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系統 ]  . 山谷會員   . 山谷聊天室   . 山谷活動   . 台大登山社活動   . 紀錄區   . 搜尋  



山谷聊天室
索引頁
山谷留言版
交流討論區
健身養身版
讀書會
悠悠40年
南南山語
南湖手扎
總圖日記
普二故事
海外飛鴻

 海外飛鴻   海外山谷伙伴
      列出所有文章   僅列出主題   貼討論主題 

轉貼~~ 游漢維 ~~ 留學台灣瑣憶
發表 jhsun(小孫)作者編修:附檔 / 內文
寫入 11/06/16 (四) 07:25:22 From 118.166.*
留學台灣瑣憶  
 
 
《游漢維》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June  12-14,  2011    
 
我自小生長在英屬馬來半島(後來整合為包括新加坡在內的馬來亞聯合邦),老家在一個名叫芙蓉的小城,這可不是武俠江湖裡那個神秘的芙蓉鎮,我們住的地方是城外平淡閉塞而貧乏的鄉下。  
六○年代初我高中畢業時,有錢子弟都去了英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我雖然入選了新加坡工藝學院,可是每月一百多馬元的費用,一家人不吃不喝都省不下這個數目,據說去台灣每月只須三十多馬幣,當時折算還不到十美元,於是台灣成了我升學唯一可行的去處。  
 
當時資訊匱乏,我們對台灣幾家大學的認識,全靠美國新聞處出版的「今日世界」雜誌,這是一本印刷精美、在港台和東南亞發行的中文宣傳品,介紹各大學的情況,也報導港澳、印尼、馬來西亞、泰國等地華僑學生的生活起居。我還記得每次介紹建築物和大型設備時,總會強調和美援的關係。  
 
當時申請赴台入學的手續,是由芙蓉鎮上開鞋店的國民黨代表一手操辦,我們逐一帶著申請表格和高中成績單到他的鞋店面試。由於我唸高中時被分發到理科班,只能申請理工科系,鞋店黃老闆見我對選系沒有頭緒,就問我家裡做什麼生意,我說有個哥哥做木匠,黃老闆想了幾秒鐘說:「那就唸土木工程吧!成功大學的土木系比較好,我就給你報成大。」我一時也來不及細想其中的關聯,慶幸有人指點,如釋重負,也決定了我大半生的許多起伏。  
 
不久就收到入學通知,我把畢業後大半年靠沖洗照片、畫廣告、當家教和投稿報章等零星工作所掙得的一點錢,加上木匠三哥加倍的補助,買了車票和船票。先從小城搭乘七小時的特慢火車到新加坡,再從新加坡的紅燈碼頭轉乘一艘人貨兼載的輪船。  
 
媽媽有一個同鄉姐妹住在新加坡,她送我上船時給我帶了一個黃色的塑膠桶  (那個年代的新產品),特別交代說往來唐山的船客都得自備個小水桶。帶著新加坡阿姨的叮嚀和那個耀眼的塑膠桶,一個從來不曾離家超過六十公里的鄉下青年,從此走入了茫茫的未知。  
 
上了船才發現船上還有數十名一起赴台的學生,全都擠在大統艙裡,大家以行李箱為界,畫出一小方塊睡覺的鋪位,統艙太熱時就睡在甲板上。我幸好聽了老人言,那個塑膠桶發揮了最大的效用,洗臉、洗澡、洗衣服都用上了。  
 
一大夥年輕人很快就熱絡了起來,啟程時的一些惶恐也就淡忘了。在八月炎熱的南中國海航行了五個晝夜才到達香港,大夥結伴上岸買東西,第二天續程前往台灣,離開新加坡後的第八天才抵達基隆港。  
 
