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系統 ]  . 山谷會員   . 山谷聊天室   . 山谷活動   . 台大登山社活動   . 紀錄區   . 搜尋  



索引頁
列出所有紀錄
柴山探洞--含小猴洞垂降
編修紀錄  
時間: 09/12/27(日) 至 09/12/27(日) 共 1 天
領隊: 賴明佑
嚮導: 葉定宏
紀錄作者: 賴明佑
發表者: 10/01/02 (六) 00:45:20   mingyu(阿佑) 140.109.*      
最後修改: 10/02/01 (一) 23:17:57   mingyu(阿佑) 140.109.*      
開始地點: 高雄
經由地點: 高雄市
結束地點: 高雄市
紀錄類型: 戶外活動
紀錄:
 
簡述:    
探訪柴山四個洞穴﹕規模最大的大猴洞、長度最長的兄弟洞、垂降最多的小猴洞、以及迂迴向下的蟾蜍洞。其中兄弟洞及蟾蜍洞有美麗完整的鐘乳石,而大猴洞有大型的鐘乳石,另外,大猴洞與小猴洞有蝙蝠,蟾蜍洞有像蜈蚣的蟲。  
 
人員:  
葉定宏、曾玫燁、賴明佑  
 
行程:  
2009/12/27  晴轉多雲  
08:05  龍泉寺登山口  
09:35  兄弟洞,入洞  
11:03  兄弟洞,出洞  
11:10  蟾蜍洞,入洞  
12:00  蟾蜍洞,出洞  
12:20  海洋美景,午餐  
12:50  離開海洋美景  
14:50  小猴洞入口,穿吊帶、架繩子。  
15:00  垂降入小猴洞  
16:00  小猴洞出口(四口灶)  
16:30  大猴洞入口  
17:00  大猴洞出口  
17:20  離開大猴洞,下山  
18:45  鼓山國中  
 
詳述:  
 
前兩次去柴山探洞,拜訪了一些洞穴,包括只需步行的入門路線—猩猩洞、鐘乳洞,需要攀繩、鑽洞的初階路線—北峰極樂洞、克難洞,還有需要攀岩、尋路的進階路線—大猴洞、南極洞,對柴山的洞穴有大致了解。雖然如此,聽說柴山有需要繩索垂降才能通行的洞穴—小猴洞,便想去體驗一下,另外,對柴山最長的洞穴--兄弟洞(來回1.5小時),也感到好奇,於是又貼佈告招兵買馬。剛好住在南部的定宏、玫燁對探洞有興趣,就順利組成三人探洞隊伍,得以去探訪路線長、叉路多、落差大的兄弟洞、小猴洞。  
 
<兄弟洞>  
 
早上在龍泉寺集合,向柴山北端的兄弟洞出發。走了一段木板路,然後切至小徑,小徑多且交錯,需要比對地圖、選擇路徑,雖然一路定位,還是不小心走過頭,到了克難洞,看了洞的牌子確認後,便退至路口,改走左邊叉路,到達兄弟洞。之前曾路過此洞,看洞口荒涼,一個人不敢進去,現在有伴,膽子大了,攜帶扁帶、粉筆等器材,下洞去囉。  
 
下洞時,發現洞的側邊有繩子可拉,看來這個洞還是有人來。下洞後右拐,然後水平前進,不久遇到窄洞,開始鑽洞,因地面有石柱突出、上面有石柱垂下,所以身體必需呈水平俯趴,有點像在柱子陣列上匍匐前進,動作蠻特別的。鑽過窄洞後,覺得空氣變差,悶悶的,好像氧氣不夠,再往前走一小段,就到洞的盡頭,柴山最長的洞怎麼這麼短﹖  
 
