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入 07/06/19 (二) 11:06:19 From 220.142.* | 從 google 搜尋很容易就看到這篇文章: 臺灣鋏蠓(小黑蚊)防治 [相關連結] http:\\www.epa.gov.tw (不轉貼, 請自行前往閱讀) --- "小黑蚊" 這名詞已經聽過很久了, 網路文章也看過不少, 也數次在中低海拔山區被不明小蟲群體攻擊, 造成大片很癢很癢的疹子, 但總是不知道自己被叮咬的是不是小黑蚊. 記得大約民國 67-68 年左右, 跟隨大少(舒孝潭)勘查松羅拳頭母, 下山後全身發癢, 滿布一塊塊紅疹, 而且持續了好久好久, 大概是半年. 回想爬山過程, 在一個小池沼長滿雜草的谷地, 我們席地而坐時有看到一群群很小的小蟲, 大概 1 mm 那麼小, 在草叢中有點像在飛舞, 又有點像是被人驚擾而起. 那小蟲感覺並不黑, 灰灰的, 也許是因為看到翅膀在空中揮舞所以才不黑吧? 因為蟲子很小, 所以是什麼顏色, 也只能用感覺的. 大約八年前在南部茂林山區勘查, 又發生一次下山後全身起癢疹, 非常癢, 這次比較快痊癒, 大概是兩星期. 回想登山過程, 在小溪澗附近草叢也看到一群群細小小蟲, 感覺就是在拳頭母看到的同一種, 蟲子細小當然看不清楚, 不過那印象是相同的. 從此以後. 我都會注意這種草叢間一群群的小蟲, 遇到就盡量避免被叮. 今年四月在無明東稜海拔 2400m 以下地區也看到一群群類似小蟲, 拜下雨之賜我們穿Goretex連帽雨衣褲, 擋住了蟲吻, 下山後在手腕部出現了少許癢疹. 大家有無類似經驗或資訊? |
|
|
| 發表 odysseyelf | 寫入 07/07/09 (一) 09:03:24 From 125.228.* | 我家在台中太平這裡, 小黑蚊跟我們相處已經快十年了吧,但是從更小時候的記憶中 就有跟牠們打交道的經驗。 台中地區的小黑蚊爆發好像是這十年內的事情。 因為阿祖家是在鹿谷瑞田,小學時清明掃墓回去,總會被小黑蚊叮的滿腳苞 可是我們家這裡卻沒有小黑蚊肆虐,直到國中,也不記得是哪個夏天, 就蜂擁而出,因為紗窗攔不住所以客廳裡根本待不下幾分鐘,被咬的超養很難受 出去戶外花園更慘,穿短褲的雙腿會變成灑滿細微芝麻粒(非常噁心的景象),密密麻麻 以後夏天,不是開冷氣,就是逃離到二樓,因為小黑蚊分布不到家裡的二樓,很奇怪 但這是初期的情況,後來不知道怎麼回事,我們發現有些小黑蚊會飛到二樓, 然後晚上的時候,會停留在牆壁上休息, 如何確定是小黑蚊呢?因為牠雖然比平常小黑蚊看起來飽滿了些,可是用手捏死後就會 噴出人血。 小黑蚊肆虐很久了,也曾經有中興大學昆蟲系的教授帶著學生來附近的竹林調查牠的 生態,因為小黑蚊實在是對中部居民很大的騷擾跟麻煩。 教授帶來的學生說,推測小黑蚊是從南投山區遷徙散播而來的,主要 是藉由竹林中積水的水池來繁殖,有竹林的地區肆虐情況會特別嚴重。 一些對小黑蚊的事情。 旨价 | ↑ |
|
| | 發表 vjso | 寫入 07/07/02 (一) 22:44:35 From 125.228.* | 擦優碘有效嗎?! 這讓我想起, 我曾經有個可怕的想法: 那小蟲是不是在皮膚下了蛋, 等蛋孵化時才造成難耐的癢? 因為經驗起來似乎都是下山後隔天才開始發作嚴重的癢疹.
| ↑ |
|
| | 發表 mamicola | 寫入 07/07/02 (一) 12:01:00 From 218.170.* | 小黑蚊是台中大坑山區的特產 不過外觀實在是沒有蚊樣 只是小小一點黑黑的 除非趴在皮膚上享用人血大餐 從來不曾像打蚊子那樣 可以用雙掌擊斃牠====根本就看不到 有一次在大坑山區被叮咬的經驗 當天短褲脫鞋一身輕便 突來痛癢的感覺 隨便抓幾下 發現守臂 大小腿 甚至腳背 就數不完的紅點((很紅)) 奇癢無比 回到家 擦遍 綠油精 白花油 萬金油 什麼膏什麼膏擦蚊蟲叮咬的 通通無效 還是癢 聽人家說 擦攸碘有效 擦了還真不癢了 只是一片一片的很難看 那次的經驗 從此不再靠近 大坑山區..........
