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系統 ]  . 山谷會員   . 山谷聊天室   . 山谷活動   . 台大登山社活動   . 紀錄區   . 搜尋  



山谷聊天室
索引頁
山谷留言版
交流討論區
健身養身版
讀書會
悠悠40年
南南山語
南湖手扎
總圖日記
普二故事
海外飛鴻

 海外飛鴻   海外山谷伙伴
      列出所有文章   僅列出主題   貼討論主題 

再逐波浪西南行
發表 oldguy(老嚮)作者編修:附檔 / 內文
寫入 12/06/09 (六) 21:56:17 From 98.207.*
•Day01:  穿越幽山美地國家公園(Yosemite  NP),開到内華達的沙漠中,沒看到好的營地,就直奔快到猶他州界的大盆國家公園(Great  Basin  NP)。近午夜時抵達,繞了三個營區,都客滿,只好在登山口停車場賴一晚。  
 
•Day02:  從小道開上I-15,下來穿過錫安國家公園(Zion  NP)到卡娜布(Kanab,  UT),找到大樓梯—愛死卡蘭娣國家紀念地(Grand  Staircase  -  Escalante  NM,簡稱GSENM)的遊客中心。下午6點多看日環蝕。  
 
•Day03:  上午9點截止報名,有51組共110人擠進GSENM的"波浪"籤場,每組(最多6人)一籤,只抽10人次日進浪。我們居然抽中!(幾年前第一次來是賴在卡娜布連抽三天才中)  另有10人是三個月前在網路抽,詳見  [相關連結] http:\\www.blm.gov 。今天先參觀扒驢耳村(Paria)遺址,再沿溪床走到扒驢耳峽回來。夜宿州界(Stateline)營地。  
 
•Day04:  一早步行5公里半到"波浪"(The  Wave),正名為小狼尖北特管區(Coyote  Buttes  North  SMA)。出來東行參觀擱瀾峽大壩(Glen  Canyon  Dam),再經大碑谷(Monument  Valley)停四州交界的四角點(Four  Corners)。夜宿Farmington,  NM旅店。  
 
•Day05:  南行參觀茶殼文化國家歷史公園(Chaco  Culture  NHP)後,過Albuquerque在I-40旁的休息站過夜。  
 
•Day06:  轉285-385國道直下德、墨交界的大灣國家公園(Big  Bend  NP)。夜宿酷熱的大河村(Rio  Grande  Village)營地。  
 
•Day07:  繞遊公園後,北上到I-10,東奔San  Antonio,  TX。  
 
•Day08:  東北行到Round  Rock探親;再到奧斯丁德大(UT  Austin)訪畢業後就沒見過的台大同學。  
 
•Day09:  參加UTHSCSA畢業典禮。晚餐去Rudy's燒烤本店。  
 
•Day10:  東行Houston,拜訪十多年未見的大表哥,一同午餐,謝謝阿歪(離台後就沒見過面)款待,還有錢莉和碰巧來到的王兆復。續北行至Dallas,宿二表哥家。  
 
•Day11:  西北走小道過Wichita  Falls、Amarillo,回到新墨州接I-25,北越科羅拉多州界後停路邊休息站。  
 
•Day12:  北行Colorado  Springs參觀空軍官校。再到丹佛由耿若大俠招待午餐(聰胤副官剛好囘台)。略遊閙區後上Boulder,到高中畢業後47年沒見過的老同學家。  
 
•Day13:  北上36-34國道,西越洛磯山國家公園(Rocky  Mountain  NP)的公路最高點Trail  Ridge  Pass  (3700米)。囘下I-70西行,略停Glenwood溫泉,過猶他州界後停兼旅遊中心的休息站。  
 
•Day14:  南下191國道,折向死馬岬州立公園(Dead  Horse  Point  SP)。出來略停抹阿布(Moab,  UT),取道128北上觀賞科羅拉多河峽谷。回到I-70續西行,轉50號國道越過内華達州界,到依賴鎮(Ely,  NV)上的卡車休息站過夜。  
 
