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系統 ]  . 山谷會員   . 山谷聊天室   . 山谷活動   . 台大登山社活動   . 紀錄區   . 搜尋  



索引頁
列出所有紀錄
無名東稜近況
編修紀錄  
時間: 08/04/04(五) 至 08/04/07(一) 共 4 天
領隊: 蘇文政
嚮導:
紀錄作者: 蘇文政
發表者: 08/04/17 (四) 08:54:49   vjso(文政) 220.142.*      
最後修改: 08/04/18 (五) 21:02:32   vjso(文政) 125.228.*      
開始地點: 花蓮
經由地點: 花蓮縣
結束地點: 花蓮縣
紀錄類型: 中級山
紀錄:
 
無明山東稜探勘記錄  2008.4.4-7.  (椎巴宇山西側腰繞路線)  
人員:  蘇文政(記錄),  彭成淦(小黑)  
[探勘目的]:  找出一條無明池撤退路線,  尤其作為高山病之緊急下降路線,  沿線以有水源且避開困難地形為原則.  
 
參考網頁:  
1.    無明池需要一條撤退路線[相關連結] http:\\vjso.myweb.hinet.net   
2.    1989逢甲山社無明六路會師東稜線[相關連結] http:\\club.ntu.edu.tw   
3.    2006無明東稜探勘[相關連結] http:\\www.keepon.com.tw   
4.    2007椎巴宇山[相關連結] http:\\www.mountain.org.tw   
 
 
實際行程:  
4月4日  洛韶  –  老洛韶  –  椎巴宇山西側腰繞  –  瓦黑爾溪東股上游紮營  
4月  5~6日  小黑留守瓦黑爾溪營地.  文政以兩天來回無明東稜,  5日紮營3045m處,  6日至3125m  斷稜處折返,  回到瓦黑爾溪營地.  
4月7日  原路回洛韶.  
 
以下記錄分幾部份:  
[1]地區路況與水源概述.  
[2]關於舊部落遺址.  
[3]關於動植物.  
[4]本次勘查經過.  
 
[1]地區路況與水源概述  
 
[1-1]路線方面:  
1989  年逢甲大學山社無明山  (3451m)  六路會師之東稜線,  其路線取登頂椎巴宇山  (2272m)  後沿稜縱走,  缺水嚴重,  登山口洛韶(1150m)即是最後水源,  且稜線上有不少須攀爬吊背包之斷稜困難地形.  
逢甲大學六路會師之後,  無明東稜線逐漸沉寂,  鮮有山友問津.  
2002年夏天,  台灣大學山社在無明池發生高山病死亡山難.  傳統百岳路線若要從無明池下撤,  向北須通過鬼門關斷崖,  向南須通過無明山斷崖,  在傷患無法自行行走情況下,  撤退困難.  直升機救援則常常受限於天候因素而錯失救援黃金時間.  因此,  逐漸有開闢東稜路線之想法.  
2003-2004年間,  文政與山友探勘開闢了「椎巴宇山西側腰繞路線」,  將最後水源推升到海拔將近2000m處,  且避過椎巴宇山稜線上的一些斷稜地形.  此腰繞路線於老洛韶附近的1846峰北鞍獵寮(1810m)與1989年逢甲山社會師路線分道揚鑣,  又於海拔2340m左右的一個石洞獵寮與逢甲路線會合.    
另外也踏查了「慈雲橋瓦黑爾溪獵路」.  
2006年經「椎巴宇山西側腰繞路線」突破了2340m石洞獵寮以上的陡峭地形,  找到2490m崖稜缺口,  翻上無明東稜的主稜線,  來到2750m處,  並確定2700m山谷無水,  也發現「慈雲橋瓦黑爾溪獵路」已經崩毀.  2007年勘查2700m山谷下方2550m處仍然無水.    
「椎巴宇山西側腰繞路線」的入口又分為兩條路線:  其一從洛韶1150m入山,  經老洛韶遺址,  翻過1846峰到北鞍的1810m獵寮,  可稱作「洛韶路線」;  其二從慈雲橋附近上山,  經菜園到1810m獵寮,  可稱作「菜園路線」.  但2006年發現菜園路線入口已經崩毀.  而菜園本身早在2004年左右就已不再耕作,  逐漸荒廢,  長滿荒草與咬人貓,  若入口崩毀後獵人不再借道,  恐怕廢菜園會成為很大的障礙.  
洛韶上登的支稜就是對準  1846  峰的那一條.  此支稜直而陡,  大約有40-50度,  但向陽少樹所以草長得快,  路況常常不好.  由此支稜直上,  到  1710m  左右有一疑似日本警察駐在所舊址(以下稱警所舊址,  略去疑似二字),  有一駁坎砌成大平台與一排高大柳杉.  這一帶有許多石頭堆砌的駁坎,  應是舊部落房舍之地基.  在警所舊址的北方約半公里處有許多這樣的房舍地基群聚(2005年探勘時所見),  推測是老洛韶的主要部落所在,  而警所舊址附近也有一些這樣的地基,  也算是老洛韶的一部分.  警所舊址起本來有路向北沿山腰通往老洛韶主要部落遺址,  但2006年以後已荒廢不易追蹤,  改向西開路接稜線,  向北上1846峰再接1810m獵寮.    
菜園路線在登山口尚未崩塌前重裝大約3小時可達1810m獵寮,  而洛韶線約需4小時.    
「椎巴宇山西側腰繞路線」介於1810m獵寮與2340m石洞獵寮間這一段只有一處有小小的困難地形,  那是椎巴宇三角點正西方約0.9公里處,  一條小溪的南岸整條是垂直斷裂地形,  找到可以下溪處約有兩公尺落差,  抓樹根與留置此處的傘帶可以通過.  這一段是不密的闊葉林,  算是林相友善.    
2500m  以上是無明山東稜的主稜,  到3000m以下,  有不少地方有芒草,  間有較高的箭竹,  其中還夾雜杜鵑,  並不好走,  而且又寬又陡,  上山時嫌太陡,  爬起來吃力,  下山時嫌地形太寬,  容易走錯.  但只要多點隊伍來把路走出來,  就不成問題.  有些地方稜線尖瘦難行,  常偏北側稜線下方走.  
3000m以上則怕岩稜嵯峨,  本次探勘就在3125m處遇斷稜而折返.  對照1989逢甲會師記錄,  該處斷稜可能就是記錄中七月二日的第二斷崖,  他們使用輔助繩花一小時下此斷崖.  因勘查無明東稜之目的在開闢緊急撤退路線,  也許有傷患須要搬運,  不適合困難地形,  因此如何繞過此斷稜將是一大課題.  
 