| ↑ |
|
| | 發表 mingyu | 寫入 07/07/01 (日) 19:40:06 From 140.109.* | 查了一下資料[相關連結] http:\\tw.knowledge.yahoo.com , 摘要整理如下: <叮咬的原因> 小黑蚊需要吸食血液才能繁殖後代。就如同蚊子一樣,小黑蚊只有雌成蟲才會吸血。 <叮咬部位> 成蟲為害人體裸露之部位如臉、脖子、手及腳部,尤其是小腿與手部最常受害。當它吸血時常緊貼皮膚,由於蟲體微小而不易察覺。 <叮咬症狀> 受害者常被飽食血液,患處隨即紅腫,且讓人奇癢而難以忍受,體質較敏感者尚需就醫。由此所造成之紅疹常持續數日,嚴重時症狀可以持續十天以上。至於持續時間的長短,則因個人體質之不同而有所差異。 <活動季節> 本省小黑蚊(臺灣鋏蠓)族群密度之季節消長,因地區之不同而有些差異。於花蓮地區,每年自元月份起該蟲族群密度逐漸上升,至七月份達最高峰,八月至十二月則急遽下降。在南投地區,從十一月到翌年三月間雌成蟲之族群密度極低,三月下旬或四月上旬起密度逐漸上升,至六、七月間達最高峰。而於台南地區,從十一月到次年二月間,小黑蚊雌成蟲密度一般較低,在四至五月及七至十月則各有一個族群密度高峰期。 <活動時段> 小黑蚊成蟲主要在白天活動,嗜吸人血。以人體誘集法調查,臺灣鋏蠓之日間吸血活動自上午八時開始逐漸增多,至十四時達最高峰,此後漸漸減少,至黃昏時則完全消失。其中以十二時至十五時之時段,吸血活動最為活躍。 <活動範圍> 成蟲棲息在戶外,主要如竹林、灌木叢、雜草叢、果園、蔗園、茶園、檳榔園邊緣(葉及莊,1992)及山腳地帶等處。如果於戶外沒有吸血機會,也有可能會飛入室內吸食人血。成蟲一般飛行活動時,距離地面不超過兩公尺,大約是一個人的高度;在孳生場所的五百公尺半徑範圍內,為其主要活動地區(周等,1988)。 <個人防護> (1) 穿著長袖衣服、長褲,減少身體裸露之部位,以避免小黑蚊之叮咬。 (2) 於身體裸露部位塗抹或噴施忌避劑(防蚊液):使用之忌避劑如DEET(即diethyltoluamide),可預防小黑蚊為害達數小時之久。
| ↑ |
|
| | 發表 wschen | 寫入 07/07/01 (日) 17:37:21 From 140.112.* | 最近去了兩次陽明山區北側的竹子山攀登, 第二次去時(與教職員登山會)全隊許多人都被不明蟲類咬的全身起大片的丘疹, 奇癢無比, 我的手上在山中時就已有許多疹子, 回家發現在登山時發癢的大腿外側(有褲子遮住), 也有近百個群聚性的丘疹, 身上還有許多地方都有, 經過兩週多才漸漸痊癒, 今天手上仍有當時抓傷的疤痕, 蘇學長猜是小黑蚊, 我想想也很像, 因此有幾點觀察: 1. 若真是小黑蚊肆虐, 似乎有季節性, 我兩次去相距一個多月, 第一次是山谷活動, 都是早上同一時間起登, 路線完全一樣, 第一次完全沒有被咬, 第二次全隊多人中獎 2. 似乎可以叮透褲子 3. 回去後有續發的過敏反應, 抗組織胺效果不彰 文翔
| ↑ |
|
| | 發表 vjso | 寫入 07/07/01 (日) 17:00:31 From 125.228.* | 環保署的文章中: "...發現山地鋏蠓與低飛鋏蠓,此為台灣蠓類除台灣鋏蠓外最先發表其它種蠓類,1989年發表台灣省鋏蠓屬13種之描述,1991年發表鋏蠓屬11種,包括7新種與4種台灣新記錄種,至此台灣共24種,至其中僅台灣鋏蠓與山地鋏蠓兩種確定會叮吸人血。" 會不會在山上遇到的是山地鋏蠓? 不知山地鋏蠓看起來黑不黑? | ↑ |
|
| | 發表 jimmylin | 寫入 07/06/30 (六) 13:52:18 From 220.128.* | 第一次遇到小黑蚊是在南南段,記得當時利嘉林道上1、20隻繞著每個人轉,大家都受傷不輕,印象很深刻有人(游帥)被叮了個滿頭包猶如佛祖頭一般,好可憐。 入夜後(無光線)小黑蚊即偃兵熄鼓休息去了,這可比蚊子好些也是小黑蚊的一大特色,比起讓伙伴們住院的蛇與恙蟲,小黑蚊只能算是南南段3害之末。 後來也留意起這個黑色小炸彈,一些走過的地方,桃竹苗山區以乾淨出名沒有遇過黑色小炸彈,烏來哈盆等北部山區好像也沒遇過,但曾在3200m的干卓萬基點旁被好幾隻小黑蚊攻擊,可見他們分佈的上界3200公尺是有的,在台大法學院也曾被叮的很慘,所以0-3200都有小黑蚊出沒。 結論:除了抓一抓止癢一下我也想不出別的辦法,唉。
