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系統 ]  . 山谷會員   . 山谷聊天室   . 山谷活動   . 台大登山社活動   . 紀錄區   . 搜尋  



索引頁
列出所有紀錄
中央尖北壁的試煉
編修紀錄  
時間: 95/02/04(六) 至 95/02/12(日) 共 9 天
領隊: 崔宏立
嚮導:
紀錄作者: 賴明佑
發表者: 08/05/11 (日) 16:22:10   mingyu(阿佑) 140.109.*      
最後修改: 08/05/18 (日) 22:52:12   mingyu(阿佑) 140.109.*      
開始地點: 台中
經由地點: 台中市(原台中縣)
結束地點: 台中市(原台中縣)
紀錄類型: 戶外活動
紀錄:
 
攀登隊:  崔宏立(領隊).賴明佑.葉國偉.許峻彬(留守).葛禎俐(留守).  
支援隊:  李奇瑾(領隊).劉佳霖.羅嘉智.嚴少甫.余定政.李佩珍.  
時間:  1995.2.4~1995.2.12  
地點:  中央尖山北壁(攀登隊).  中央尖南湖雪地縱走(支援隊)  
簡述:  崔宏立.賴明佑.葉國偉等三人成功攀登中央尖北壁(共計三天),  而李奇瑾.劉佳霖.羅嘉智.嚴少甫.賴明佑.許峻彬.葛禎俐等七人順利完成中央尖南湖雪地縱走.  
 
 
<中央尖北壁的試煉>  
 
   平常是很少過生日的,今年卻接受兩次的生日祝福。往中央尖北壁攀登的前一晚,在中央尖劍溝海拔3000公尺的雪地紮營,晚餐後,國偉從雙重靴拿出一條完好的蛋糕,提前給我過生日,我頗驚喜,許了一個願:明天晚上大家都平安,說真的,面對中央尖北壁,我們並沒有把握。而當攀登結束後,陪輔助隊友縱走到南湖大山,圈谷積雪盈尺,加上霧氣籠罩、冷風陣陣,小屋內顯得格外溫暖,晚上奇瑾意外地又拿出一條蛋糕替我慶生,在溫馨的歌聲中,我已經沒什麼願望了,只是很感謝許多朋友的協助,讓小崔、國偉及我的攀登夢想得以成行。  
 
       吃了兩次蛋糕都不是在生日,那生日的晚上我在哪裏?真令人難忘:獨自坐在五十幾度的冰雪坡,用繩子連接身上的吊帶到背後的岩釘及岩楔,高懸在中央尖北壁3500公尺處,滿天的星星和一輪明月與我相伴,腳下大岩壁距我二十公尺的小雪階上有兩位繩友與我相連,四顆糖果是我的生日晚餐。  
 
攀登準備  
 
       中央尖山聳立於中央山脈北段,山容尖峻,岩壁裸露,被台灣岳界推為高山三尖之首。雖然頗為知名,但因山高路遠,並不是很容易親近,冬天積雪後,更是少有人探訪。  
 
       兩年前的冬天我們來過中央尖山勘察,攀登了三條長的雪溝,探知雪況及岩質,並觀測、攝影北壁下半部及頂部。由這些資訊加上蒐集到的北壁照片,研擬出這次的攀登路線。  
 
       我們曾通過大霸尖山南壁三條路線的考驗,在玉山北壁多條岩雪路線磨鍊過,在龍洞大禮堂岩壁有過多次夜攀、岩階露宿的經驗,在雪山北稜角積雪的山頂露宿過,也曾在龍洞練習拿冰斧、穿雙重靴、穿冰爪爬岩。以這些經歷來接受中央尖北壁的試煉,希望不致於太魯莽。  
 
       當然我們希望攀登成功,不然安全撤退也很好,不過出事的陰影還是一直壓在心上。  
 
邁出步伐  
 
       鑽出帳蓬,一陣冷風吹來,趕緊把領子拉緊一點,抬頭一看,星光燦閃,是個好天。在黑暗中打理好背包,穿上冰爪、挽起冰斧,深吸了一口氣,現在所有的擔心擺一邊,我們邁出步伐,面對挑戰。  
 
