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 03/16(日) 至 03/16(日) 共 1 天 | 領隊: | 李俊民 | 嚮導: | 陳萬樟 | 紀錄作者: | 李俊民 | 發表者: | 03/04 (二) 14:43:38 minnelee(李XX) 125.227.* | 最後修改: | 03/04 (二) 14:46:53 minnelee(李XX) 125.227.* | 開始地點: | 南投 | 經由地點: | | 結束地點: | | 紀錄類型: | 健行 | 紀錄: | | | 活動名稱:巴庫拉斯石城谷(未竟) (附航跡圖及GPX檔) 活動日期:114年02月16日 參加人員:陳萬樟、鄭麗玉、張承偉、連悅孜、李俊民 活動概述: 巴庫拉斯(Vaglas),地處南投縣信義鄉地利村濁水溪上游溪畔一個低位河階平台上,為布農族卡社群的舊部落,本意為「平坦之地」,有台灣十大秘境之一美譽。巴庫拉斯也是溯溪聖地58公路(從武界部落到巴庫拉斯,取「武」跟「巴」的第一個字)的終點,這是四輪傳動與自行車車友對路線的暱稱,因地圖上根本沒有58公路。枯水期亦可步行在濁水溪溪谷中,從武界部落走到孫海橋,走一趟遺世獨立的森林溯溪之旅。 本行程預計自地利村往孫海橋之台16線臨29便道8.6K巴庫拉斯岔路後的阿里曼山莊起登,先探訪巴庫拉斯石板屋和巴庫拉斯度假休閒農莊,後下至濁水溪河床溯溪走到石城谷,再原路回停車處,奈何濁水溪經卡社溪匯流後,水量大增,被迫折返。 行程記錄: 06:00烏日出發,經3號國道。 06:25下名間交流道後走台16線至水里。 07:00水里,右轉過中山橋後抵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會合同伴後開車往孫海橋,經台16/台25共線往新中橫。 07:20岔19.7K,左轉台16線往地利村。 07:28於29.45K處岔路,右往雙龍不取,取左進入地利部落。 07:29旋即右轉台16線臨時便道29線往合流坪,里程歸零。 08:02台16線臨29便道8.6K巴庫拉斯岔,有往阿里曼山莊指標(去年即在此停車,經阿里曼山莊拜訪資料很少很冷門的比雅安山,後下至濁水溪河床溯溪走到孫海橋,再回到此處)。左轉上坡,這是丹大林道舊線,水泥路盤繞往上。 08:15過越稜點左側阿里曼山莊2.3K,停車整裝,巴庫拉斯岔至此上坡約320m。 08:19起登,路轉下坡。 08:23遇2.5K岔路,取右下水泥路往巴庫拉斯,直行岔路可由水社大山東南稜上水社大山。 08:25展望大好,卓社大山頂著天白雲,底下濁水溪形成一個接近三百六十度的大曲流,曲流環繞的山巒與土虱魚頭相仿,因此被稱作土虱灣,有著台版馬蹄灣之稱。土虱灣Quas的布農語原意為Zeiku daing,意為「大彎」,這個曲流形狀完整,規模頗大,更擁有最完美曲流美譽(事後夥伴查證濁水溪的曲流中,靠近姑姑山的是土虱灣,巴庫拉斯處是龍頭灣)。道路兩側開著白色至粉紅色花朵,先端細長而銳尖的假酸漿茂密的生長著。 08:52右側崩壁,似新崩落的,去年來時尚未有此情形。 08:55小鐵橋4.6K,鐵橋僅限重3公噸小車,過橋後轉為土石路。 08:58比雅安登山口4.8K,在左彎轉稜點,登山口不明顯,去年綁的路條孤伶伶的掛在樹上,右側樹林可俯瞰濁水溪溪谷與巴庫拉斯。 09:07路左水塔,可能是引取山泉,供應巴庫拉斯度假休閒農莊。 09:08踏石過小溪,溪水清澈。 09:09岔路5.2K,右下濁水溪河床,下背包輕裝取左碎石路往巴庫拉斯度假休閒農莊。這段路是西起南投集集,東至花蓮瑞穗的關門古道之一部份,布農族人堅持不將最後一小段路鋪上柏油,維持石子路樣貌,以保有巴庫拉斯最原始的自然環境,又被稱作「台灣最後秘境」。 09:11路左溪邊大岩壁,光滑平整。 09:12石板屋遺跡,已無屋頂,尚保存著三面頁岩砌成的牆壁,堆疊得很平整,牆上還嵌有壁龕,似乎可放置日常物品。布農族人以高超的工藝,兼顧美觀及實用,用心打造這樣具規模的石板家屋,令人感動。 09:14再循土石路往上,抵路左廢屋,老朽的樹幹上掛著一斑駁的木板,係地利國民小學1996.4.19所立,介紹著巴庫拉斯社沿革。 09:18巴庫拉斯度假休閒農莊,門牌是巴庫拉斯1號,石板牆上懸掛著褐底白字的巴庫拉斯招牌,旁邊鑲著很多穿孔的頁岩,上有遊客以立可白寫下的字跡,更見巧思。農莊是1994年宋莊主在舊童校與駐在所的遺址基地上闢建,基於尊重布農族的文化,保留當地的人文史跡,基地上的石板牆原封不動的加以保存,並請當時的布農族老師傅,依傳統工法蓋了一間道地的石板屋。