| ↑ |
|
| | 發表 suza | 寫入 07/06/30 (六) 10:53:24 From 211.74.* | 嗚嗚 打了一大篇的心得,結果被系統吃掉了,好累呀 再打一次,只好簡短的說:(這次聰明一點,先打在檔案上) ----------------------------------------------- 不知道我的小黑蚊,是不是和你們討論的一樣 不過,我每天早上在植物園被小黑蚊叮咬,已經6年了 在植物園的早上,各種蚊子分批出來 8點前後是比小黑蚊大的蚊子,成個體出現(因為可以看見單隻到處飛翔) 被叮咬的地方,也呈單處紅腫, 小黑蚊都在10點以後出現,被叮咬後,其養無比,雖看不見成群, 叮咬處卻都出現多處, 我每天兩隻腳都有20左右紅腫處, 用虎標萬金油(紅色)塗擦,可以消除發癢(馬上見效), 預防叮咬,純的香茅油噴灑環境四周,有效,不純的,沒有效果, 純的香茅油味道清香,不純的,味道嗆鼻,有化學味(在名佳美買的都無效), 多年來,我已經對蚊子叮咬有了免疫(一直都是蚊子的目標,但今年只是紅腫不會養,而且紅腫處越來越小) 不知是蚊子不理會我了,還是我的功夫加深了 ^_* 但是今年吃了很多粽子後,又開始發癢(好後悔吃了哏多粽子) 這問題值的再觀察 希望蚊子以後叮咬我之後,只會小紅點,不會發癢, 就很謝天地了 和植物園蚊子每天為伍的 阿霞
| ↑ |
|
| | 發表 ymlai | 寫入 07/06/28 (四) 21:06:39 From 218.171.* | 驅蚊器的原理是模仿雄蚊翅膀振動的聲音 小黑蚊並不是蚊子 所以驅蚊器沒有效 不過DEET,香茅油或樟腦油應該會有效 我有一次去花蓮慈濟開研討會 午休時在室內找不到位子 室外中庭的桌椅卻一個人也沒有 很高興地坐下 立刻有二,三十個小黑點停在我手臂內側 起初我還很有興趣地觀察它們 不過瞬間就奇癢整個手臂紅腫 小黑蚊在台灣的危害似乎有擴大的趨勢 應該是環境污染或變遷造成 | ↑ |
|
| | 發表 mingyu | 寫入 07/06/20 (三) 18:25:56 From 140.109.* | 在山上偶而會遇到小黑蚊, 印象比較深的一次是在小鬼湖附近的紅鬼湖, 位於海拔2300m, 在大埔山頂附近. 那次手臂被叮了不少, 下山後癢了一兩個星期. 相對於其它的蚊子, 小黑蚊可說是不怕死的, 被牠們盯上, 是趕不走的, 只能把牠們打死.或用煙驅趕. (現在有賣驅蚊超音波震盪器, 不知效果如何?) | ↑ |
|
| | 發表 vjso | 寫入 07/06/19 (二) 11:06:19 From 220.142.* | 從 google 搜尋很容易就看到這篇文章: 臺灣鋏蠓(小黑蚊)防治 [相關連結] http:\\www.epa.gov.tw (不轉貼, 請自行前往閱讀) --- "小黑蚊" 這名詞已經聽過很久了, 網路文章也看過不少, 也數次在中低海拔山區被不明小蟲群體攻擊, 造成大片很癢很癢的疹子, 但總是不知道自己被叮咬的是不是小黑蚊. 記得大約民國 67-68 年左右, 跟隨大少(舒孝潭)勘查松羅拳頭母, 下山後全身發癢, 滿布一塊塊紅疹, 而且持續了好久好久, 大概是半年. 回想爬山過程, 在一個小池沼長滿雜草的谷地, 我們席地而坐時有看到一群群很小的小蟲, 大概 1 mm 那麼小, 在草叢中有點像在飛舞, 又有點像是被人驚擾而起. 那小蟲感覺並不黑, 灰灰的, 也許是因為看到翅膀在空中揮舞所以才不黑吧? 因為蟲子很小, 所以是什麼顏色, 也只能用感覺的. 大約八年前在南部茂林山區勘查, 又發生一次下山後全身起癢疹, 非常癢, 這次比較快痊癒, 大概是兩星期. 回想登山過程, 在小溪澗附近草叢也看到一群群細小小蟲, 感覺就是在拳頭母看到的同一種, 蟲子細小當然看不清楚, 不過那印象是相同的. 從此以後. 我都會注意這種草叢間一群群的小蟲, 遇到就盡量避免被叮. 今年四月在無明東稜海拔 2400m 以下地區也看到一群群類似小蟲, 拜下雨之賜我們穿Goretex連帽雨衣褲, 擋住了蟲吻, 下山後在手腕部出現了少許癢疹. 大家有無類似經驗或資訊?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