[1-2]水源方面:  
「椎巴宇山西側腰繞路線」的水源不適用從地圖集水面積判斷水量的方法.  常常集水面積大的溪谷沒水,  看不出集水面積的地方反而有水.    
離開洛韶之後一共有五個水源:    
(1)    椎巴宇山三角點南偏西約1.1公里處,  1825m,  有一小溪谷,  水自石堆中冒出來又很快再進入伏流,  有水機率約八成.  
(2)    椎巴宇山西方微偏南,  約0.8公里處小溪(A溪),  穩定水源,  1900m.  
(3)    椎巴宇山西方,  約0.9公里處小溪(B溪),  穩定水源,  1855m.  
(4)    椎巴宇山西北方約1.2公里,  布滿碎石堆的溪谷中不穩定水源,  1905m.  
(5)    椎巴宇山西北方約1.5公里,  瓦黑爾溪東股東源,  1930m.  最後水源.  
另外,  離開最後水源,  沿著瓦黑爾溪東股東源與瓦黑爾溪東股西源所夾之支稜上登約半小時,  來到2000m處有一營地,  由此營地向西下十分鐘可達瓦黑爾溪東股西源取水.  再往上爬直到無明池前就沒水了.  從地圖看,  主東間鞍部北方似可取水,  但有待查證.  
 
[2]關於舊部落遺址  
[2-1]老洛韶  (海拔1700-1800m)  
從何英傑與翁世豪伙伴提供之日治時期地圖可見洛韶社標示為圈起來的X,  應是警所所在.  因此推測從現在的洛韶上登途中1710m所見的大型建築地基,  並種有一二十株成排巨大柳杉之處即是舊警所.  在警所舊址的北方約半公里處有許多房舍地基群聚,  推測是老洛韶的主要部落所在,  而警所舊址附近也有一些房舍地基,  也算是老洛韶的一部分.    
[2-2]瓦黑爾溪東股上游東西源所夾支稜上單一駁坎(海拔2000m)  
2006年經過此地時發現駁坎上有許多玻璃酒瓶上有日文,  但完整沒破的都已被隊友們帶走.  此駁坎面積很小,  大約像個小工寮.  
[2-3]瓦黑爾溪東西股所夾支稜上小部落遺址(海拔1860m)  
大約有十幾個駁坎築成的房屋地基,  其中有幾個很平整.    
[2-4]地圖上的布那拉哈社(由日文音譯)舊址(海拔可能在1650m左右)  
由日治時代地圖推測社址應在瓦黑爾溪西岸的畚箕狀谷地,  尚未前往探勘.  
 
