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系統 ]  . 山谷會員   . 山谷聊天室   . 山谷活動   . 台大登山社活動   . 紀錄區   . 搜尋  



山谷聊天室
索引頁
山谷留言版
交流討論區
健身養身版
讀書會
悠悠40年
南南山語
南湖手扎
總圖日記
普二故事
海外飛鴻

 山谷留言版  
      列出所有文章   僅列出主題   貼討論主題 

蜂鷹攻破虎頭蜂巢 畫面曝光
發表 mingyu(阿佑)作者編修:附檔 / 內文
寫入 09/11/07 (六) 16:48:37 From 140.109.*
[2009-11-07  中國時報]  唐鎮宇/台北報導  
 
         聽到「虎頭蜂」人人聞之色變,但「東方蜂鷹」不怕!林務局補助台灣猛禽研究會拍攝「東方蜂鷹」紀錄片,蜂鷹組成「空中聯隊」分工連番攻擊虎頭蜂窩的畫面,昨天全世界首度曝光,林務局預計最快明年底將全長四十八分鐘的生態紀錄片公開播映。    
 
         「東方蜂鷹」是少數以蜂蛹為主食的猛禽,成鳥平均體重約為一.一公斤,翅膀張開全身約為一百六十公分,公鳥眼濛是黑色、母鳥是紅色,台灣、日本、東南亞及歐洲都有牠的蹤跡,也是華盛頓公約附錄二(沒有立即的滅絕危機,但須管制交易)的珍貴物種。    
 
         紀錄片攝影師李偉傑說,東方蜂鷹每次僅孵育一到二隻雛鳥,偶爾也會獵捕蛇與蛙類當「副食」;奇怪的是,平時多為「獨居」的蜂鷹,發現蜂窩時竟會「揪團」,由其中一到二隻擔任「主攻手」、其他四、五隻在旁掠陣,組成「空中聯隊」攻打蜂巢。    
 
         東方蜂鷹在野外喜歡挑虎頭蜂或馬蜂蜂巢,發現目標後,會先在附近「場勘」一個多月才會動手;發動攻擊時,其中一隻會先撲上去啄蜂巢,這時所有攻擊蜂都會傾巢而出,蜂鷹短暫接觸後就會先飛開,帶走部分的攻擊蜂;接著第二隻蜂鷹會再接力撲上去,其他蜂鷹則在附近盤旋,如此一天會重複撲擊五十次以上,短則一天、長則三天才會攻下蜂巢。    
 
         蜂巢攻破後,虎頭蜂群會轉移陣地,蜂鷹就一擁而上挑食蜂蛹,蜂鷹還會「外帶」回去給雛鳥吃。    
 
         蜂鷹不怕蜂螫嗎?李偉傑笑說「要吃這行飯當然得有兩把刷子」,蜂鷹臉部有「麟狀羽毛」,能保護頭部;但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小如表示,蜂鷹身上羽毛與其他猛禽相同,蜂鷹到底為何不怕蜂螫,至今仍無答案。    
 
         東方蜂鷹最早被認為是過境台灣的候鳥,但近年來又發現在台有繁殖紀錄;日本追蹤蜂鷹也發現,蜂鷹會繞經中國往東南亞避冬,但又沒經過台灣,居留呈現多樣貌。林務局表示,生態紀錄片的完成對蜂鷹生態研究是重要的里程碑,最快明年底正式公開播映。  
 

 


以下列出完整討論串依 發表時間 排序
此討論串共 2 筆資料

討論串第 2 筆作者編修:附檔 / 內文
發表 jimmylin(小林)
寫入 09/11/08 (日) 00:30:38 From 61.228.*
「公鳥眼濛是黑色、母鳥是紅色」  
 
只看到影像片段還覺得奇怪怎麼有2種不同的鳥合作攻擊蜂窩,原來男女長相不同。  
 
這是很令人訝異的一段影片,真是台灣之光!
 
 ↑ 
討論串第 1 筆作者編修:附檔 / 內文
發表 mingyu(阿佑)
寫入 09/11/07 (六) 16:48:37 From 140.109.*
[2009-11-07  中國時報]  唐鎮宇/台北報導  
 
         聽到「虎頭蜂」人人聞之色變,但「東方蜂鷹」不怕!林務局補助台灣猛禽研究會拍攝「東方蜂鷹」紀錄片,蜂鷹組成「空中聯隊」分工連番攻擊虎頭蜂窩的畫面,昨天全世界首度曝光,林務局預計最快明年底將全長四十八分鐘的生態紀錄片公開播映。    
 
         「東方蜂鷹」是少數以蜂蛹為主食的猛禽,成鳥平均體重約為一.一公斤,翅膀張開全身約為一百六十公分,公鳥眼濛是黑色、母鳥是紅色,台灣、日本、東南亞及歐洲都有牠的蹤跡,也是華盛頓公約附錄二(沒有立即的滅絕危機,但須管制交易)的珍貴物種。    
 
         紀錄片攝影師李偉傑說,東方蜂鷹每次僅孵育一到二隻雛鳥,偶爾也會獵捕蛇與蛙類當「副食」;奇怪的是,平時多為「獨居」的蜂鷹,發現蜂窩時竟會「揪團」,由其中一到二隻擔任「主攻手」、其他四、五隻在旁掠陣,組成「空中聯隊」攻打蜂巢。    
 
         東方蜂鷹在野外喜歡挑虎頭蜂或馬蜂蜂巢,發現目標後,會先在附近「場勘」一個多月才會動手;發動攻擊時,其中一隻會先撲上去啄蜂巢,這時所有攻擊蜂都會傾巢而出,蜂鷹短暫接觸後就會先飛開,帶走部分的攻擊蜂;接著第二隻蜂鷹會再接力撲上去,其他蜂鷹則在附近盤旋,如此一天會重複撲擊五十次以上,短則一天、長則三天才會攻下蜂巢。    
 
         蜂巢攻破後,虎頭蜂群會轉移陣地,蜂鷹就一擁而上挑食蜂蛹,蜂鷹還會「外帶」回去給雛鳥吃。    
 
         蜂鷹不怕蜂螫嗎?李偉傑笑說「要吃這行飯當然得有兩把刷子」,蜂鷹臉部有「麟狀羽毛」,能保護頭部;但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小如表示,蜂鷹身上羽毛與其他猛禽相同,蜂鷹到底為何不怕蜂螫,至今仍無答案。    
 
         東方蜂鷹最早被認為是過境台灣的候鳥,但近年來又發現在台有繁殖紀錄;日本追蹤蜂鷹也發現,蜂鷹會繞經中國往東南亞避冬,但又沒經過台灣,居留呈現多樣貌。林務局表示,生態紀錄片的完成對蜂鷹生態研究是重要的里程碑,最快明年底正式公開播映。  
 

 
 ↑ 

此討論串共 2 筆資料







 台大登山社 / 山谷登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