       在頭燈的照明下,我們依次用踢踏步循雪溝向上,溝中的雪不夠厚硬,腳步有時會陷落,而冰爪不時會踢到岩石。黎明的山非常靜,除了偶而一陣風吹過,幾乎聽不到別的聲音,這種感覺滿特別的。隨著海拔逐漸升高,天色漸漸變亮,回望遠方的南湖大山也漸漸清晰,終於第一道陽光射到南湖大山頂,宣告生氣蓬勃的一天又開始了。  
 
       雪溝中地貌變化不多,而上次來遇到的冰瀑這次並沒有出現,除了遇到露岩要迂迴爬繞過,大多是單調地向上走,三人沒有交談,只是默默地走。看著起攀點處的積雪岩壁逐漸接近,我們內心也激動起來,是的,經過多年的準備,我們就要接受中央尖北壁這積冰雪岩壁的試煉了。  
 
克服內角岩壁  
 
       早上九點到達標高3420公尺的起攀點,由於這裏正位於岩壁下方,而飄落在岩壁的雪都在這裏堆積,所以積雪是全程最深厚的,雪坡在此有五十度,雖然站得很穩,但下望落差四百多公尺的雪溝,還是有暴露感。兩根冰斧插入厚雪中,構成穩固的確保固定點,理順了繩子,展開攀登。國偉擔任先鋒,他往左橫越小雪稜時遇到困難,顯然冰雪不夠硬、不夠厚,冰斧鉤不住、冰爪踩不穩,掙扎一陣子才通過,到左側岩壁旁邊,我提醒他安置一根岩釘作為中間支點;然後他直上雪薄而不穩的陡雪溝,到達內角岩壁下面。看來北壁的確不容易。  
 
       接下來是內角岩壁,由我擔任先鋒。內角左側是裸露的岩壁,略為懸出,岩石有點紅色,看起來岩質不錯,內角右側是覆雪岩面,約八十度,上覆的雪不厚,我跨開雙腳爬,輕鬆到達四公尺高的小岩洞,躲在小洞中敲一根岩釘作支點。往上內角逐漸縮小,無法跨開腳,於是改用身體塞擠,手及腳也到處找地方抓踩,碎石碎冰便嘩嘩掉落,還差一點把一塊大石頭抓落,趕快呼叫下面的繩友小心落石。越上內角越懸出,手耗力也越多,一個不小心,身體差點晃出,趕緊死命抓住,並儘速放一個岩楔支點,才稍安心。再往上內角很不好爬,而內角頂是個懸岩,決定往右邊的冰壁試試,冰斧一砍,咦,很紮實,於是就用冰斧冰鎚及冰爪前爪的冰攀法爬上這覆冰的岩壁,當雙腳又站在厚雪時,緊張的心情才平緩下來。  
 
       安置好固定點後,開始確保繩友上來。繩子將繩友的生命連在一起,也是繩友間溝通的媒介,我從繩子的鬆與緊,感知繩友的動或靜。不久,小崔從冰壁冒出來,氣喘吁吁,居然背著大背包,不知他怎麼塞擠來爬上窄內角?滿行的。  
 
擺盪墜落  
 
       趁著吃午餐,拿出照片與眼前的地形比對,以決定是否修正攀登路線,考慮了一下,決定按照預定方案。由小崔先鋒,貼著岩壁循雪階往右斜上橫渡,到岩壁中間的小雪階。小雪階附近的岩壁相當堅硬緻密,小崔找了好久才找到淺裂隙敲入兩根岩釘,國偉和我到了後幫忙砍除岩壁的雪以露出岩縫,又敲入三根岩釘,其中一根角形岩釘敲入岩縫時鏗鏗作響,顯示塞卡很好,小崔說是『  bomb-proof』,這樣我們對確保固定點才有信心,才敢接受此路線最難一段的挑戰。  
 
