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系統 ]  . 山谷會員   . 山谷聊天室   . 山谷活動   . 台大登山社活動   . 紀錄區   . 搜尋  



山谷聊天室
索引頁
山谷留言版
交流討論區
健身養身版
讀書會
悠悠40年
南南山語
南湖手扎
總圖日記
普二故事
海外飛鴻

 山谷留言版  
      列出所有文章   僅列出主題   貼討論主題 

克孝與文政的滑墜與不熟悉的裝備有關?
發表 mingyu(阿佑)作者編修:附檔 / 內文
寫入 11/08/27 (六) 13:52:16 From 140.109.*
昨天鐘揚捎來訊息,說俊奇在林務局得到的一個消息是﹕克孝學長出事那天不是背一般的大背包,而是想要體驗原住民的習慣,背的是那種藤還是竹製的簍子,墜落一開始好像還不會直接這樣掉落,但是背後的簍子又把他彈出去了…所以就…假如是背一般的背包,整個彈性沒這麼好,可能還不會這麼嚴重。  
 
兩年前曾到文政學長出事的現場,讓我納悶的是文政左腳上的雨鞋是綠色的,鞋底有釘子,但(右腳鞋子脫落,只有襪子在腳上)另外一隻在現場找到的雨鞋是白色的,似乎沒有釘子。  
 
背著竹簍的感覺,應該與背包不同,包括大小、重心的位置,會不會卡到旁邊等,甚至滑倒時碰撞的感覺也不同﹔另外,一隻腳穿有釘子的鞋、另一隻腳穿沒有釘子的鞋,好像也會怪怪的,踩感會錯亂﹖  
 
克孝與文政出事時,都是橫渡山腰,都沒有使用繩子確保,顯示當時的地形對他們來說都不算很困難,[克孝走在兩位同伴的中間,因為前方遇到崩壁而退回時出事﹔而文政所帶的20公尺傘帶在背包收得好好的]。兩個登山老手,在不是很困難(但滑落後可能很危險)的地方出事,或許與當天使用不熟悉的裝備有點關係﹖使用不熟悉的裝備行進,在路大時不會有問題,但在較陡的山坡或溪谷等比較要注意身體平衡的地形,可能就有差異。  
 
(除了裝備之外,兩位老手都有遇到「陷阱」,克孝是抓到枯藤,而文政行進的山坡覆有一層厚厚的、滑滑的松針,並且可能眼睛一邊搜尋失蹤的山友而沒有注意腳的踩點)。  

 


以下列出完整討論串依 發表時間 排序
此討論串共 7 筆資料

討論串第 7 筆作者編修:附檔 / 內文
發表 Jonas(英傑)
寫入 11/09/09 (五) 04:37:09 From 122.57.*
我們登山只能注意、注意、再注意,其他就是命了。
 
 ↑ 
討論串第 6 筆作者編修:附檔 / 內文
發表 forest(安東軍)
寫入 11/09/07 (三) 17:00:43 From 210.59.*
2009年的秋天,有天我在公司大廳遇到克孝總經理,看見他手上握著登山杖,緩緩的走進公司,當時我趨前向他問好,才知道他再前一周受傷了.  
 
說也奇怪,那個次意外並不是登山所造成的,是他在自己家中不小心跌倒所致,可能傷的很嚴重,還向公司告假一週在家中休養.  
 
一開始,我也是在公司高層會議中聽到這個訊息,原以為是開玩笑的,想說在家裡受傷怎會嚴重到需要請假,後來看到他本人現身的時候,才從他口中証實,這次意外確實嚴重.也因此,他休息了相當長的時間沒能到山區活動活動.  
 
隔年秋天,原本他邀我去踏查新的路線,我還問他腳傷的是不是已經恢復,他說最少八九成了,同年十一月要成行的踏查,後來因為他小兒身體突發狀況,活動因而取消.  
 
沒想到八個月後,我調了部門離開總公司那棟大樓,也才兩個月沒見到他,就此天人永隔了.  
 

 
 2003年春 於北大武山的身影(280 KB)
 ↑ 
討論串第 5 筆作者編修:附檔 / 內文
發表 mingyu(阿佑)
寫入 11/09/07 (三) 09:37:29 From 140.109.*
昨晚翻《找路》時,看到書末的跋有幾句話﹕  
 
寫完這本書時,我已經一年多沒上山了,而且腳才剛剛從需要用柺杖協助走路的狀況,稍為好轉到可以不用再拿那種令我很尷尬的工具。距離可以上山可能還需三個月以上,而且要看復健進步的情形。……只要未來不要有影響登山的後遺症......  
 