 
[3]關於動植物.  
[3-1]老洛韶警所舊址的大樹是柳杉還是台灣杉?  
曾以為是台灣杉,  因為葉片會刺手,  但森林系的俊奇與世豪皆認為是柳杉.  這次特別拍回毬果照,  參照網頁:  [相關連結] http:\\e-info.org.tw   
,  見果麟有指狀突起,  判斷為柳杉.  
[3-2]此行在「椎巴宇山西側腰繞路線」直接目擊的動物就有山羊、山羌、藍腹鷴.  另間接證據有山豬打滾的泥坑.    
[3-3]在1930m最後水源營地有小黑蚊,  小黑被叮得滿臉皰.  在洛韶與老洛韶間見到黑胸黃腹指頭粗的虎頭蜂.  
[3-4]2600m以上有兩種杜鵑花開.  
 
[4]本次勘查經過.  
 
2008年四月三日晚上在烏日高鐵台中站會合後驅車經合歡山大禹嶺到洛韶已是隔日凌晨兩點.  已先與慈惠堂主人電話聯絡過,  直接自行進入通舖的客房睡覺.  不吃早晚餐每人250元,  說好下山時還可洗個澡.  
 
2008年四月四日清明節  
7:15打包完成出發.  往上游(北)只有一條路,  在溪的西側.  十分鐘後下溪,  走對岸,  三分鐘後又回到溪西側,  進入竹林,  兩分鐘後經竹林中工寮,  出竹林,  沿等高線方向往上游,  一分鐘後下抵支流乾溪谷,  有水的主流在右手(東)不遠,  踩著乾溪石頭往上游十幾二十步便可上對岸(北),  亂草中跨過倒木可覓得樹下的步道.  步道往西北沿支稜上坡,  開始這一段有樹蔭.  7:55到達一清爽樹下休息,  每次都在此休息.  再往上逐漸沒有樹蔭,  坡度變得更陡,  大約40-50度,  芒草刺藤相當煩人,  幸好人背向太陽.  很陡的地方偶有獵人綁的細繩可抓.  這一段每次來路況都不一樣,  時好時壞,  可能因為沒有大樹,  陽光強,  草長得快.  沿途往年留下的路標都已不見,  可能獵人不喜歡登山的人來干擾.  
 
10:00抵老洛韶警所舊址.  只停留十分鐘,  這裡以後一直到明天的2500m都走在森林裡.  續往西微上腰繞,  目標是接上1846峰南方稜線,  再沿稜向北上1846峰.  這裡開始,  往年留下的紅底白字探勘路標都還在.  不久出現往年所沒看過,  來自彰化與台北的四五種路標,  這些他隊路標目的顯然是椎巴宇山,  因為後來在過了椎巴宇登山口後就很少了.  但這些隊伍似乎不是從洛韶的陡支稜上來,  不知是否從1846峰東南稜尾的隧道口來的?  或者菜園路線?  
 
10:45  抵1846峰,  校正高度計.  沿途路已砍大,  走起來容易.  也大多有樹蔭.  1846峰以後喬木下植物稀疏,  相當好走,  續沿稜往北不久後微偏西斜下,  接上菜園路線來的步道後右轉向北兩分鐘於10:55抵1810m北鞍獵寮.  此獵寮大半已損壞,  但從許多尚新的垃圾判斷獵人仍在使用.  缺水.  菜園路線來的步道很像是一條古道,  經北鞍獵寮後偏向山的西側腰繞,  斜斜往下.  
 
11:20抵乾溪谷,  高度計1775m.  此溪谷在地圖上很明顯,  集水面積大約有半個平方公里,  可是每次來都是乾的.  沿古道過乾溪後斜往上向西行.  
 