       這面七十多度的覆冰雪岩壁看起來不好惹,由於冰雪覆蓋,無法用手抓握岩石,只能用冰斧冰鎚鉤掛硬冰或岩石來代替。從右邊稍費力地爬了一下,上到小雪階,國偉提醒我安置一根岩釘。再向左斜上到另一小雪階,敲一根不穩的岩釘,不放心,又找到一個裂縫塞了一個方向性不很好的岩楔,把岩釘岩楔連起來,勉強放心。抬頭向四周張望,怎麼到處都很陡?再拿出照片比對,似乎沒爬錯,只好走一步算一步。往右慢慢橫渡了五公尺,再過去就是垂直的壁,只好往上,而這一階很高,我跨不上去,便用冰斧冰鎚砍入冰雪來提吊身體,正當身體要跨上時,吃入雪中較淺的冰鎚開始滑移,接著冰斧亦滑移,我知到不妙,然後眼前景物快速閃過、耳朵傳入『鏗鏗』金屬撞擊聲,我本能地喊出『墜落....』。  
 
       墜落中,腦子浮現出電影『八千米死亡線』主角之一墜落的那一幕,我不知到會墜落多遠,害怕國偉和小崔也會被我扯下跌落深谷,我有想要鉤抓東西,但沒有作用。時間似乎凍結了,我在等待結局宣判。突然,眼前一亮,停住了!冰爪釘站在雪階、冰斧冰鎚刺入冰雪面,喘氣非常激烈、心臟急速蹦跳,慶幸剛從鬼門關回來,淚都快流出來。『  阿佑,有沒有怎麼樣?』『沒有受傷,沒事。』『我突然看到一堆冰往下掉,便死命地拉緊繩子,嚇都嚇死了。』  
 
       稍為休息後,才回到現實來。我擺盪墜落五公尺,剛好回到確保者的上方,而繩子剛開始受力時,冰斧冰爪也適時刺釘入雪中,所以對中間支點及確保者的衝擊都不厲害,有驚無險。  
 
奮力突破岩壁  
 
       還要繼續爬嗎?想起幾年的練習,這樣就撤退?命運交響曲在耳邊響起,起伏的旋律逐漸激昂,咬起牙,拼了!  
 
       繼續斜上到墜落前的位置,補敲一根岩釘支點。這次想嘗試向右邊直壁橫渡,雖然暴露感很大,但也別無選擇。冰斧一鉤,薄冰便掉下來,冰斧還是鉤不住,我還是不敢過去。正當不知怎麼辦時,突然靈機一動,為什麼一定要靠冰斧鉤掛呢?於是開始砍除冰雪,露出岩角岩縫當把手點,同時用冰爪橫踏淺淺的冰雪,形成踏足點,藉這方法,我一步步橫渡這可怕的直壁。  
 
       『阿佑,五點多了』,時間過得真快,我已奮鬥快兩小時了,要加快一點。最後右手把到岩角後的小岩縫,『這是關鍵的一步』,我叫喊國偉讓他有制動的準備,接著右腳跨出大步,再小心地橫移身體,不料卻被繩子絆住,緊張地大叫『鬆繩』,才費力地翻過岩角,又踩到厚雪上,通過困難路段了!現在繩子因轉折太多次,有點卡到,對行動帶來困擾。我再迂迴向上,克服兩個岩石落差,終於到標高3500公尺的大雪坡邊緣。  
 
       當安置好固定點、挖踩好雪坡座位,準備確保時,發現天色已暗。我想了一下,白天我爬這段已覺得不好爬,晚上他們兩人背大背包一定更不好爬,那就可能墜落,而橫渡路線的大落距對確保者的衝擊將不小,但我做的兩個固定點並非很牢固,所以他們最好明天再爬。經過喊話,國偉擔心我沒有睡袋,問我能不能下去會合?但因固定點不夠牢靠,我也不適合下去。而我身上有羽毛衣,也穿著  Gore-Tex  外套,且天氣很好,待一個晚上應該沒問題。國偉最後說如果我會冷,他們便推  Jumar送睡袋上來。決定之後,大家分別整理睡覺場地。  
 
露宿冰雪壁  
 
       我把座位及墊腳處再挖大一點;把帶環、背包鋪在雪上,當作坐墊;把冰斧插在雪中、岩盔擺在雪上,作為靠頭、靠背的架子;再把身上的各種工具掛在固定點上,便可坐下鬆一口氣。  
 
       眼前視野良好,偏左側是西天的彩霞,由近黃的紅漸漸轉為暗紅,偏右側是積雪的南湖大山,漸漸隱入暮色中。吃了一顆糖後,星星便一顆顆冒出來,閃爍的群星綴畫出令人遐想的夜空;吃了兩顆糖後,月亮也從右後方出現,銀白的月光鋪織出皎潔美麗的雪景。  
 