書是2010年1月1日出版,所以寫跋的時候約是2009年12月。這個訊息,點出克孝最近腿受了不小的傷害,走路需要柺杖協助。通常腿受了較大的傷害後,需要練習走路一段時間才能恢復正常,而山路比平路崎嶇,需要更多的練習,感覺才會回來。這個最近腿受傷的狀況,或許與克孝的滑落也有關係。  

 
 ↑ 
討論串第 4 筆作者編修:附檔 / 內文
發表 mingyu(阿佑)
寫入 11/09/06 (二) 19:17:47 From 140.109.*
今天在克孝的告別式碰到雅真姐,  雅真說文政喜歡穿釣魚用的.有釘子的雨鞋,  但因掉了一隻,  還沒去買一雙新的,  所以那次文政去向陽山區才一隻腳穿有釘子的雨鞋.一隻腳穿沒有釘子的雨鞋.  
 
另外,  也碰到雅君,  她最近有去南澳地區,  聽到的說法是八月初常午後下雨,  導致克孝所通過的窄的.少人走的古道較鬆軟,  可能造成克孝踩滑.失去平衡,  才去抓藤,  但藤是枯的,  就滑墜下去.  
 
 ↑ 
討論串第 3 筆作者編修:附檔 / 內文
發表 Muni(Muni)
寫入 11/09/06 (二) 09:24:39 From 118.161.*
背負籐籃若是不熟悉,也有可能更加緩慢和拘僅,更不會達到邊際的效應.  
如果墜落是不可逆的(危險致命地形),那跟墜落過程的裝備應該是沒有直接關聯,  
聽聞克孝兄說不習慣那種背法,背會不舒服,個人分析是有兩項根本的原因,  
但僅能放在心中...  
 
至於傳聞...還聽過更誇張的說法,說的那個原住民只說是南澳人傳的,但有關侵犯祖靈之類的說法,聽聽就好.  
 
熟不熟悉?  除了裝備外,還有路線,我們也常在完全陌生的環境而安然度過,  
技術是否受體能影響?體能是否受到其它因素而降低敏感度?  
平安順利效應是否造成危安評估的差異?  
 
所謂的意外,有人說是諸多的元素因緣際會的碰撞與組合,有單一原因有時仍不足以造成意外.
 
 ↑ 
討論串第 2 筆作者編修:附檔 / 內文
發表 grigri(grigri很好用)
寫入 11/09/02 (五) 00:19:52 From 1.161.*
雖然這也是輾轉得知的消息,但我想可信度還蠻高的,  
當初在媒體看到出事的原因是抓到斷裂的枯藤而墜落,心裡是非常納悶,  
一個有經驗的登山者,在那種一滑落就會致死的地方應該是特別提高警覺的,  
怎麼會去信任枯枝?  即使不是枯枝,依其經驗和能力也不太可能會誤判是否可信任。  
 
據了解,事發地點並非有暴露感,不太會有一滑落就墜崖的可能,只是學長揹的是竹簍,  
滑落時剛好背部碰地又彈起,導致整個人面朝下又再摔落更深的地方,幾乎是當場就過去了,
 
 ↑ 
討論串第 1 筆作者編修:附檔 / 內文
發表 mingyu(阿佑)
寫入 11/08/27 (六) 13:52:16 From 140.109.*
昨天鐘揚捎來訊息,說俊奇在林務局得到的一個消息是﹕克孝學長出事那天不是背一般的大背包,而是想要體驗原住民的習慣,背的是那種藤還是竹製的簍子,墜落一開始好像還不會直接這樣掉落,但是背後的簍子又把他彈出去了…所以就…假如是背一般的背包,整個彈性沒這麼好,可能還不會這麼嚴重。  
 
兩年前曾到文政學長出事的現場,讓我納悶的是文政左腳上的雨鞋是綠色的,鞋底有釘子,但(右腳鞋子脫落,只有襪子在腳上)另外一隻在現場找到的雨鞋是白色的,似乎沒有釘子。  
 
背著竹簍的感覺,應該與背包不同,包括大小、重心的位置,會不會卡到旁邊等,甚至滑倒時碰撞的感覺也不同﹔另外,一隻腳穿有釘子的鞋、另一隻腳穿沒有釘子的鞋,好像也會怪怪的,踩感會錯亂﹖  
 
克孝與文政出事時,都是橫渡山腰,都沒有使用繩子確保,顯示當時的地形對他們來說都不算很困難,[克孝走在兩位同伴的中間,因為前方遇到崩壁而退回時出事﹔而文政所帶的20公尺傘帶在背包收得好好的]。兩個登山老手,在不是很困難(但滑落後可能很危險)的地方出事,或許與當天使用不熟悉的裝備有點關係﹖使用不熟悉的裝備行進,在路大時不會有問題,但在較陡的山坡或溪谷等比較要注意身體平衡的地形,可能就有差異。  
 
(除了裝備之外,兩位老手都有遇到「陷阱」,克孝是抓到枯藤,而文政行進的山坡覆有一層厚厚的、滑滑的松針,並且可能眼睛一邊搜尋失蹤的山友而沒有注意腳的踩點)。  

 
 ↑ 

此討論串共 7 筆資料







 台大登山社 / 山谷登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