11:32  椎巴宇山登山口,  1810m,  闊葉林下地形和緩.  此登山口並不是1989年逢甲六路會師時登椎巴宇的入口,  而是去年文政與山谷登山會勘查椎巴宇山所走,  在此之前尚有三角點研究會之路標.  而1989年的逢甲路線應該在1810m獵寮處就離開腰繞古道,  直接沿稜往北上登.    
續沿古道西行,  10分後離開已荒廢古道往北微上,  5分鐘後,  
11:46至一小谷,  高度1825m,  乍到無水,  但側耳細聽可聞上游有水聲,  抬頭可見上方不遠處有水管,  沿谷往上一分鐘便可抵水源.  我們在此煮泡麵,  停留一小時.  
 
12:50離開水源,  跨過小谷向西從對岸陡上,  兩三分鐘後上抵一支稜稜頂後右轉向北沿支稜上坡.  約1950m地形變寬,  漸左轉朝西北腰繞,  腰繞最高約1970m.    
過了腰繞最高點後不遠,  在大約1940m處會遇到腳下有多塊桌子大的大石頭,  石頭間有縫隙,  走到這裡要提醒過了石頭區路標往下坡方向找.  這次勘查上山時在這一帶跟丟了路標,  一直在1970m高度左右往西北腰繞,  直到過了乾涸的A溪上游抵達B溪南岸,  沿南岸下降,  14:26至1910m才又接到路標.  B溪南岸是連續懸岩或峭壁,  續沿南岸下降至1850m才能有岩壁缺口可下到B溪溪床,  此時是14:40.  若沒跟丟路標,  應該可節省一些時間體力.  過B溪續在約1900m向西北腰繞.  
 
15:56  繞完腰繞部分,  下抵佈滿碎石的乾溪床,  高度1905m.  這裡是瓦黑爾溪東股的小支流,  仍有細小水聲可循聲取水.  由此沿乾溪踩著碎石上溯偏左,  從碎石堆頂端離乾溪床偏左會上到一林下小平台,  越過小平台是一個寬平小谷地,  地上有細砂,  當營地很舒服,  但須回頭碎石溪谷取水,  或往前腰繞到瓦黑爾溪東股東源也就是最後水源取水.  最後水源營地不佳,  且有小黑蚊,  但用水方便.  
 
16:10  寬平細砂營地(C1-1).  高度計  1935m.  續向西北腰繞微上,  不久到西邊隔壁小谷,  有少許流水,  但地上看起來髒,  有山豬洗澡的泥坑.  續向西腰繞上一小稜,  有早年探勘留下的沿稜往北縱走的紅色探勘路標,  不取,  應取續向西腰繞路標,  半分鐘後就陡下溪.  
16:32  瓦黑爾溪東股東源也就是最後水源C1.  高度計  1955m.  
晚上小黑決定明天後天留在此營地留守,  文政一人背水與乾糧上山,  兩天來回勘查無明東稜.    
此營地大石頭多,  不好睡.  
 
2008年四月五日,  凌晨四五點就煮了早餐,  等天亮.  
5:42  文政一人出發.  背了5500cc的水,  只帶乾糧,  不帶鍋爐.  過溪上對岸支稜,  跟隨紅色探勘路標沿稜向北上升,  闊葉林下只要不遇倒木就不難走.  
今天早上開始服用  felodipine  5mg  緩釋錠,  每十二小時一粒,  以預防高海拔肺水腫.  另有吸  beclometasone與salbutamol兩種氣喘吸入用藥,  每八小時各兩口,  目的也在預防高海拔肺水腫.  另外,  從一星期前就已開始服用acetazolamide  250mg錠劑,  每天一次半粒,  但昨天停一天,  從今天起每十二小時服用半粒,  以綜合性預防高海拔疾病.  
 
5:57  抵2000m營地(C1-2).  這裡是稜線上一小區較寬平地形.  往年曾紮營這裡數次,  向西5分鐘可下溪(西源)取水,  來回約需20分.  若非乾季也可向東下溪(東源)取水.  今天剛到這裡時見一隻山羌,  翹著白色短尾慢慢跳著離開,  還回頭看我一下.  續沿稜上升.  2050-2090m間地形比較陡而寬,  應循路標偏西緣走,  比較沒有咬人貓與倒木.  
 
6:25  抵有日本酒瓶的一個駁坎,  2140m.  完好的酒瓶都在兩年前被我的三位隊友搜刮一空.  略休息後續沿稜向北上升.  途中有一小段走稜線右側.  
 
