓社林道向北,尋找1834峰東稜與林道交會的預計下切點。 7:33 1834峰尾稜東南側林道邊發現路條,沿路條下切,路基明顯。應是小冬瓜2009所指的好走獵徑。沿途為杉木疏林。 7:41 接回林道,接回點有林道20K里程。取左沿林道前進,有些許芒草細倒木但路況不錯,且到溪底偶爾都會有油桐花地舖。原先預計走到1834峰尾稜下切,但在20K前行不久右側發現一路徑。 7:50 決定循此路徑下切。下切途中才發現除非再切否則這樣做沒意義…… 7:55 接回林道,取左回1834峰稜上林道轉彎處。 8:07 抵轉彎處,沿稜下切,路跡明顯,有砍痕與獵人使用後酒瓶與瓷碗。植被為好走杉木和灌木林。 8:15 由緩要變陡,差不多到會稜點,抓方向東南東下切。一開始切有點東,所以後來偏東南而有接到小支稜上,但看到林道後就直接找好走地方下切。 8:33 接回林道,續行。 8:38 林道分岔點,右側下行為卓社林道,前行為二萬五地圖標示的虛線道路,取右下續行卓社林道,轉彎處剛過時有小崩。分岔口有大觀電廠警告立牌。 8:50 遇到倒塌鐵皮獵寮與空地,另有瓷碗、廢水瓶,有幾叢大竹子。在此下背休息到處看看。 9:10 續沿林道向下。林道寬大好走沒甚麼植被擋道。 9:20 遇到地圖之1090虛線道路,取右側卓社林道前行。 9:30 定位。破空處可見東方卓社大山與東偏南冠山。慈楨說在這裡看冠山很親和啊。 9:40 出發續行,林道路況仍佳。 9:42 抵地圖標示「魯倫」之轉折處。 9:45 前後看看都如地圖上一樣陡,直接抓東南方向直接下切。下切前見右方聳立一座山頭,定位四分鐘後續行。此角度瞧分分山真把它的氣勢都彰顯出來。 9:55 抵魯倫社,下重裝探查。舊社分布於高低兩塊平台,共有四間較完整的家屋遺跡,屋中地面比周遭低半公尺,呈長方形。附近另有多層低矮駁坎。有一家屋外側石牆上有一三孔石板,推測應為插入橫桿之用,拍照留念。附近另有多層低矮駁坎。下抵舊社前和舊社內都有偽裝成藤蔓但實則堅固的鐵絲圍繞,似乎是要將地畫分為一塊一塊? 10:20 上重裝,續沿稜下切,沿路至切回林道前皆為低矮而密集的駁坎,約有數十層。 10:32 切回林道,沿林道下行。 10:35 遇左側轉彎,看附近都好陡,決定不下切找古道而沿林道續行,等到預計接警備道轉彎處再輕裝上下探。但走不久就發現林道旁坡度如兩萬五所示變緩而宜人,超想直接下切。 10:42 遇右側轉彎,轉彎後有小崩,有路跡可直接過。雖然一下子就過去了,但建議前面緩坡直接下切走起來應該比較爽。 10:50 右側坡面有數道駁坎。 10:52 遇H950M處萬大卡社警備道岔路口,往西腰繞似乎為警備道,左下為卓社林道。在此下背吃午餐,久久與慈禎輕裝探萬卡警備道,其路面寬大,但路上長不少樹,跟林道植被乾淨看起來又不同。不知到底是古道或是林道支線? 11:40 重裝續沿卓社林道向下。 11:50 遇小崩及乾溝,已長雜木,有路跡。 11:53 遇小崩,已長芒草,路跡明顯。 11:56 左側有板岩石壁。 12:04 左側有一更大規模板岩斜壁,林道自岩壁山腳鑿穿壁在此又轉向下,推測此處應為空照圖中之白色物。 12:12 左下轉。 12:17 右下轉。 12:25 小崩,有路跡。 12:32 抵「魯倫」尾稜處之二萬五地圖卓社林道終點,然林道仍轉折左下且路況良好,有水泥啊!倒木及雜木均更少,沿原本以為的“廢棄”林道續行,一探究竟。轉折處旁樹上有蟻窩。 12:38 髮夾彎。 