•Day15:  照原路走6號國道過加州州界轉120州道,晚上9點半回到家。全程約五千七百哩。  
 
謝謝各位親朋好友的熱情款待。也謝謝心雅和大少幫忙聯絡。  
 
因西南山川壯闊,以下有的照片*只能連拍後用Photoshop集成,拼得有破綻請包涵。
 
 在"波浪"入口的大漩渦中。(479 KB)
 "波浪"全區最精彩的"浪室". 心雅/文堯的《 科羅拉多高原》之後,又有好些書用此景作封面 。(454 KB)
 四州交界點(Four Corners),兩手兩腳分跨四州(CO, UT, AZ, NM),全美僅此處。(464 KB)
 *茶殼文化遺址的圓形祭壇(Kiva),是唐宋年間普愛部落先民(Ancient Pueblo)所建。(423 KB)
 *大灣國家公園的奇索斯山脈。前景的蠟燭木(Ocotillo, 學名Fouquieria splendens)仍有紅花簇在尖端。(435 KB)
 猶他州見到的"阿帕奇之麾"(Apache Plume 學名Fallugia paradoxa),是開小白花(見左上角)的薔薇科植物,羽毛球是她果實的果翅。步道上猛抬頭一看,好像阿帕奇戰士擧著羽麾,列隊在峽谷的高緣,瞪著我們這些不請自來的入侵者。(448 KB)
 *自死馬岬南望科羅拉多河180°大彎全景。照片看不出來,請移到最右邊的衛星圖。"D"點是死馬岬盡頭,三面是600米高的峭壁。據説從前牛仔們把野馬趕到這兒,然後在寬不到30米的瓶頸"N"處圍柵困住。把好馬挑走,其餘就任它在這兒飢渴而死。所以名為"死馬岬"。(492 KB)
 *猶他州中部50號國道近I-15處的賽皮鷗湖(scipio Lake)景色。遠方是峽山(Canyon Mtns),左前是帕凡山脈(Pavant Range)。(475 KB)


以下列出完整討論串依 發表時間 排序
此討論串共 3 筆資料

討論串第 3 筆作者編修:附檔 / 內文
發表 oldguy(老嚮)
寫入 12/07/11 (三) 16:01:06 From 98.207.*
五月下旬是很熱,34~35°C。所以我們6點起床,7點過一會兒就進去,中午出來。  
 
對了,小水坑雨季才有;禪意枯枝也會被沖掉。國家地理網頁有一張更多水的照片,見[相關連結] http:\\ngm.nationalgeographic.com   
 
趕路經過羚羊谷没停;上回去過下羚羊谷。  
 
你貼的馬蹄灣照片是Page鎮南89號公路邊那個?附上維基的Glen  Canyon  Dam照片,大壩在右後方,河流向左方,再轉兩個彎就是這個馬蹄灣。調出衛星照來看,可清楚地顯示最左邊的馬蹄灣和大壩的相對位置。  
 
科羅拉多河類似馬蹄灣的曲流特別發達。例如其支流聖璜河(San  Juan  R.)在猶他州東南部有連續3個180°的急轉彎,是鵝頸州立公園(Gooseneck  State  Park)的勝景。比較實景和衛星圖可看出三轉迴腸,纏綿繾綣。天長地久之後,河流的沖擊和侵蝕會切斷馬蹄的底部,那就是斷腸之時了;即曲流的“截彎取直”是也。  
 
拿我們熟悉的新店溪作比較:從衛星圖上看,碧潭之上是平原上典型的成育曲流(Ingrown  Meander),内側是緩坡,如新店市區、直潭村,外側是陡壁,如灣潭兩側和塗潭窟;再往上,原來的河道是環繞廣興村之南和曲尺村之北的兩個曲流,但這兩個馬蹄都被切斷,形成環流丘(Umlaufberg);再往上南、北勢溪合流處更有意思,南勢溪南繞成曲流,長時間後被切斷,但以前下游沒有攔水壩及其他人工障礙,潮汐之力溯流到此(和汐止的“水返腳”同理),下切力加強,形成兩側陡峭的掘鑿曲流(Entrenched  Meander),原來截彎取直的舊河道反而成了後來的龜山街仔。  
 