7:30  抵石洞獵寮附近,  2340m.  路標在這裡斜斜向左(西)轉,  改成腰繞.  獵寮就在轉彎附近,  行進方向的右手邊,  大樹底下,  距離約二三十公尺,  沒注意會錯過.  這獵寮只能算半個石洞,  一半在巨石懸岩下,  一半搭柱子在石頭外,  現在看起來已經多年沒有使用了,  相當殘破.  這裡林相已經變成針闊葉混和林.    
獵寮之後先向西腰繞,  後又之字形陡升,  然後又向西腰繞.  
 
8:07  抵一轉彎點,  在此之前由獵寮向西腰繞而來,  此之後要轉東北.  這個地方也就是來到了瓦黑爾溪東股西源的最源頭碎石坡的邊緣.  兩年前曾硬上此碎石坡,  最後因太陡吃足苦頭.  這一帶已經靠近無明東稜往椎巴宇山沿伸的主稜,  但稜線的南側是垂直岩壁,  只有在2500m處有一缺口可以穿越.  這個轉彎點就是要沿著一階較不陡地形,  折向該缺口而去.  8:35來到缺口下方,  一分鐘後已經通過缺口.  這裡稍微陡峭,  但小心抓樹根與一條短傘帶環就可容易通過.  缺口上方2505m,  這裡開始要向西北爬一個稍陡,  滿布高芒草的斜面.  斜面上窄下寬,  往上往下都是芒草,  因此回程時應特別小心,  容易錯過缺口而下太深.  
 
9:07  爬完芒草斜面,  來到上方,  2575m,  是個清爽的松林,  有玉山杜鵑正在綻放.  這裡也是個轉彎點,  回程須小心,  向北沿支稜可下往一個平坦但無水的溪谷.    
現在已是無明東稜主稜,  視野逐漸開闊,  可以展望雲海上方的立霧主山,  帕托魯山等.  接下來向西沿稜縱走,  有時箭竹,  杜鵑,  樹林,  有時芒草,  有時稜線不好走就偏北側行.  整體而言,  並不好走.  先前留下的探勘路標有一些,  但不很密集.  
 
11:15  與一片芒草混和箭竹的陡坡奮鬥之後,  爬上一和緩地形,  出現一塊淺草營地,  高度2745m.  這營地應是乾掉的看天池,  所以草長得短,  但看起來可能好幾年沒積水了,  底部已都是草而無淤泥.  從這個營地往上山方向(西北)眺望,  前方還有不少芒草坡需要克服.  右前方一個谷地曾於兩年前去探,  證實無水.  谷地左側也就是主稜,  會有一段小山頭上上下下而沒有真正上升,  有岩石坑洞與灌木,  不好走的稜線,  打算從右(北)側稜線下方森林切過去.  開始切的入口有一片高大開滿白花的玉山杜鵑作為地標.  兩年前就是從這杜鵑處進入森林,  下探溪谷找水,  沒找到水後還回到杜鵑後的林子裡找到一塊營地紮營,  印象中林子下植物稀疏好走.  五分鐘後就來到杜鵑處,  2750m,  這裡有顆大樹連根拔起倒了,  就從倒木處進入森林.  林子下山坡比預期陡,  所以就不深入林中以免下太深,  還是離稜線不遠.  
 
11:47  針葉樹林中腰繞低點,  2735m.  花半小時休息吃乾糧中餐.    
13:05高度2800m,  已接回主稜.  從這裡到3015m另一個淺草營地前這一段又是又寬又陡的芒草箭竹坡,  應儘量靠左(西南)抓緊稜線,  因為草與箭竹比較沒那麼深,  比較沒那麼難走.  回程時這段也須小心,  容易走錯方向.  
14:19  高度2925m.  一小時只上升一百米,  可能因為走到草較深的坡.    
14:38  高度2985m.  上升速度有改善,  因為已靠左修正到草較淺的稜線.  
14:59  又一個淺草營地,  3015m.  這裡也是方向轉彎點,  回程須特別留意.  通常我會在方向轉彎點綁上兩條併排的路標.  若見到兩條併排路標都要特別小心.    
從這裡以上芒草坡就結束了,  不久進入松林.  前行到高度3050m處,  稜線上風很強,  體力也累了,  決定紮營.  16:00退回松林紮營,  高度計3045m.  松林下找一塊小平坦地,  雖只容一人,  但睡墊鋪在彈簧床似的松針上極為舒適,  樹下的箭竹還為我擋風.  
 