鑽回窄洞後,發現窄洞之前,其實有一左下的分叉,因洞口較小,剛剛經過時沒注意到,於是改走左洞。此洞雖較窄,但空氣好,便放心前進,斜下了一段,正覺得順利時,沒想到前面岩壁擋道,又到洞的盡頭,這最長的洞好像短了點吧﹖仔細看,咦,洞盡頭的岩壁,其左側角落有一繩子,順著繩子抬頭看去,上面是空的,原來這不是盡頭,只是一階5m高的落差。這個落差不好爬,要抓繩才上得去,當初第一個來探洞的人,若非爬岩能力不錯,就是有帶梯子等器材輔助。  
 
爬上落差,到達一個小窟,抬頭看,哇,一根根的鐘乳石柱,很完整,不像之前探的洞,其鐘乳石多被鋸斷。我到處張望,拍攝美景,也發現鐘乳石並非都是垂直正下,有些是斜的,有些是先正、後斜、再轉正,很有趣。  
 
小窟之後,有一個大窟,長10公尺、寬2.5公尺、高5公尺,壁上羅列大型的板狀鐘乳石,有壯觀感。此窟的左側(南側)叉出一洞,定宏走進去探,發現洞的盡頭有繩子垂下來,有點奇怪,待下次再去弄清楚怎麼回事。大窟之後,看到一片曲褶的板狀鐘乳石,沒想到堅硬的石板也能像薄紙一樣,呈現平滑彎曲的形態,很特別﹗接著續走一段路,到洞的盡頭。  
 
兄弟洞的主線,走一趟需180步,換算一下約90公尺,比預期的短,不過一路上邊走邊看,還是得花1.5小時才能來回。此洞有叉路,還好隨身有帶紅色粉筆,一邊走一邊做記號,加上有指北針指引方向,走來算安穩。  
 
<蟾蜍洞>  
 
出兄弟洞稍微休息後,便進入旁邊的蟾蜍洞。兄弟洞是橫向延伸的洞,而蟾蜍洞是向下迂迴縱深的洞,洞雖不長,但深達15公尺,且有兩處落差,通行要使用繩子,所以走起來覺得洞穴並不短。  
 
一進洞,就看到以前沒見過的蟲,於是除了蜘蛛與蟋蟀之外,又認識一種洞穴蟲蟲。此蟲的形態有點像蜈蚣(或馬陸),但牠們有很長的觸鬚與腳,似乎用來感知較遠方的訊息。  
 
此洞穴的鐘乳石也保持得很完整,很美麗。有意思的是,發現用手指扣擊板狀的鐘乳石,會發出像銅鐘或銅鑼的聲音—噹~~~(但少了金屬音質),越大片者,聲音越渾厚、共鳴也越久,很好聽,於是三人高興地東扣西扣,在寂靜的黑洞裏,響起陣陣的鐘鳴。  
 
在洞穴最深處,有許多到此一遊的刻字,除了署名,還有日期,奇怪的是,有些是十多年前的刻字,但看起來卻很新,像是最近才刻上去的,難道洞穴的深處沒有風化作用﹖洞中無歲月﹖  
 
<小猴洞>  
 
中午走到柴山最北端的海洋美景,在大榕樹下,一邊看風景、一邊吃午餐。風陣陣吹來,有點涼,而樹幹後面有一隻覬覦食物的猴子,探頭探腦,表情很有趣。吃飽後,展開柴山南北縱走,前往柴山南端的猴洞。  
 
一路上見猴子常聚在山棕附近,原來牠們喜歡吃山棕的橘黃色果實,從旁走過,可聽到牠們發出清脆的咬殼聲。也看到猴子在某種樹上一直扔下樹葉,原來牠捫不吃葉子,只吃葉子旁的一段葉柄,所以摘了葉子,啃一下葉柄,便扔掉,讓人覺得很浪費。  
 
中途偏離主山徑,去尋訪一簾幽夢,此為一種俗稱麵線藤的懸掛鬚根所構成的大簾幕,此簾幕遠看有點迷濛,還會隨著風飄搖,頗為浪漫。稍後經過柴山有名的休息賞景地點--雅座亭,在此領略到代表奉獻、分享的奉茶文化--山友自發背水、煮茶,供路人享用,其茶水中有添加麥子等五種香料,喝起來很香。  
 