現在僅需六小時的飛行航程,我們整整折騰了七天七夜。有一回和女兒談起從前帶水桶搭貨輪去台灣的事,她覺得我像是幾代以前的古人。  
 
到達基隆港是拂曉時分,我們都靜靜的靠在甲板的欄杆上,迫切的窺望這片即將接納我們展開新生活的土地。薄霧消散後,漸漸顯露在眼前的第一印象是堤防上的許多大標語,逐一讀過去,赫然發現一條觸目驚心的小橫幅﹕「匪軍空降,速往西南方向疏散。」當時的心情有點納悶,我們這些人生地不熟的外鄉遊子該往何處疏散?一連串的疑惑很快就被鬧哄哄的下船人潮打散了。我後來才發現這島上到處都是標語,疲勞轟炸了一陣子,就漸漸視而不見了,「匪軍」當然也從未跳傘空降。  
 
在基隆港找不到僑委會接待的人員,我就跟著幾個去成大的同學一起行動。到台北後,他們買了當年最豪華的「觀光號」火車票,我怕落單,只好忍痛豪華一次。像鄉下進城的大叔,提著那個耀眼的黃色塑膠桶上車,也不敢正視在車門恭候的車掌小姐有沒有異樣的眼光。  
 
那時正是葛樂禮颱風過後,沿途不斷聽到乘客對著車窗外談論慘痛的災情,我又開始納悶了,又是匪軍空降,又是取了洋名的颱風,這島上究竟還有多少我不知道的天災人禍?  
終於在成大展開了大學生活,並不像民初小說裡有許多同學間的互動,大家都各自埋頭啃書,幾個課外團體也引不起我的興趣,一切都極度陌生,只有那個隨處可見的中美合作招牌似曾相識。  
 
繁重緊湊的功課壓得透不過氣來,還得應付不熟悉的中文數理名詞,由於我在高中時用的是英文數理課本,現在面對正弦、內錯角、過氧化氫之類的複合詞,漢字都認得,就是不曉得它暗藏了什麼玄機。  
 
生活上也不易適應,第一天在宿舍餐廳吃早餐,發現包子裡忘了下餡,淡而無味,後來才曉得那玩意叫北方饅頭,不是我所熟悉的廣東包子。宿舍外大煙囪滾滾而來的煤煙,和手推車小販不時吹來陣陣臭豆腐的「香」味,讓人經常有遁逃回家的衝動。  
 
雪上加霜的是,這島上果然還有我沒料想到的大事,那年冬天發生了驚動全台的嘉南大地震,台南首當其衝。六級地震發生在晚間十時許,我還沒搞清楚狀況就被香港同學從床上拉下來推出門外,宿舍的外牆裂了一條縫,我們在操場冷風中觀望了一小時,回到室內又被餘震嚇得心驚膽戰,一夜都在埋怨自己自投羅網,一夜都在想念熱帶老家,想念那片永遠熱騰騰、風不狂地不動的熱帶雨林。  
 
在心不甘情不願的狀態下過了大半年,我對台南的成見越來越深,一心只想改變現狀離開這裡,台北的學長勸我北上,可是轉學行不通,因為當時台灣的學制不接受轉學。  
 
有一天看見辦公樓外大排長龍,帶著看熱鬧的心情前往一探究竟,原來是大專聯考報名,看了章程,發現還有「外交人員子弟邊疆生與華僑子弟報考條款」,給予百分之十的加分優待。懷著玩票的心情領了表格,思前想後考慮了兩天,只填了全在台北的八個志願,送表格時馬上就被退件。那位收件先生耐心的建議我回家和家長商量好,像其他考生一樣,填滿一百二十個志願才交回來。    
 
我很不好意思的解釋了我的情況,他搖搖頭無奈的說:「好吧!不過我得把台大森林系刪掉,那是丙組,你考甲組就只剩七個志願了。」  
報考後才發現聯考不好應付,三民主義這一科是大問題,雖說孫中山先生在奔走革命時,曾經兩度路過我老家芙蓉鎮演講募款,可惜我生不逢其時,不曾聽過原版的三民主義。國文科偏重孔孟,而我在南洋唸的中文課程都是陶淵明、蘇東坡、唐詩宋詞之類的柔性文學,甚少涉及孔家的硬道理,勢必得惡補如何治國平天下。  
 