2008年四月六日  
 
5:45  天一亮就出發,  輕裝續往無明山推進.    
6:25  上了一個小峰,  高度3100m.  過此峰後稜線較緩而好走.    
6:45  另一個小峰,  3105m.  
 
7:00  一個小峰上遇到斷稜.  3125m.  斷稜落差大約10米.  因是一個人來,  不宜節外生枝,  決定勘查到此為止.  對照1989逢甲會師記錄,  此處斷稜可能就是記錄中七月二日的第二斷崖,  他們使用輔助繩花一小時下此斷崖.    
這個斷稜不只是在稜線上有落差,  實際上斷崖向北延伸,  形成長長的一階,  從航照圖上看可能一直延伸到北方的小瓦黑爾溪底.  而稜線南側本來就是峭壁,  似乎更不可能腰繞.  但數年前曾經與一位當年逢甲六路會師時期走過無明東稜的山友黃茂林先生通過電話,  他說所有困難地形都可繞過.  如何繞過此斷稜將是以後勘查重點.  
 
 
8:38  回到松林營地,  高度計3025m,  比今清早少了20m,  似乎高氣壓正接近中.    
9:25出發下山.  
10:08  下完芒草陡坡,  2820m.  這一片芒草陡斜面須注意方向,  很容易錯往2939峰方向去.  
10:50  腰繞低點,  2750m.    
11:04  接回稜線,  2770m.    
11:07  淺草營地,  高度計2760m.    
12:56  芒草斜面頂端,  2595m.    
13:06  岩稜缺口上方,  2540m.  
13:43  石洞獵寮,  高度計2375m    
14:55  C1-2營地.  2025m.  昨天背上山的5500cc水到此喝完最後一口.  
13:15  回到小黑留守的最後水源營地.  小黑這兩天在附近有看到山羊與藍腹鷴.  
 
2008年四月七日  
 
6:18  出發下山.  高度計1960m.  
6:29  C1-1營地.  高度1940m  
6:36  下完碎石乾溪床,  開始腰繞.  高度1910m.  緊跟路標.  
7:15  高度1870m  
7:24  B溪底,  1855m,  有水.  見一隻山羊奔上陡峭南岸而去.  
       離B溪後沿南岸上昇.    
7:47  停止上昇,  過乾溪,  1900m.  
7:53  A溪底,  1900m,  有水.  
8:07  寬平營地,  1930m.  
8:24  見一隻藍腹鷴雄鳥,  長條狀白色尾羽是其特徵,  可與帝雉區別.  1915m.  
8:42  大石堆,  1960m.  
9:21  第一天煮中餐的水源,  1840m.  
10:10  椎巴宇登山口,  1820m.  
10:16  乾溪,  1790m.  
10:39  獵寮,  1830m.  
11:00  1846峰,  高度計1855m.  
11:30  老洛韶舊警所遺址,  1760m.  由此下陡支稜.  
13:25  下抵乾溪,  1300m.  
13:31  竹林小屋,  1285m.  兩分鐘後下溪.  十幾分鐘後抵洛韶.  在慈惠堂沐浴更衣.  開車經花蓮回家.  
此行忘了把GPS帶上山.  高度計是Casio的手錶型高度計“Protrek”.  全程只有第一天在1846峰校正高度計.  高度讀數應有受到天候變化影響.  
 
 

 


紀錄相關討論:
 
08/04/17   □ 無名東稜勘查的相片  10   vjso 台南





討論串主旨:無名東稜勘查的相片
以下列出完整討論串依 發表時間 排序
此討論串共 1 筆資料

討論串第 1 筆作者編修:附檔 / 內文
發表 vjso(文政)
寫入 08/04/17 (四) 08:59:12 From 220.142.*
貼一些相片.
 
 2340石洞獵寮至無明山地圖(213 KB)
 登山口至2340石洞獵寮地圖(254 KB)
 英傑與世豪提供的日本時代地圖(187 KB)
 老洛韶警所舊址的大柳杉(237 KB)
 去年俊奇與世豪判斷為柳杉, 今果然見毬果果鱗有指狀突起. (173 KB)
 玉山杜鵑與背景中的無明主峰(186 KB)
 1825m水源往上游找, 附近有廢棄水管.(175 KB)
 最後水源附近地圖(152 KB)
 在3125m斷稜峰所見之中央尖山(116 KB)
 3125m斷稜附近空照圖(163 KB)
 ↑ 

此討論串共 1 筆資料







 台大登山社 / 山谷登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