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入系統 ]  . 山谷會員   . 山谷聊天室   . 山谷活動   . 台大登山社活動   . 紀錄區   . 搜尋  



山谷聊天室
索引頁
山谷留言版
交流討論區
健身養身版
讀書會
悠悠40年
南南山語
南湖手扎
總圖日記
普二故事
海外飛鴻

 山谷留言版  
      列出所有文章   僅列出主題   貼討論主題 

聖稜線O形縱走 輕裝一日行
發表 mingyu(阿佑)作者編修:附檔 / 內文
寫入 06/06/19 (一) 10:12:13 From 140.109.*
一般對高山縱走的印象,就是背著大背包,辛苦地爬過一山又一山,「背重不死、行久會到」(台語)是廣為流傳的勉勵話語。雖然如此,但換個角度想,如果去高山縱走能像去郊山走走一樣只背著小背包,該多愜意啊!恩,來試試輕裝縱走高山!地點呢?岳界聞名的聖稜線尚未走過,就去熱門的聖稜線O形縱走吧。  
   
聖稜O,一般會安排三至六天來走(視行進的速度及走訪的景點數目而異),如果要輕裝一天走完,則有挑戰性。此外,這路線會經過幾處有危險性的地方,包括兩個險惡地形--素密達斷崖、品田斷崖,以及兩個黑熊可能出沒的地點--新達、雲達卡。另外,令人擔心的是高山病,以前曾有山友被困在雪北山屋的案例,而這次一日高山縱走,並沒有時間讓身體逐漸適應海拔高度,可能易發生高山病。  
 
聖稜O一日行,有挑戰性、也隱含危機。鼓起勇氣,出發了!  
 
時程:    
2006/6/17  (晴有薄雲,午後有雲霧湧起)  
4:35  武陵山莊(1800m)  天剛亮  
5:45  池有山登山口(2160m)  
7:45  2K緩稜處(2880m)  
8:45  三叉營地(3200m)  
9:05  池有山▲(3303m)  
10:00  新達山屋◢◣(3166m)  
11:20  品田山▲(3524m)    
12:25  布秀蘭山▲(3438m)  
13:30  素密達山▲(3517m)    
14:05  雲達卡山屋◢◣(3470m)  
14:30  穆特勒布山▲(3626m)  
17:00  雪山北峰▲(3703m)  
17:15  雪北山屋◢◣(3590m)  
18:45  凱蘭特崑山▲(3731m)  
18:50  凱蘭特崑山南鞍叉路(3700m)  天將暗  
20:55  三六九山莊◢█◣(3160m)  
21:35  雪山東峰▲((3201m)旁  
24:35  雪山檢查哨(2130m)  
2:35  武陵山莊(1800m)  
時間22小時(在海拔3000m以上約14小時)  
高度落差2000m  (海拔1730m~3731m)  
 
經過22小時行走,終於回到出發點了!一路上發生些小狀況:到素密達斷崖時剛好開始起霧,讓人擔心,還好一下子霧就散了;在雲達卡一帶路跡不清楚、路線走向怪異,讓人糊塗,還好不久就找到路;而在最後的小徑與馬路,瞌睡蟲蠢動,一坐下來閉起眼睛就會睡著。這一趟原本想從池有山縱走到雪山主峰,結果並未如預期(可能還多需1.2小時),原因之一是高度適應不足,使體能表現不夠好,另一個原因是沿途路跡不夠清楚,需要來回找路,花一些時間、體力。  
 
以輕裝來縱走高山是新鮮的經驗,雖然身體(腳)有些疲累,但心理是愉快的。若你是有經驗、有體力的登山者,不妨也試一試這種輕而快的登山風格(缺點是無法到處停留觀察事物、以及有狀況時較缺資源來處理)。  
 
--------------------------------------------------------------------------------------------------------------------------  
 
[一些資訊]  
 
山屋:新達、雲達卡、雪北等是新建的山屋,都有接屋頂雨水到密閉水桶,水質佳、水量豐。  
 
路況:  
(1)布秀蘭山至素密達山之間為破碎岩稜,路繞來繞去,不很清楚。  
(2)雲達卡山屋至穆特勒布山南鞍間主要為橫行路段,但有一小段路繞上後又(沿岩溝)繞下很深(40m~50m),使人搞迷糊。  
(3)雲達卡山屋向上要爬穆特勒布山的路徑稍不清楚。  
(4)凱蘭特崑山南鞍至三六九山莊的路有些地方(在晚上)路跡不清楚,而沿山腰橫行的路段有許多倒木,要不斷跨爬。  
 