       靜夜,睡神尚未來臨,天地悠悠,人生如夢,我尋夢到山巔,不見花之美,只聞音之清。  
 
       隨著夜漸深,屁股漸有涼意,便呼叫小崔把繩子放鬆,讓我拉一些繩子來當坐墊,較舒服後,便交替著打瞌睡、冷醒的周期。午夜後,風漸冷,頭要包密一點,而膝是最容易著涼的部位,我要常搓揉,來避免寒冷。清晨三點後就睡不著,每隔十分鐘要站起來做運動,促進血液循環,以維持身體溫暖。  
 
       天亮後,與下面繩友喊話,他們收拾睡袋後,便開始攀登。經過一番繩索確保系統,早上九點三人又會合了。小崔塞了兩顆糖果到我口中,真好吃。他們在大岩壁中的小雪階睡,半坐半躺、綁著繩子,國偉說露宿袋一直會滑,睡不好。雖然大家沒睡好,但想到最困難路段已通過,就都很高興,成功在望。  
 
順利攀登冰雪溝  
 
       眼前右上方是北壁中間的大雪坡,橫三十公尺、縱十五公尺,坡度約四十五度,行進時沒有困難,但略有暴露感,由國偉先鋒,向右橫渡大雪坡到北壁上半部的冰雪溝底。  
 
       冰雪溝的下半段,出發前我們一直沒有清楚的照片,無法準確估計困難度,現在看起來,溝形不明顯,左側是岩壁,右側是陡雪坡,溝中坡度近六十度,上面覆蓋不厚的冰雪,似乎不好惹。小崔先鋒,以冰攀法逐步向上,因冰雪狀況不好,所以速度不快;他轉入一個冰螺樁當支點,但只是意思一下,並不穩,在稍上方又放置一個岩楔支點;後來被岩壁擋住,看不到小崔,他就一直爬到繩子拉緊才停止。這段小崔爬得沉穩,前進相當多,使士氣提振不少。當他確保完成後,為了加快速度,我和國偉同時綁在繩子行進。  
 
       接著是四個雪溝路段,只有第一段開始的陡雪面及第三段開頭的三公尺多露岩要小心爬,其它路段雪況好,行進容易。不過我們還是結繩隊,怕萬一不小心滑落,便功虧一簣。下午五點,我們爬完雪溝,到達標高3635公尺的北稜,此時天氣驟變,風起雲湧,我們暗暗擔心。  
 
風雪中堅忍攀爬  
 
       由我先鋒,脫掉冰爪爬岩稜,分別是一階五公尺高及一階四公尺高,因為風大,爬起來怕怕的。接著貼著岩壁循雪階向右橫渡十多公尺,到達雪坡下緣。此時天色昏暗,開始下雪。在風雪中的北稜,生命顯得渺小脆弱,我們更要堅忍應變、更須同舟共濟。  
 
       因為有一頭燈故障,而風雪中能見度低、也不易喊話,所以改用固定繩攀登,由我先上雪坡架繩,下來會合後,三人再同時推  Jumar上攀。在黑暗中不小心掉落一個頭燈及三根冰樁,只好靠僅剩的一個頭燈照明。而在風雪中,眼鏡被霧雪遮蔽,看不清腳下的地形,使得並不困難的雪坡,三人都走得跌跌撞撞,相當狼狽。  
 
       到了固定繩上端,尚未到北壁頂,而心想求快,不先往上架繩,直接倒推Jumar  上攀。走前面的國偉被紐絞的繩子快氣瘋了,不過在昏暗的風雪中我們都不敢脫離繩子,只能忍耐,慢慢上移。折騰半天終於到標高3675公尺的北壁頂,此時風雪甚大,我們也筋疲力盡,決定緊急紮營,時間是晚上八點。  
 
建搭安樂窩  
 
       一處小鞍積雪很厚,我們先挖踩出三人可躺的平台,再將外帳的一側用冰斧固定在上坡的雪中,另一側綁在下坡的香青及背包,接著鋪上睡墊,便有窩的樣子。然後脫掉冰爪、雙重靴,鑽進睡袋、露宿袋,咦!真是風雪中的安樂窩。  
 