12:48 髮夾彎,多芒草。 12:52 過小崩,有路跡。 13:00 遇廢棄紅色吉普車,部分輪胎已不知去向,車側身有某某電台字樣。在此下背休息、拍照,天氣悶熱。 13:12 上背續沿林道向下,路況甚佳,離溪底約80公尺。 13:16 過小乾溝。 13:22 路邊有方形水泥碉堡,裡面約可容納一人。 13:23 林道直接接至濁水溪溪床石城谷。本以為林道即使有接溪底,也應該如2010單車紀錄一樣,有廢棄林道該有的密芒草或倒木。但這段未標在地圖的林道不只寬有兩三米而無植被擋人,還不時出現完好的水泥路面……2009年那份紀錄真的有夠亂走= =。走林道時剛好看到溪床上有單車族,大家興奮的呦吼亂叫,之後才聽到有回一聲但沒見那人停下張望,或許那人以為自己遇到XXX 石城谷大部分岩牆都被黑色砂石掩埋,但最高處仍高出河床約三層樓。濁水溪河床水深到小腿,上有許多吉普車痕,應該是在林道上時聽到的車聲。在此下背休息,拍照發懶。 14:13 換溯溪鞋,上背溯濁水溪。多走河床。 14:19 右側山壁有一小瀑。 14:26 溪床較窄處,涉溪兩次,可看到前方左側山壁良久瀑布。 14:35 抵良久瀑布,水勢頗大,旁邊岩壁有禁止戲水噴漆。半小時不到就到了,跟巴巴風災前LEoN的紀錄差好多,是因為溪床有墊高還是最近無雨?總之賺到時間,隊伍在此下背、裝水、玩耍。慈楨嘗試想直接爬上去但覺得下不來,改到瀑布右岸的樹林想高繞上去。思維、久久接受底層瀑布的洗禮後,思維嘗試從瀑布左岸岩壁一層層爬上去,成功到第二層瀑布,看到上層洞穴內有淺池。之後開始飄雨。 15:10 下雨了,穿雨衣後出發續上溯。 15:33 右側山壁有小支流。 15:48 抵1808峰稜線南側溪流與濁水溪匯流口,支流匯流口岩石上有些白色噴漆塗鴉。雖然此時雨停,但風大,山風一直從山呼呼吹來。於是在匯流口偏北側濁水溪溪床風較小處紮營,旁邊紅螞蟻多,小心遠離。因風大且天仍陰陰的,所以以省力系統搭帳,確保晚上好眠。營地見吉普車數輛呼嘯而過……突然希望溪水水位高一點。 18:05 晚餐。這頓晚餐大費功夫,完全回到原始人狀態。因為沒帶瓦斯,大家大肆搜刮附近的柴,並由思維姊姊掌控重要的飯。雖然最後飯成功且大廚也煮出美味豐盛的咖哩,但事先在社辦分公裝真的很重要。 19:30 唱歌、烤火。 21:10 睡覺。晚上有獵人槍聲在山谷迴盪,亦有獵人走過帳前,但此時多數人已進入睡眠狀態。 D2 晴,午後有小雨 人員好眠 6:00 早餐,收外帳,附近溪谷和山頭皆有雲霧,整夜無雨。 7:05 重裝出發,由於預計上切的840峰南稜靠溪床有岩壁,因此決定先從營地後方樹林先上支稜西南側河階再上稜。但前進不久即遇高大土牆,約二十五公尺且往右延伸到南稜尾。 7:17 尋找上切點,阿草、慈禎、思維於偏左側(略靠近支流的方向)植被較密處切上土牆,並自上方架20+10公尺傘帶。 8:33 全員完成上攀。土牆上河階有一大型舊社,有至少六間家屋和後石駁坎砌成的平台,有些家屋之間有石板道路以及直立石板牆,甚至有些較小空間構造,推測為工作間或儲藏室。家屋佔地面積較魯倫社大,約6mx4m,石板堆砌整齊,遺址東方有一較大型家屋有明顯門及門前道路遺跡。舊社後方及靠支稜側山坡有多層駁坎,可能為廢耕地。此舊社似乎有標示於堡圖中。隊伍在此小休。 8:41 重裝出發,繞至稜尾上切稜線。沿途植被多雜木與藤蔓。 9:03 上切至840峰南側支稜,板岩瘦稜,植被稀疏好走。 