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入 07/04/01 (日) 10:59:52 From 211.74.* | 吳哥旅遊心得 張榜奎 過年期間我走訪了兩次吳哥,吳哥已經有1200多年的歷史,其中絕大多數建築與寺廟屬於印度教。1181年登基的闍耶跋摩七世 Jayavarman VII改宗大乘佛教(闍,讀如蛇),建立大吳哥城(Angkor Thom),並以自己巨大的容貌普遍雕刻於大吳哥城中,就是所謂的「微笑高棉」。闍耶跋摩七世過世後,吳哥王朝又改回印度教信仰。 自從微笑國王去世後,吳哥國勢驟弱,臨國暹羅便趁機侵擾,在一四三一年終於攻下吳哥都城,而將宮殿珍寶、神廟金佛洗劫一空,王都被迫遷往金邊 Phnom Penh,並改信小乗佛教,吳哥因此被冷落遺忘了四百餘年,直到1860年被殖民主法國的植物學家Henri Mouhot「發現」,才又開始引起重視。 這一次我在吳哥各寺廟中,看到許多靈迦Linga與優尼youni。優尼代表女性生殖器,呈四方形,像硯台,北邊有一長溝,狀似出水口(朝向北邊)。優尼正中有一孔,插上圓柱形「靈迦」,靈迦代表男性生殖器(如圖010、020)。在印度的印度教的寺廟中,信徒經常保持靈迦的濕潤,在上面澆水,塗牛奶、牛油與蜂蜜,撒上鮮花。 靈迦與優尼在印度教中極為神聖。第二次去吳哥,我們還驅車35公里到哥巴斯賓山,和50公里外的「荔枝山」一樣,兩座山上都有小溪瀑布,溪邊到處都是吳哥王朝時期雕刻的佛像(如圖030,印度神像,造型與佛教相似),河床上佈滿了無以計數的靈迦與優尼(如圖040、050),極為壯觀與特殊,我們稱為「千陽河」。 令我好奇的是,吳哥寺廟中,有許多佛(神)像都擺在優尼(代表女性生殖器)上供人膜拜(如圖060、070、080)。大年初一那天,我看到電視新聞報導,日本某城鎮(好像是加賀)的特殊過年習俗,當天全鎮的男士,不管風雪與否,全都只穿著丁字褲,數千人擠在寺廟四周,只等時辰一到,即奮勇上前搶「頭香」,新聞報導中說有一人因此被踩死。令我大為訝異的是:所謂的香爐,造型就是「優尼」,而「香」呢?正好就是百分百的「靈迦」,只是小了一大號,正好握在手上。優尼中,只有一孔,只容得下一根靈迦,與「北港香爐人人插」不太一樣。當然,印度教的優尼也有2孔、3孔的,代表「創造」、「保護」、「破壞」3個神祈(如圖090)。 回來後,我特地去請教一位朋友,他習佛數十年,並在「十方禪林」固定開課,講了十幾年。 他說「靈迦與優尼」本來就是印度教最基本的信仰,佛教也照樣搬過來,只是經過了千年的演變,「靈迦與優尼」被包裝得更精緻(如圖100),。如同基督教(天主教)將玫瑰比喻為女陰(如圖110),佛教將優尼美化成「蓮花」(如圖120、130、140,優尼上方都帶有各種美化的靈迦),金剛杵也是靈迦的變形(如圖150,不帶優尼)。連貔貅(如圖160、170)都必須帶有陽具,才會「有力」。至於圖180則是印度教的聖器靈迦與優尼。關於女性生殖器的造型可以看圖片190,其中有些帶有「男性因素」,如靈迦或圓點。 看到這裡,我不免和朋友討論印度教的宗教哲學,我們不可以忘記:佛教絕大多數的思想源自印度教,兩者有許多的一致性。 印度教認為:有生就有死、有虛就有實、有空就有滿、有收斂就有擴張,有正就有反、有創造就有破壞,宇宙間一切就擺盪在這兩者之間。出生以後開始蓄積能量,能量達到最高就會步向死亡,死亡以後又再生…….,就是輪迴。 