幸好每天來宿舍收洗衣服的上海阿姨聽說我要考聯考,就把她兒子用過的講義和課本,用麻繩捆綁起來放在兩大洗衣袋裡交給我。我整理了那些已經被啃得體無完膚的講義,在洗衣阿姨一再叮囑查勤下,草草準備了一個多月就上陣了。  
 
考前一星期到台南市修整牙齒,打了麻藥後,我問醫生可否一次做完,因為過幾天我要考聯考,不能回來復診。老醫師立刻把我從椅子上拉下來,訓斥了一番,叫我趕緊回家準備功課,出門時還聽到他在後面嘀咕﹕「哪有人考聯考還來做牙齒?」  
 
到了考場後,我才曉得台灣的聯考是何等大事,才了解老牙醫為何大驚小怪,才領悟洗衣阿姨叮囑的眼神,才見證了家長們帶著十八班後勤裝備為考生加油的奇觀。  
 
我單槍匹馬吊兒郎當的入場,覺得有點落寞,也很感慨。想起在鄉下時,什麼小學會考、初中會考、華校高中會考、劍橋海外中五聯考、馬來語檢定考試等等,家裡都沒什麼過問,只是每次須要幾塊錢報名費時,母親不止一次抱怨的說:「怎麼又要花錢考試啦!不是年頭才考過了嗎?」和台灣的學子相比,我不曉得自己是幸運還是不幸。  
 
放榜後收到了一張白色的小單子,寫著我考取了台北的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系,我只高興了一、兩天,就陷入徬惶中。我一直以試試看的平常心報考,現在這一紙公文逼我認真考慮前方的岔路,我感覺到第一次面臨人生重大抉擇的壓力,一直拖到註冊期限都快到了,還在觀望掙扎中。  
 
直到一個周末的早上,我賴在宿舍的床上發呆,宿舍旁邊是台南市立第一中學,每天有一個南一中的打工小弟來送牛奶,他問我何事發愁,我把那張聯考分發的小紙條給他看,說不曉得該不該去。他那驚訝、羨慕和不解的眼光讓我至今難忘。  
 
他說沒聽過有人考上台大又放棄的,他明年就要面對聯考了,他的夢想就是能拿到這張分發書。和這個稍顯老成的少年談了一會兒,我又一次感到如釋重負,也許我生性舉棋不定,每次到了緊要關頭,總要這麼一根稻草來壓下天平的一端。  
 
兩天後我就打包北上。這一回搭的是「平快」慢車,上車後才想起一年前陪我搭乘觀光號的那個黃色塑膠桶,也許是潛意識裡急需某種切割吧!我把它遺落在台南了。  
 
在台大我終於如願以償,留下四年絢爛的黃金歲月,畢業時我只寫下了一句感言:「他在一個異鄉的島上,栽滿了年輕的歡樂與所謂憂傷。」    
 
如今走入了人生的下半場,回顧將近五十年前從馬來半島到台灣升學的許多轉折與際遇,每每慨嘆一路走來的許多偶然和巧合,沒有鞋店老闆隨興的安排,沒有南一中小弟羨慕的眼神,沒有洗衣阿姨的叮囑,不曉得我的人生片集會播放怎樣不同的版本?  
 