9:19 遇空照圖所顯示的第一個崩塌,海拔約740左右,並未侵蝕稜線,繼續上切。 9:24 下背休息,稜上有數道低矮駁坎。 9:37 上背繼續沿稜上切,稜上多毛毛蟲。 9:49 遇空照圖上第二崩塌,瘦稜,坡度較陡但並未侵蝕稜線,繼續上切。 9:58 遇岩稜,慈禎輕裝自稜線左側(南)架20m傘繩,但阿草發現岩稜雖直接上卻好上,全員因此直接上岩稜。 10:09 抵會稜處840小山頭,為一圓頂小峰,在此下背休息而不小心定位許久。 10:38 沿稜上切。沿途植被轉變為稀疏柳杉人造林,林下多藤蔓、灌木,但稜上有路跡與砍痕。 10:45 於稜線發現二間較小的家屋遺址,周遭坡面有數道駁坎。 11:02 稜上有數道低矮駁坎,海拔約950。 11:12 遇一陡上橫越山腰的疑似古道,寬約一公尺。有一藍色玻璃瓶。 11:14 小探後繼續沿稜上切,古道上方有數道駁坎。 11:31 抵萬大卡社警備道,警備道上下均有駁坎,路寬約二米,路況良好, 另有路跡、路條續上稜線。隊伍在此吃午餐。 12:03 輕裝沿萬卡警備道探良久社。沿路有黃色路條可跟。天氣轉陰,帶雨衣和行進水。 12:05 古道小崩段,路基小而有路跡。若是從下方切上此段古道根本看不出來是古道。 12:15 遇倒木及崩溝,高繞也有路條及路跡。 12:23 繞過崩溝,抵石板乾溪床,回到古道續行不久即在左側山壁看到大片整齊駁坎,抵達良久社。良久社周遭有數十層整齊、各高約2公尺的駁坎,警備道從駁坎群下方腰繞而過。久久、思維直接切上層層駁坎,駁坎上方稜線上是一片低緩或平整的山頭,上有數間家屋,有些家屋的基牆在稜線北側產生很高的駁坎。其餘人沿古道走一小段上切到一平台,有駁坎疊起的一公尺多高台子,不知何用? 13:07 其餘人沿稜線上數十道駁坎層層上切,抵達駐在所遺址。駐在所為一大型平台,高約二至三公尺,中有石階,附近有透抽紀錄所見之櫻花,已逐漸凋謝換上新葉。駐在所大門前拍照。沿路條走古道下尋升旗台。 13:15 抵達升旗台大空地,升旗台為水泥座,有兩塊尋根之旅的紀念石板,最近一塊為2014年。旗桿上仍懸掛國旗。隊伍在此拍升旗照。 13:30 沿升旗台旁萬卡警備道折返,不久遇古道上不少細倒木。久久、立元與昱如下切一小段駁坎隨即接回古道,其餘人上切至駁坎群上方探探再切回古道。 13:59 抵達下背處。 14:07 續沿稜線上切,沿途路跡明顯且有路條,植被為柳杉及芒草、灌木。開始飄雨。 14:15 遇到「第二十五號」水泥柱,可能為林務局基準點或界樁。 14:24 「第二十六號」水泥柱,海拔約1100,隨路條換切上右側稜線。 14:36 「第二十七號」水泥柱 14:40 路跡在稜邊緣腰繞,沿途皆有路條 14:51 上切至稜上,有駁坎,越過芒草叢後即接到卓社林道支線。下背休息、喝水。 15:05 上背,沿林道向上。林道路況甚佳,路跡明顯,機車可行。 15:18 髮夾彎,之後林道稍微變窄。 15:23 林道轉平緩,後又稍稍變陡,周圍植被為一人多高的芒草,但中間有明顯寬闊的路徑沿1808峰南側腰繞。天氣轉陰而涼,偶而陣雨。 16:05 接回1808峰與1749峰鞍部之卓社林道。去時因天色黑沒找到8.6K林道口而本來跟包車約在8.5K,但包車大哥很敬業,因此找了找而在明顯的林道支線路口等,還帶兩大瓶舒跑給沿途撿到瓶裝水而狂飲的大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