       小崔東找西找又找到以為不見了的打火機,眾人大樂,融雪煮了許多熱水喝,甘甜在口、溫熱透心。猶如沙漠中的甘泉,風雪中的一杯熱飲是這麼令人感恩、知足。  
 
       因無線電對講機故障,無法和留守的隊友連繫,讓隊友擔心了。躺在睡袋裏想著,天氣變化真突然,眼看即將登頂,卻領受一夜風雪,還好我們有經驗,也帶足夠的露宿裝備,才能安然因應。風雪,磨鍊我們堅韌、提醒我們謹慎。默禱明天天氣會變好,疲憊中漸入夢鄉。  
 
柳暗花明  
 
       早上醒來,外帳依舊被風吹得啪啪響,但亮亮的,以為有人拿頭燈照,坐起來,卻發現他們兩人還躺著。掀起外帳一看,哇!好天氣,趕快叫醒小崔和國偉,『我們熬過來了!』  
 
       一夜的風雪竟換得這麼亮麗的清晨,藍天纖塵不染,雪地粉妝玉琢,群山四面環繞,朝陽東方道早。我們在這絕佳的展望台品賞冬晨的美景,一面清理散亂的裝備,在和暖的陽光下,一切似乎都美好。  
 
       最後,在美麗的晨光中,我們慢慢地走上山頂,完成中央尖北壁攀登。  
 
 
-----------------------------------------------------------------------------------------------------------------------------  
 
[攀登摘要]  
 
此次先鋒攀登者背小背包,  後面兩人背大背包(有三人份露宿裝備).  先鋒者採twin-rope繩隊,  後兩人則有時間隔攀登.有時同時攀登.  
 
2月7日  
06:00  從BC出發(2950m),  雪溝行進  
09:00  起攀點(3425m)  
<P1>  向左橫渡16m,  越過小突稜至雪溝,  循雪溝向上走24m,  至內角煙囪下.  
11:00  內角煙囪下(3450m)  
<P2>  向上爬14m內角煙囪,  再向上走6m雪坡.    
13:00  內角煙囪上方大石頭旁(3479m).  午餐.  
<P3>  向右橫渡15m至岩面下.  
14:50  岩面下(3480m)  
15:10  起攀  
<P4>  爬覆雪岩面  
17:50  大雪坡東緣(3500m),  整地露宿C1  
 
2月8日  
06:00  起床  
07:00  起攀  
09:00  三人在大雪坡東緣會合  
<P5>  橫越大雪坡  
10:20  大雪坡西緣(3510m).  早餐  
10:50  起攀  
<P6>  爬冰雪溝  
12:30  雪溝(3535m),  在橫雪溝的下方  
<P7>  爬冰雪溝  
13:30  雪溝(3565m),  在橫雪溝的上方  
<P8>  爬雪溝  
14:30  雪溝(3505m),  小落差的下方  
<P9>  爬雪溝  
15:30  雪溝(3620m),  斜板的下方  
<P10>  向右斜上爬斜板雪坡  
16:30  北稜(3640m)  
<P11>  爬稜線的兩個岩階  
17:30  北稜(3650m),  岩階上方  
<P12>  向右橫渡12m  
18:20  碎石坡(雪坡)下方(3647m),  天氣惡劣  
<P13>  爬雪坡35m  
19:50  北稜(3680m)  
<P14>  爬雪稜3m  
20:00  北稜平台(3683m),  接著走至小鞍部緊急紮營C2  
 
2月9日  
07:20  起床  
08:50  出發  
09:20  山頂  
11:10  回至BC  
 
-----------------------------------------------------------------------------------------------------------------------  
 
 
[裝備]            
                                                                           