鄭安睎教授在他所著「重返關門:踏上布農丹社歸鄉路」p.256提到,據莊主說:「農莊現址是日治時代的駐在所及蕃童教育所的舊址」,他們在舊址上興建度假山莊,雖是復原布農族傳統的石板屋,但難免有破壞古蹟(原住民遺址)之嫌。巴庫拉斯社除了復原後的兩間石板屋,以及一棟尚有人居住的石板屋外,關門古道旁也有2〜3棟的石板屋堪稱完整,其餘的9間皆半傾圯。 09:33回抵置背包處,續行下往濁水溪。 09:41抵濁水溪河床,換上短褲溯溪鞋,溯溪鞋裡一定要穿襪子,好好保護腳踝。出發前天氣預報0216天晴,這兩天山區未雨,霧社水庫兩天入/出水量均為0。但河道年年不同,近巴庫拉斯有幾處可能水較深較急。 09:45第一次過溪,水深及於膝蓋,溪水倒是沒有想像中的冰冷刺骨,這水流很有感,以火車過溪絕學(逆向水流方向成一路縱隊,每個人先解開背包腰帶,以防被水沖走時難以卸背包。第一人以登山杖為第三支點,置於上游方向並將身體往第三支點靠以取得身體的平衡,其他人都不需要拿登山杖當第三支點,而改以手臂扶住前一人的腰部給予前一人支撐,以增加渡溪過程的穩定度。由一人發號司令,一起移動,行進過程中以下游方向腳為支點,確定穩定之後再移動上游方向腳(第一人須移動登山杖),反覆動作直到上到對岸為止)輕鬆過關。 09:54經左側河床上高高隆起的一大塊岩石,上頭竟然卡一根約四米長的枯黃漂木,似長期被水浸泡過,可想像水位之高及溪水暴漲時有多恐怖。 10:01第二次過溪,已經熟稔渡溪技巧,一邊尋找濁水溪上游武界的龍紋石未果,開始享受高山溪流的清澈與沁涼。基本上沿河岸走,遇河水碰到岩壁形成曲流時,則尋水淺處渡河。 10:05第三次過溪,每次過溪,總要脫下鞋子倒水、清理碎石,谷中散佈著各種紋路的石頭,與壯麗巍峨的峽谷結合,猶如一幅天然的畫作,在群山包圍的溪谷裡,涉水濁水溪,感受自然洗禮。 10:20第四次過溪,頁岩在河裡被沖刷研磨成薄圓形,平舖在河床上,溯溪時可欣賞造型多變的小工藝品。陽光炙熱,冠山尖聳峨然,與卓社大山凸出雲表,伸入藍空,出現在濁水溪谷的北方,令人景仰感動。 10:28第五次過溪,崇山峻嶺形成氣勢磅薄壯闊的峽谷地形,峽谷深邃,奇景美不勝收,搭配頂著藍天白雲的冠山卓社大山,極具特色。 10:33第六次過溪,河道侵蝕兼具機械之磨蝕作用,增強下切能力,使峽谷形態更形顯著。一旁歷經長時間侵蝕,大岩層凹陷,露出節理,是天然的藝術品。 10:38右岸整排低臥的岩石,凹陷突出,各有所表,每一寸的山河景致,都是讓人驚嘆的美景。 10:44第七次過溪,不斷重複走路與渡溪的過程,溪旁岩壁被沖刷成凹痕,紋理繁複,瑰麗絢爛令人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10:47右岸堆積層岩,風化與侵蝕作用,讓軟硬不同的岩層形成凹凸有致,複雜繁密的線條,造就了「集天地大美,得山水清趣」。 11:21第八次過溪,千仞絕壁,數不盡的急彎與急流,方知天地浩大。經卡社溪匯入的濁水溪,水流湍急超過膝蓋,腳踏或登山杖插入溪床時都會陷下抖動,身體感受著溪水撞擊的動能,看看時間,看看地圖,恐怕無法渡過卡社溪匯流口到達石城谷了。 11:26撤退,找一遮蔭地午餐泡茶,墊高了的河床,黑得發亮的河階地,濁水溪的高含沙量可見一般,邊午餐邊近距離欣賞壯觀的自然美景。 12:33續行。 13:22回望冠山卓社大山,慢行欣賞這壯闊又震撼的景色。 13:47回到出發的濁水溪岸邊,換好登山鞋,開始近400公尺的林道爬升。 14:45林隙間卓社山、卓社大山東峰及卓社大山所形成美妙稜線,與底下濁水溪蜿蜒曲折形成的大曲流,美景就隱藏在如此深山中。 14:56回至阿里曼山莊,取車賦歸。 更多其他照片及登山記錄請參觀個人部落格:[相關連結] http:\\jmleeminnelee.pixnet.net 我的部落格紀錄索引 [相關連結] https:\\jmleeminnelee.pixnet.net 更多GPX(GDB)檔及航跡圖請至李俊民 的 OneDrive >Documents 下載 [相關連結] https:\\onedrive.live.com
|
|
|
| 發表 minnelee(李XX) | 寫入 03/04 (二) 14:44:16 From 125.227.* | 巴庫拉斯石城谷航跡圖及GPX檔如附 | 1140216巴庫拉斯石城谷航跡圖(400 KB) | GPX 檔案 | 1140216巴庫拉斯石城谷GPX檔(401 KB)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