而他們卻像路人甲一樣,瞬間就在我的故事裡消失,完全不曉得他們隨意入鏡客串,會怎樣改變這齣沒人給我寫劇本的戲碼。往事並不是僅僅只能回味,其中的機緣與因果,永遠給人無限的猜測與遐想。(下)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留學台灣瑣憶      
 
 

 


以下列出完整討論串依 發表時間 排序
此討論串共 2 筆資料

討論串第 2 筆作者編修:附檔 / 內文
發表 Youhanwei(老太公)
寫入 11/06/16 (四) 13:09:53 From 68.121.*
謝謝小孫和林楷轉貼我的故事。此文本來是為南加州台大年刊而寫﹐原來的題目是“我的台大之路”﹐不料年刊稿太多﹐故事又太長﹐我就改了一個比較中性的題目投到北美的世界日報﹐前幾天刊出來之後才發現他們刪剪了有點政治敏感的部份﹐雖情有可原﹐但覺得無頭有尾﹐我上傳了一份未經刪剪的pdf檔﹐是有頭有尾的原稿.老太公越老越囉唆了﹕
 
PDF 檔案 pdf原稿(382 KB)
 ↑ 
討論串第 1 筆作者編修:附檔 / 內文
發表 jhsun(小孫)
寫入 11/06/16 (四) 07:25:22 From 118.166.*
留學台灣瑣憶  
 
 
《游漢維》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June  12-14,  2011    
 
我自小生長在英屬馬來半島(後來整合為包括新加坡在內的馬來亞聯合邦),老家在一個名叫芙蓉的小城,這可不是武俠江湖裡那個神秘的芙蓉鎮,我們住的地方是城外平淡閉塞而貧乏的鄉下。  
六○年代初我高中畢業時,有錢子弟都去了英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我雖然入選了新加坡工藝學院,可是每月一百多馬元的費用,一家人不吃不喝都省不下這個數目,據說去台灣每月只須三十多馬幣,當時折算還不到十美元,於是台灣成了我升學唯一可行的去處。  
 
當時資訊匱乏,我們對台灣幾家大學的認識,全靠美國新聞處出版的「今日世界」雜誌,這是一本印刷精美、在港台和東南亞發行的中文宣傳品,介紹各大學的情況,也報導港澳、印尼、馬來西亞、泰國等地華僑學生的生活起居。我還記得每次介紹建築物和大型設備時,總會強調和美援的關係。  
 
當時申請赴台入學的手續,是由芙蓉鎮上開鞋店的國民黨代表一手操辦,我們逐一帶著申請表格和高中成績單到他的鞋店面試。由於我唸高中時被分發到理科班,只能申請理工科系,鞋店黃老闆見我對選系沒有頭緒,就問我家裡做什麼生意,我說有個哥哥做木匠,黃老闆想了幾秒鐘說:「那就唸土木工程吧!成功大學的土木系比較好,我就給你報成大。」我一時也來不及細想其中的關聯,慶幸有人指點,如釋重負,也決定了我大半生的許多起伏。  
 
不久就收到入學通知,我把畢業後大半年靠沖洗照片、畫廣告、當家教和投稿報章等零星工作所掙得的一點錢,加上木匠三哥加倍的補助,買了車票和船票。先從小城搭乘七小時的特慢火車到新加坡,再從新加坡的紅燈碼頭轉乘一艘人貨兼載的輪船。  
 
媽媽有一個同鄉姐妹住在新加坡,她送我上船時給我帶了一個黃色的塑膠桶  (那個年代的新產品),特別交代說往來唐山的船客都得自備個小水桶。帶著新加坡阿姨的叮嚀和那個耀眼的塑膠桶,一個從來不曾離家超過六十公里的鄉下青年,從此走入了茫茫的未知。  
 
上了船才發現船上還有數十名一起赴台的學生,全都擠在大統艙裡,大家以行李箱為界,畫出一小方塊睡覺的鋪位,統艙太熱時就睡在甲板上。我幸好聽了老人言,那個塑膠桶發揮了最大的效用,洗臉、洗澡、洗衣服都用上了。  
 
一大夥年輕人很快就熱絡了起來,啟程時的一些惶恐也就淡忘了。在八月炎熱的南中國海航行了五個晝夜才到達香港,大夥結伴上岸買東西,第二天續程前往台灣,離開新加坡後的第八天才抵達基隆港。  
 