繩子  10.5mm          1                                          
             9mm          1              
岩釘    扁型長        2                                                      
                   中        6                                
                   短        4                              
         厚型              3                                                                
         角型  小        1                        
                   中        1    
                   大        1      
岩楔  rock              10          
       friend    大        1              
                   中        1            
                   小        1        
冰樁          長        1            
                 短        2          
阻雪板                  2  
鉤環        無鎖    27                      上方5,  下方5,  中間12,  攜帶8(大)                            
帶環        長        10                      上方3,  下方3,  中間8,  岩釘6  
               中          6          
               短          6  
pick                        1            
belay  plate            1              
滑輪                      1            
馬蹬                      1組(沒用)  
jumar                    1組            
普魯士環                2          
hook,  fifi,  chain      1                  
無線電                    2                  
相機                        2              
底片  
保溫瓶                    1              
瓦斯爐                    1            
瓦斯  
打火機                    2              
鋼杯                        1            
糧食                        1天份    
外帳                        1                                    
帳蓬(基地營)          1              
路線照片                6                
急救物品                  
暖暖袋                    
溫度計              
挫刀                                    
 
睡墊                      1              
露宿袋                  1                
大背包                  1              
攻擊背包              1          
睡袋                      1              
羽毛衣                  1              
防水外套              1            
防水外褲              1            
毛帽                      1            
冰斧                      1            
冰鎚                      1                
冰爪                      1            
雙重靴                  1                
岩盔                      1            
吊帶                      1              
背帶                      1            
有鎖鉤環              3                
8字環                    1              
防雪手套              1            
綁腿                      1          
頭燈(電池)            1            
墨鏡                      1              
備份眼鏡  
衛生紙  
個人衛生物品(牙線.牙刷.牙膏.刮鬍刀)  
 
 
[攀登糧食](每人每天,  兩天份)  
奶茶(咖啡)    1包(早餐)  
巧克力          1條(午餐)  
泡麵              1.5包(晚餐)  
糖果              0.5包  
牛肉乾          1大片  
豬肉乾          1大片  
瓦斯              0.75罐  
 
 
[醫藥]  
普拿疼  
腸胃藥  
綜合維它命  
 

 


紀錄相關討論:
 
16/05/18     Re:1993中央尖冬攀與北壁探勘  1   mingyu 台北
08/05/11   □ 1993中央尖冬攀與北壁探勘  10   mingyu 台北
08/05/11     Re:中央尖北壁照片  9   mingyu 台北
08/05/11     Re:中央尖北壁照片  10   mingyu 台北
08/05/11   □ 中央尖北壁照片  10   mingyu 台北





討論串主旨:1993中央尖冬攀與北壁探勘
以下列出完整討論串依 發表時間 排序
此討論串共 2 筆資料

討論串第 2 筆作者編修:附檔 / 內文
發表 mingyu(阿佑)
寫入 16/05/18 (三) 22:29:39 From 140.109.*
1993攀登路線
 
 紅點為1993年路線(198 KB)
 ↑ 
討論串第 1 筆作者編修:附檔 / 內文
發表 mingyu(阿佑)
寫入 08/05/11 (日) 20:27:44 From 140.109.*
人員:  賴明佑.葉國偉.洪文鈴.李奇瑾  
時間:  1993.2.16~2.22  
地點:  中央尖雪溝.  中央尖南湖雪地縱走  
簡述:  賴明佑.葉國偉完攀中央尖東北面2溝.3溝,  並探勘中央尖北壁下部與頂部,  而賴明佑.葉國偉.洪文鈴.李奇瑾完成中央尖南湖雪地縱走.  
 
 
有兩個特別的地形:  
1.劍溝3200m處,  有一36m高的冰瀑掛在2溝底.    
2.劍溝3000m~3150m間有大量雪崩造成的的雪塊堆積.  
 
雪溝攀登難度:  
2溝約PD+    
3溝約AD-  
 
北壁狀況:  
1.岩質:  下部岩質堅硬,  頂部岩質鬆碎  
2.可能的路線:  經一內角煙囪,  應該可爬至大雪坡.  
 

 
 冰瀑, 高36m, 位於劍溝3200m處.2溝底部(106 KB)
 冰瀑側面(199 KB)
 劍溝, 3000m~3150m處堆了許多(雪崩造成的)大雪塊, 3200m處有冰瀑.(191 KB)
 2溝(194 KB)
 3溝(北壁溝)(61 KB)
 北壁底部, 照片的中間上方為大雪坡.(177 KB)
 在北稜望北壁, 照片的左下方是大雪坡.(209 KB)
 北壁下部地形(209 KB)
 北壁頂部的北稜(171 KB)
 北壁頂部的北稜(205 KB)
 ↑ 

此討論串共 2 筆資料







 台大登山社 / 山谷登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