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系統 ]  . 山谷會員   . 山谷聊天室   . 山谷活動   . 台大登山社活動   . 紀錄區   . 搜尋  



山谷聊天室
索引頁
山谷留言版
交流討論區
健身養身版
讀書會
悠悠40年
南南山語
南湖手扎
總圖日記
普二故事
海外飛鴻

 海外飛鴻   海外山谷伙伴
      列出所有文章   僅列出主題   貼討論主題 

游漢維「沒跨過去的岔路」
發表 NANCYHSIAO作者編修:附檔 / 內文
寫入 08/10/29 (三) 23:27:23 From 118.168.*
看了游漢維寫的「沒跨過去的岔路」,BB提起的「The    Road    Not    Taken」,也勾起了我的些許回憶。  
 
中學的美術老師畢業於杭州美專,除了按部就班教石膏像素描、靜物寫生外,還常常帶我們去戶外寫生,花蓮女中的校園、學校附近的菁華橋、花蓮海濱等等地方就成為我們畫畫玩耍的景點。當時我們這群愛作夢的後山少女不乏能文擅繪者,卻沒人敢妄想走上創作之路,原因無他,「窮人家子弟不該走這種不能掙錢的門道」。以民國五十年代的社經條件而言」,女孩子能上高中、甚至準備上大學,已經是千幸萬幸了,怎敢奢求其他。  
 
「人生這單行道,往往在你選擇了方向之後才出現遲來的標誌」。我們許多優秀同學囿於家境清寒,只好選擇師範學校,當起小學老師。但後來台灣經濟起飛,家戶所得急速遞增,這些小學老師紛紛進入大學補修學位,或轉換跑道。雖然迂迴前進,總算少點遺憾。  
 
年輕夢美,詩情畫意﹔年老膽小,只求平安。雖然自己也有過些許惆悵甚或感傷,但是碰到自己子女選擇未來時,仍然不敢鼓勵他們冒險走那條人跡罕至之路,畢竟,我們不忍心下一代受苦受難,而受苦受難可能正是藝術創作必要的試煉、考驗、甚或是養分。  
 
蘇格拉底要伯拉圖走過一大片麥田,找出一把最好的麥穗,伯拉圖忙了一天,空手而回,因為他一直以為前面會有更好的。人生這條單行道,即使在你選擇了方向之後,也未必能出現應有的標誌。誰也不知道那條沒跨過去的岔路,有沒有更明媚的風光﹔誰也不知道那條眾人走過的麥田,你是否找到一把最好的麥穗。  
 
過於圓滿,就不是真實的人生吧!  

 


以下列出完整討論串依 發表時間 排序
此討論串共 3 筆資料

討論串第 3 筆作者編修:附檔 / 內文
發表 Youhanwei(老太公)
寫入 08/11/12 (三) 03:32:02 From 216.65.*
老山胞林楷和劉元珠送我畫本﹐“害”我發了一大篇牢騷﹐文瑕把它送上山網﹐引發了更深刻的回應﹐也算是一小段緣吧。    
前幾天我把這篇牢騷相關的圖片貼在部落格上  ([相關連結] http:\\blog.sina.com.cn )  ﹐再仔細想想﹐其實我還真的只是發發牢騷﹐我似乎從來沒有真正後悔沒選擇這條或那條路。從文的路斷了之後﹐我曾認真考慮過森林系﹐一度也想治理江河﹐幾經週折最後是與大自然無緣﹐待在城裡修馬路搞交通。也許是窮家子弟早年培養出來那種逆來順受的本質﹐  也許是我無心插柳的本命﹐我一直都還很享受修馬路這份差事﹐越做越起勁。  (是所謂的自在嗎﹖)    
中途換跑道﹖我沒有BB的勇氣。  鎮樟勸我“劈腿”腳踏兩條船﹐我是不是老了點﹖翠瑛說的迂迴前進﹐倒還真有不少現例﹐不過我的心情似乎已休兵。(老太公游漢維)  
 

 
 ↑ 
討論串第 2 筆作者編修:附檔 / 內文
發表 bbwh64(BB)
寫入 08/11/02 (日) 22:53:24 From 122.120.*
看了翠瑛學姐的回憶,也再度勾起我的回憶──  
 
民國61年我國中畢業,同樣囿於家境清寒,只報考市師專及省師範(有公費),班上導師居於愛護心理,到家中遊說,幫我出高中聯考的報名費。結果,您猜怎麼著?我考上景美女中(當時排名第三),其它全摃龜。  
 
考大學時,考量經濟,志願我只填寫台北的公立學校,而且沒興趣的科系不填,台大也沒填任何系(想說應該考不上),寥寥無幾的幾個志願被導師看到,立刻苦口婆心一番,我只好補填上台大的幾個系,出乎意料,結果我以第一志願考上台大中文系。  
 
這該如何解釋呢?我的考運很好?導師有先見之明?導師引導學生作了明確的選擇?  
 
前幾年開始學佛之後,我漸漸明白,雖然我們常說,人生,是一連串選擇的過程,我們以為是自己選擇了前面(未來)要走的路,其實,是因緣和合,是前世的業力在今世開花結果。我相信,人生的一切都不是偶然。這幾年時常獨自在大陸邊疆旅行,更有這樣的體悟。  
 
前一陣子,在山社的網路讀書會分享了幾句話,在此,也分享給大家--  
 
對一切世間事,要當「真」的做,當「假」的看。  
那麼,再不圓滿的人生,也會自在。  

 
 ↑ 
討論串第 1 筆作者編修:附檔 / 內文
發表 NANCYHSIAO
寫入 08/10/29 (三) 23:27:23 From 118.168.*
看了游漢維寫的「沒跨過去的岔路」,BB提起的「The    Road    Not    Taken」,也勾起了我的些許回憶。  
 
中學的美術老師畢業於杭州美專,除了按部就班教石膏像素描、靜物寫生外,還常常帶我們去戶外寫生,花蓮女中的校園、學校附近的菁華橋、花蓮海濱等等地方就成為我們畫畫玩耍的景點。當時我們這群愛作夢的後山少女不乏能文擅繪者,卻沒人敢妄想走上創作之路,原因無他,「窮人家子弟不該走這種不能掙錢的門道」。以民國五十年代的社經條件而言」,女孩子能上高中、甚至準備上大學,已經是千幸萬幸了,怎敢奢求其他。  
 
「人生這單行道,往往在你選擇了方向之後才出現遲來的標誌」。我們許多優秀同學囿於家境清寒,只好選擇師範學校,當起小學老師。但後來台灣經濟起飛,家戶所得急速遞增,這些小學老師紛紛進入大學補修學位,或轉換跑道。雖然迂迴前進,總算少點遺憾。  
 
年輕夢美,詩情畫意﹔年老膽小,只求平安。雖然自己也有過些許惆悵甚或感傷,但是碰到自己子女選擇未來時,仍然不敢鼓勵他們冒險走那條人跡罕至之路,畢竟,我們不忍心下一代受苦受難,而受苦受難可能正是藝術創作必要的試煉、考驗、甚或是養分。  
 
蘇格拉底要伯拉圖走過一大片麥田,找出一把最好的麥穗,伯拉圖忙了一天,空手而回,因為他一直以為前面會有更好的。人生這條單行道,即使在你選擇了方向之後,也未必能出現應有的標誌。誰也不知道那條沒跨過去的岔路,有沒有更明媚的風光﹔誰也不知道那條眾人走過的麥田,你是否找到一把最好的麥穗。  
 
過於圓滿,就不是真實的人生吧!  

 
 ↑ 

此討論串共 3 筆資料







 台大登山社 / 山谷登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