古早古早的美西腹地、今内華達州和猶他州的大盆地(Great  Basin)是一片大内海。後來發生“海退”,古科羅拉多河成形西流,從現在加州的蒙特瑞灣出海。後來太平洋板塊和北美板塊踫撞,以小角度潛沒在後者之下。北美板塊西緣被擠壓,隆起高聳的雪山山脈(Sierra  Nevada),擋住科羅拉多西天取經之路,老科只得轉頭南下從墨西哥的加里福尼亞灣出海。從源頭的落磯山脈到出海口,落差很大,經常暴發的山洪侵蝕力超強;而地殼又慢慢被擡升,所以掘鑿曲流發達,造成許多馬蹄和鵝頸。加上當初創造科羅拉多高原的,是位高明的烘焙師傅,把軟硬相間的沉積層鋪成精致的七層糕;再有乾旱、風蝕等因素,做出大峽谷等許多美點。
 
 Glen Canyon Dam(右後方的白塊)之下的科羅拉多河灣 - 取自維基。(243 KB)
 對照上圖的衛星照,最左方應是James貼的馬蹄灣。(417 KB)
 猶他州鵝頸州立公園的三轉迴腸。(161 KB)
 鵝頸州立公園附近的衛星圖。(424 KB)
 顯示新店溪和南、北勢溪曲流的衛星圖。(397 KB)
 ↑ 
討論串第 2 筆作者編修:附檔 / 內文
發表 James(鎮樟)
寫入 12/06/28 (四) 11:24:55 From 111.240.*
The  Wave  還是一樣漂亮。天氣熱嗎?入口處的小水池不見了。  
 
咦!Wave  正中間的那一根很有禪意的樹枝怎麼也不見了?
 
 科羅拉多河轉180度的馬蹄灣(202 KB)
 沒有順道到羚羊谷嗎?(161 KB)
 The Wave 入口處的小水池,只有雨季才有得見。(165 KB)
 The Wave 的禪意樹枝 與 胃潰瘍(197 KB)
 ↑ 
討論串第 1 筆作者編修:附檔 / 內文
發表 oldguy(老嚮)
寫入 12/06/09 (六) 21:56:17 From 98.207.*
•Day01:  穿越幽山美地國家公園(Yosemite  NP),開到内華達的沙漠中,沒看到好的營地,就直奔快到猶他州界的大盆國家公園(Great  Basin  NP)。近午夜時抵達,繞了三個營區,都客滿,只好在登山口停車場賴一晚。  
 
•Day02:  從小道開上I-15,下來穿過錫安國家公園(Zion  NP)到卡娜布(Kanab,  UT),找到大樓梯—愛死卡蘭娣國家紀念地(Grand  Staircase  -  Escalante  NM,簡稱GSENM)的遊客中心。下午6點多看日環蝕。  
 
•Day03:  上午9點截止報名,有51組共110人擠進GSENM的"波浪"籤場,每組(最多6人)一籤,只抽10人次日進浪。我們居然抽中!(幾年前第一次來是賴在卡娜布連抽三天才中)  另有10人是三個月前在網路抽,詳見  [相關連結] http:\\www.blm.gov 。今天先參觀扒驢耳村(Paria)遺址,再沿溪床走到扒驢耳峽回來。夜宿州界(Stateline)營地。  
 
•Day04:  一早步行5公里半到"波浪"(The  Wave),正名為小狼尖北特管區(Coyote  Buttes  North  SMA)。出來東行參觀擱瀾峽大壩(Glen  Canyon  Dam),再經大碑谷(Monument  Valley)停四州交界的四角點(Four  Corners)。夜宿Farmington,  NM旅店。  
 