突破這種輪迴的境界,就是不生不死,是一種超脫的狀態,那就是「涅槃」,就是「悟道的狀態」。 在印度教的認知裡面,認為男女象徵虛與實、空與滿、收斂與擴張、正與反、創造與破壞,當正反「合」(男女達到高潮)就是達到「悟道狀態的一種」。也就是說當男人射精以後,通常疲累不堪狀似死亡,然後必須逐漸蓄積能量,然後又是下一次。 在那「類似死亡」的片刻,就像「涅槃」的狀態,不生不死「很超脫」。就像蛇在脫皮的時候「類似死亡」,然後又是活龍一尾,所以蛇又象徵「能量」備受尊崇(如圖192)。 圖片200就是「男女雙修」的佛像(和圖片210一樣,圖片的擋名就是書中的解說,不是我個人意見),圖片210就是「悟道的狀態」,:大威德明王(男性)就是「破壞死亡的力量」。 正反「合」的「合」,就是最高境界,簡單的說就像辯論的時候,一正一反兩股勢力在拉扯在擺盪,當越辯越明的時候,真理便浮現了,過程中兩邊都學到了都有收穫,那就是「合」,就是「辯論的涅槃狀態」,人世中所有事物無不如此。(最後兩句是我個人的想法。) 聊到最後,我問朋友:漫畫或電影中,唐三藏戴的帽子,或道士戴的帽子狀似蓮花,那是不是「優尼」(女陰)呢?朋友說:那本來就是!我趕快回家找唐三藏的圖片,赫!不但有「優尼」,其中還插了一根「靈迦」!這下我服了!(如圖220) 姑爺 ------------------------------------ 印度教佛教的龍與蛇 張榜奎 去吳哥之前,我知道「乳海翻騰」是印度教非常基本的教義圖騰,故事中有一條非常長的蛇(到了中國說成龍),兩邊各有無數的善神與惡神在拔河(圖2010、2020、2030),因為太劇烈了,以致產生了許多泡泡,那些泡泡變成了「飛天」(敦煌飛天的由來)(圖2040是前圖飛天的細部放大),也就是說產生了生命。也因為翻騰太劇烈了,因此引來濕婆神坐鎮中間,形成一股穩定的力量(圖2050)。 過完年,我第二次到吳哥,找到小吳哥東面第一層牆,果然看到這一個巨幅雕刻。原先我想拍連續照,回家再組合成完整圖形,沒想到拍了幾張,才發現整條蛇(龍)竟然約莫長達百公尺,只好拍幾張局部做為交代。 我想不通的是,世間哪有「乳海」?又乳海為何產生生命?同樣我拿這幾張照片請教朋友,他說(他去過很多次印度,都是專程去請教高僧):所謂「蛇」就是「男性生殖器」也就是前一篇說的「宇宙能量的來源」,翻騰後自然產生「乳海」(精液),生出生命(飛天),再自然不過了。 至於濕婆坐鎮中間,就是正反拉鋸的穩定的力量,是仲裁、是協調、也是理性的克制。所以印度教、佛教的塔,一定是單數,因為偶數形成拉鋸,需要再加上仲裁、協調、理性的克制,奇數代表印度教宇宙觀的穩定,佛教延續了過來。 吳哥不管在印度教時期,或佛教時期,對「乳海翻騰」無比尊崇。所有大小城門、廟門,一定都有兩排無數善惡之神做拉蛇拔河狀,那是無比神聖的圖騰(見圖2060、2070)。 以聖殿「涅盤宮」來說,也是兩條巨蛇圍繞保護,昂然面對觀音菩薩(圖2080),兩蛇在後方交尾(圖2090)。圖2100則是日惹皇宮拍攝,兩龍(蛇)交尾亦然。 佛教有一傳說:當年「龍樹菩薩」盤腿修行的時候,適逢下雨,須臾背後來了一條眼鏡蛇,張開頸部形成傘狀保護他。我在吳哥藝品店看到這種雕刻(佛教),是七頭的眼鏡蛇,可惜不能拍照。沒想到前幾天在巴里島,竟然看到了印度教的雕像,完全相似百分百(印度教,圖2110、2120)。通常佛坐在蛇上的雕像,蛇都是盤身三圈半(圖213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