經過兩小時縱走,來到柴山南端的珊瑚礁地區,這裏有柴山最高聳密集的峽谷、以及規模最大的洞穴。先遇到小猴洞,此洞一開始就垂直陡降,所以洞口有放置柵欄,以防路過的山友不小心掉進去。有點奇怪的是關於小猴洞的公開資訊很少,它沒有被列在已發現的「柴山34個洞穴」中,且在網路上也只找到零星的探洞照片,故對其路線狀況不太清處,比較明確的是聽說要垂降三次,以及出口在日軍爐灶(四口灶)。根據這些資訊,比對等高線地圖,出現令人疑惑的狀況﹕入口與出口的落差只有10公尺,這樣需要垂降三次嗎﹖因為路線資訊少,且路線難度較大,所以拜訪此洞有探險的味道。  
 
原本第一段垂降,要用扁帶綁石頭當作固定點,沒想到洞的上方已有兩顆bolt,就不必自己做固定點,只是這兩顆bolt之間相距20公分,稍嫌近一點,萬一一顆崩落,也可能使另一顆跟著崩落。第一段垂降9公尺,沒有困難。接著斜下,但路線卻往西方而不是往東北方(出口),怪怪的,而且不久到了洞的盡頭,只好退回找路。原來左側有一個分叉往上,便改走這個叉徑,結果路徑一直往上,終至崖邊,在此看到前人釘的兩顆bolt及一個掛鉤,此段上升的高差約等於剛剛垂降的高差。  
 
第二段垂降12公尺,沒有困難。接下來,有幾條洞交叉,不知要走哪一條,三人分開探路,一一排除死巷,剩最後一條往東北方的通道,這個通道有點窄,且一直斜上,上升的高差接近剛剛垂降的高差,最後到了盡頭,前方不通,但腳下有一洞,在此也看到前人釘的兩顆bolt及一個掛鉤。  
 
最後一段垂降11公尺,此段路線並非垂直線,且要通過中間的窄洞,垂降時要一邊平移擠身、一邊放繩,算是有點難度。三人都順利垂降下來,收繩後向外走,看到四口灶,出來了﹗  
 
小猴洞的路線複雜,出口比入口低不了多少,卻需垂降三次,原因是每次垂降後,都接著往上爬,抵消了垂降的高度,導致最後下降總量並不多。而出口在入口的北偏東方,但一開始入洞後,卻往西方過去,拐了兩次彎,才轉為東北方,讓人一路走來會有疑惑,直到最終出洞,才鬆了一口氣。  
 
探完小猴洞後,心情放鬆,稍微休息吃東西。不久,有一隻猴子接近,我把吃剩的小塊蘋果往後一扔,牠一下子就撿到,還大搖大擺走到我面前半公尺露牙(猴子的犬齒比人的長很多),似乎警告我不得搶牠的食物,有點囂張,待我舉起登山杖,牠才迅速跑開。  
 
<大猴洞>  
 
最後探訪柴山規模最大、也最為人知的大猴洞。這個洞較多人來,較陡的地形都有架繩子,所以輕裝(或無裝)進去就可以,但怕背包被剛才那隻猴子亂翻,  就把背包藏在洞口內。  
 
因上次來過此洞,這次走起來駕輕就熟。入口附近有大型鐘乳石柱,其長可達1.3公尺,很壯觀。中間路段為大廊道,寬可達4公尺、高可達15公尺,右側路邊有一個石筍,形狀像是埃及豔后的頭髮,很可愛,而左側上方有亮光進來,那是大猴洞的中間開口,有架繩子可以出入。後段有一個大窟,寬8公尺、高5公尺,旁邊的壁上有小蝙蝠懸掛。最後要出洞,必需攀爬9公尺落差的岩壁,其中較難處為兩公尺橫渡,可以站立貼壁橫渡(難度5.2,  注意安全),或是趴著從矮通道爬過(最好沒背背包,  以免卡來卡去)。    
 