•Day05:  南行參觀茶殼文化國家歷史公園(Chaco  Culture  NHP)後,過Albuquerque在I-40旁的休息站過夜。  
 
•Day06:  轉285-385國道直下德、墨交界的大灣國家公園(Big  Bend  NP)。夜宿酷熱的大河村(Rio  Grande  Village)營地。  
 
•Day07:  繞遊公園後,北上到I-10,東奔San  Antonio,  TX。  
 
•Day08:  東北行到Round  Rock探親;再到奧斯丁德大(UT  Austin)訪畢業後就沒見過的台大同學。  
 
•Day09:  參加UTHSCSA畢業典禮。晚餐去Rudy's燒烤本店。  
 
•Day10:  東行Houston,拜訪十多年未見的大表哥,一同午餐,謝謝阿歪(離台後就沒見過面)款待,還有錢莉和碰巧來到的王兆復。續北行至Dallas,宿二表哥家。  
 
•Day11:  西北走小道過Wichita  Falls、Amarillo,回到新墨州接I-25,北越科羅拉多州界後停路邊休息站。  
 
•Day12:  北行Colorado  Springs參觀空軍官校。再到丹佛由耿若大俠招待午餐(聰胤副官剛好囘台)。略遊閙區後上Boulder,到高中畢業後47年沒見過的老同學家。  
 
•Day13:  北上36-34國道,西越洛磯山國家公園(Rocky  Mountain  NP)的公路最高點Trail  Ridge  Pass  (3700米)。囘下I-70西行,略停Glenwood溫泉,過猶他州界後停兼旅遊中心的休息站。  
 
•Day14:  南下191國道,折向死馬岬州立公園(Dead  Horse  Point  SP)。出來略停抹阿布(Moab,  UT),取道128北上觀賞科羅拉多河峽谷。回到I-70續西行,轉50號國道越過内華達州界,到依賴鎮(Ely,  NV)上的卡車休息站過夜。  
 
•Day15:  照原路走6號國道過加州州界轉120州道,晚上9點半回到家。全程約五千七百哩。  
 
謝謝各位親朋好友的熱情款待。也謝謝心雅和大少幫忙聯絡。  
 
因西南山川壯闊,以下有的照片*只能連拍後用Photoshop集成,拼得有破綻請包涵。
 
 在"波浪"入口的大漩渦中。(479 KB)
 "波浪"全區最精彩的"浪室". 心雅/文堯的《 科羅拉多高原》之後,又有好些書用此景作封面 。(454 KB)
 四州交界點(Four Corners),兩手兩腳分跨四州(CO, UT, AZ, NM),全美僅此處。(464 KB)
 *茶殼文化遺址的圓形祭壇(Kiva),是唐宋年間普愛部落先民(Ancient Pueblo)所建。(423 KB)
 *大灣國家公園的奇索斯山脈。前景的蠟燭木(Ocotillo, 學名Fouquieria splendens)仍有紅花簇在尖端。(435 KB)
 猶他州見到的"阿帕奇之麾"(Apache Plume 學名Fallugia paradoxa),是開小白花(見左上角)的薔薇科植物,羽毛球是她果實的果翅。步道上猛抬頭一看,好像阿帕奇戰士擧著羽麾,列隊在峽谷的高緣,瞪著我們這些不請自來的入侵者。(448 KB)
 *自死馬岬南望科羅拉多河180°大彎全景。照片看不出來,請移到最右邊的衛星圖。"D"點是死馬岬盡頭,三面是600米高的峭壁。據説從前牛仔們把野馬趕到這兒,然後在寬不到30米的瓶頸"N"處圍柵困住。把好馬挑走,其餘就任它在這兒飢渴而死。所以名為"死馬岬"。(492 KB)
 *猶他州中部50號國道近I-15處的賽皮鷗湖(scipio Lake)景色。遠方是峽山(Canyon Mtns),左前是帕凡山脈(Pavant Range)。(475 KB)
 ↑ 

此討論串共 3 筆資料







 台大登山社 / 山谷登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