現在僅需六小時的飛行航程,我們整整折騰了七天七夜。有一回和女兒談起從前帶水桶搭貨輪去台灣的事,她覺得我像是幾代以前的古人。  
 
到達基隆港是拂曉時分,我們都靜靜的靠在甲板的欄杆上,迫切的窺望這片即將接納我們展開新生活的土地。薄霧消散後,漸漸顯露在眼前的第一印象是堤防上的許多大標語,逐一讀過去,赫然發現一條觸目驚心的小橫幅﹕「匪軍空降,速往西南方向疏散。」當時的心情有點納悶,我們這些人生地不熟的外鄉遊子該往何處疏散?一連串的疑惑很快就被鬧哄哄的下船人潮打散了。我後來才發現這島上到處都是標語,疲勞轟炸了一陣子,就漸漸視而不見了,「匪軍」當然也從未跳傘空降。  
 
在基隆港找不到僑委會接待的人員,我就跟著幾個去成大的同學一起行動。到台北後,他們買了當年最豪華的「觀光號」火車票,我怕落單,只好忍痛豪華一次。像鄉下進城的大叔,提著那個耀眼的黃色塑膠桶上車,也不敢正視在車門恭候的車掌小姐有沒有異樣的眼光。  
 
那時正是葛樂禮颱風過後,沿途不斷聽到乘客對著車窗外談論慘痛的災情,我又開始納悶了,又是匪軍空降,又是取了洋名的颱風,這島上究竟還有多少我不知道的天災人禍?  
終於在成大展開了大學生活,並不像民初小說裡有許多同學間的互動,大家都各自埋頭啃書,幾個課外團體也引不起我的興趣,一切都極度陌生,只有那個隨處可見的中美合作招牌似曾相識。  
 
繁重緊湊的功課壓得透不過氣來,還得應付不熟悉的中文數理名詞,由於我在高中時用的是英文數理課本,現在面對正弦、內錯角、過氧化氫之類的複合詞,漢字都認得,就是不曉得它暗藏了什麼玄機。  
 
生活上也不易適應,第一天在宿舍餐廳吃早餐,發現包子裡忘了下餡,淡而無味,後來才曉得那玩意叫北方饅頭,不是我所熟悉的廣東包子。宿舍外大煙囪滾滾而來的煤煙,和手推車小販不時吹來陣陣臭豆腐的「香」味,讓人經常有遁逃回家的衝動。  
 
雪上加霜的是,這島上果然還有我沒料想到的大事,那年冬天發生了驚動全台的嘉南大地震,台南首當其衝。六級地震發生在晚間十時許,我還沒搞清楚狀況就被香港同學從床上拉下來推出門外,宿舍的外牆裂了一條縫,我們在操場冷風中觀望了一小時,回到室內又被餘震嚇得心驚膽戰,一夜都在埋怨自己自投羅網,一夜都在想念熱帶老家,想念那片永遠熱騰騰、風不狂地不動的熱帶雨林。  
 
在心不甘情不願的狀態下過了大半年,我對台南的成見越來越深,一心只想改變現狀離開這裡,台北的學長勸我北上,可是轉學行不通,因為當時台灣的學制不接受轉學。  
 
有一天看見辦公樓外大排長龍,帶著看熱鬧的心情前往一探究竟,原來是大專聯考報名,看了章程,發現還有「外交人員子弟邊疆生與華僑子弟報考條款」,給予百分之十的加分優待。懷著玩票的心情領了表格,思前想後考慮了兩天,只填了全在台北的八個志願,送表格時馬上就被退件。那位收件先生耐心的建議我回家和家長商量好,像其他考生一樣,填滿一百二十個志願才交回來。    
 
我很不好意思的解釋了我的情況,他搖搖頭無奈的說:「好吧!不過我得把台大森林系刪掉,那是丙組,你考甲組就只剩七個志願了。」  
報考後才發現聯考不好應付,三民主義這一科是大問題,雖說孫中山先生在奔走革命時,曾經兩度路過我老家芙蓉鎮演講募款,可惜我生不逢其時,不曾聽過原版的三民主義。國文科偏重孔孟,而我在南洋唸的中文課程都是陶淵明、蘇東坡、唐詩宋詞之類的柔性文學,甚少涉及孔家的硬道理,勢必得惡補如何治國平天下。  
 