前兩次到柴山探洞都沒見到蝙蝠,這次在小猴洞及大猴洞有看到,蝙蝠為何喜歡棲息在這兩個洞穴﹖考量到這兩個洞穴都有出入口、且空間較大,似乎蝙蝠喜歡棲息在通風、且空間大一點的洞穴。蝙蝠習慣用後腳鉤住岩壁的突出物,身體倒掛,當牠們被驚醒後,身體會抖動,不知是否是害怕﹖記得以前見過的蝙蝠,多喜歡聚在一起,有時甚至一隻掛在另一隻身上,但這兩個洞穴裏的蝙蝠卻是零散分離的,是不是因柴山位於台灣南部,氣溫高,所以蝙蝠不需要互相靠近取暖﹖  
 
探完大猴洞,天色將暗,就不去一條龍峽谷,直接走小徑出去,後來接到產道,下往鼓山國中。  
 
這次謝謝定宏、玫燁的陪伴,才得以探訪柴山較深的洞穴。一天探訪四個洞穴,行程有點趕、有點累,但能欣賞鐘乳石美景、重溫垂降洞穴樂趣,真是高興﹗下次行程可以安排少一點,較為輕鬆,也能帶較多人來,領略柴山的猴子、洞穴、峽谷之美。  
 
--------------------------------------------------------------------------------------------------------------------------  
 
[洞穴資訊]  
 
<小猴洞>    
有入口及出口。這是柴山需要最多繩索垂降的洞穴,共有三段垂降,高度分別約9公尺、12公尺、11公尺,目前三個垂降點,每個都打了兩顆bolt,其中第二及第三個垂降點,分別還有一個掛鉤。此路線有兩個特點,一是轉折多,計有兩次分叉大轉折,容易讓人搞不清方位﹔另一特別點是,雖然垂降三次,但最後下降總量並不多,這是因每次垂降後,都接著往上爬,抵消垂降的高度。此洞有零星的蝙蝠棲息。入口在大猴洞東北方約60公尺處,有柵欄擋住,出口在日軍爐灶(四口灶)。  
(洞穴路徑,請參考附圖)  
 
<大猴洞>    
有四個出入口。這是柴山規模最大的洞穴,長90公尺、寬可達8公尺、高可達15公尺,最深處離洞口約20公尺落差。此洞穴有大型鐘乳石懸柱,其柱長可達1.3公尺。另外,有零星的蝙蝠棲息(靠近後面洞口)。入口有一小階,容易進入,中間出口為陡坡,有繩子可拉著出去,後方出口為9公尺岩壁,要小心攀爬。  
 
<兄弟洞>  
只有一個洞口。這是柴山長度最長的洞穴之一,長約90公尺。路線有分叉,中間有一5公尺陡升落差,還有一個大窟(長10公尺、寬2.5公尺、高5公尺)、一個小窟。此洞鐘乳石保持完整。  
(洞穴路徑,請參考附圖)  
 
<蟾蜍洞>  
只有一個洞口。洞穴被兩段(4公尺)落差分隔為三層,路線迂迴向下,第一個落差(鑽窄洞)有繩子,第二個落差有繩梯,洞穴最深處離洞口約15公尺落差。此洞鐘乳石保持完整,有一種像蜈蚣的蟲(分布於離洞口不遠處)。  

 


紀錄相關討論:
 
10/01/24     Re:柴山探洞照片   shyhming 高雄
10/01/02     Re:柴山探洞照片  8   mingyu 台北
10/01/02     Re:柴山探洞照片  10   mingyu 台北
10/01/02     Re:柴山探洞照片  10   mingyu 台北
10/01/02     Re:柴山探洞照片  10   mingyu 台北
10/01/02   □ 柴山探洞照片  9   mingyu 台北











 台大登山社 / 山谷登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