幸好每天來宿舍收洗衣服的上海阿姨聽說我要考聯考,就把她兒子用過的講義和課本,用麻繩捆綁起來放在兩大洗衣袋裡交給我。我整理了那些已經被啃得體無完膚的講義,在洗衣阿姨一再叮囑查勤下,草草準備了一個多月就上陣了。  
 
考前一星期到台南市修整牙齒,打了麻藥後,我問醫生可否一次做完,因為過幾天我要考聯考,不能回來復診。老醫師立刻把我從椅子上拉下來,訓斥了一番,叫我趕緊回家準備功課,出門時還聽到他在後面嘀咕﹕「哪有人考聯考還來做牙齒?」  
 
到了考場後,我才曉得台灣的聯考是何等大事,才了解老牙醫為何大驚小怪,才領悟洗衣阿姨叮囑的眼神,才見證了家長們帶著十八班後勤裝備為考生加油的奇觀。  
 
我單槍匹馬吊兒郎當的入場,覺得有點落寞,也很感慨。想起在鄉下時,什麼小學會考、初中會考、華校高中會考、劍橋海外中五聯考、馬來語檢定考試等等,家裡都沒什麼過問,只是每次須要幾塊錢報名費時,母親不止一次抱怨的說:「怎麼又要花錢考試啦!不是年頭才考過了嗎?」和台灣的學子相比,我不曉得自己是幸運還是不幸。  
 
放榜後收到了一張白色的小單子,寫著我考取了台北的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系,我只高興了一、兩天,就陷入徬惶中。我一直以試試看的平常心報考,現在這一紙公文逼我認真考慮前方的岔路,我感覺到第一次面臨人生重大抉擇的壓力,一直拖到註冊期限都快到了,還在觀望掙扎中。  
 
直到一個周末的早上,我賴在宿舍的床上發呆,宿舍旁邊是台南市立第一中學,每天有一個南一中的打工小弟來送牛奶,他問我何事發愁,我把那張聯考分發的小紙條給他看,說不曉得該不該去。他那驚訝、羨慕和不解的眼光讓我至今難忘。  
 
他說沒聽過有人考上台大又放棄的,他明年就要面對聯考了,他的夢想就是能拿到這張分發書。和這個稍顯老成的少年談了一會兒,我又一次感到如釋重負,也許我生性舉棋不定,每次到了緊要關頭,總要這麼一根稻草來壓下天平的一端。  
 
兩天後我就打包北上。這一回搭的是「平快」慢車,上車後才想起一年前陪我搭乘觀光號的那個黃色塑膠桶,也許是潛意識裡急需某種切割吧!我把它遺落在台南了。  
 
在台大我終於如願以償,留下四年絢爛的黃金歲月,畢業時我只寫下了一句感言:「他在一個異鄉的島上,栽滿了年輕的歡樂與所謂憂傷。」    
 
如今走入了人生的下半場,回顧將近五十年前從馬來半島到台灣升學的許多轉折與際遇,每每慨嘆一路走來的許多偶然和巧合,沒有鞋店老闆隨興的安排,沒有南一中小弟羨慕的眼神,沒有洗衣阿姨的叮囑,不曉得我的人生片集會播放怎樣不同的版本?  
 
而他們卻像路人甲一樣,瞬間就在我的故事裡消失,完全不曉得他們隨意入鏡客串,會怎樣改變這齣沒人給我寫劇本的戲碼。往事並不是僅僅只能回味,其中的機緣與因果,永遠給人無限的猜測與遐想。(下)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留學台灣瑣憶      
 
 

 
 ↑ 

此討論串共 2 筆資料







 台大登山社 / 山谷登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