斷崖:  
(1)品田斷崖:一般通行的路是經由品田山的西北西方向,其間有分離的三段岩階,都綁有繩子(有點舊)。    
[上段]  高5m,難度5.5。    
[中段]  高10m,分為上下兩部,上半部高6m,難度5.8~5.9,下半部高4m,難度5.3~5.4。此段繩子的固定點是由一堆石頭所組成。  
[下段]  高10m,分為上下兩部,上半部高5m,難度5.2~5.3,下半部高5m,難度5.3~5.4。  
(2)素密達斷崖(位於素密達山的西側):一般通行的路上有三段接臨著的岩石落差,高都約5m,難度在5.3~5.5間,都綁有繩子。  
(過斷崖時我背小背包下攀,其中品田斷崖的中段要抓一下繩子,其它的不必抓繩子)  
 
裝備:(出發時小背包重約4公斤)  
水2.6升(如果一路上使用山屋的水,那出發時帶0.7升水就可以了)  
扁傘繩12m、6m各一條(都沒用到)  
衣著方面,除了身上穿的,有帶Goretex雨衣、薄保暖衣、薄保暖褲各一件  
 
手機通訊(遠傳電信):品田山頂、雪北山屋、雪山東峰等地收訊佳,可完全通話,其餘稜線上可撥打緊急求救電話112。  

 
 品田斷崖的通行路線(303 KB)
 品田斷崖上段岩階(189 KB)
 品田斷崖中段岩階(203 KB)
 品田斷崖下段岩階(202 KB)
 素密達斷崖路線之上中兩繩段(185 KB)
 素密達斷崖路線之下繩段(198 KB)
 新達山屋(202 KB)
 雪山(左)與北稜角(右)(179 KB)
 大霸尖山與小霸尖山(194 KB)


以下列出完整討論串依 發表時間 排序
此討論串共 7 筆資料

討論串第 7 筆作者編修:附檔 / 內文
發表 Muni(Muni)
寫入 09/07/10 (五) 17:24:41 From 220.132.*
阿佑這一篇算是經典  
 
有關入園證方面,根據與三大山岳國家公園交涉狀況,一日超過20K的行程(非單純單攻熱門山頭:如玉山雪山等),以兩日申請,勉強可透過網路申請(或再透過電話聯繫)完成並通過,  
如小O聖兩日完全不須要額外的函送文件即會通過,vul  先生的說法是如果同樣的行程,以一日行程申請,會電話詢問並要機關發文(玉管則說『個人』可發文)。  
(以上為個人有特地到保育課詢問的狀況)  
 
申請超出一般山友的行程,太管處的作法是直接退件,並要求重新更改行程,並發簡訊和電郵通知,這時候您可以有兩種作法,一種是修改登山天數;另一種是佐証資料(透過電話、電郵或申辦系統等)。  
 
玉管處的新系統已經將路線的天數寫在申辦系統中,需要有不同的行程可以反應要求增加到清單中(cj;6小姐說的),但是另類的行程需要『專案申請』(甚至會告知專案申請只有玉山主西峰當日往返案),而這專案申請,雖然你的籌碼與立場贏面大,但文件修正往返費心神(內部公文流程也是),甚至壓根兒不容許這樣另類且多元的登山模式干擾安全因子(唉!),所以最好的方式,是以較正常的天數行程來申請,除了可以較無阻礙取得入園證之外,也比較不會為難承辦的人員和主管,而且在天氣或體能狀況不好時也有山屋或營地備援。  
 
一日往返的行程很迷人,兩日極限疾走+露宿,除了迷人更可輕鬆享受山林,甚至降低干擾與生態沖擊。  
(以上兩類型已於後文補充說明)  
 
多年沒運動同樣陡坡2K,一年前剛接觸時花2:10多,一年後再去試不到1:30,當然啟程的時刻也會影響到行走效率;而熱食方面,目前以酒精爐替代,密封藥水罐120CC基本上可以用四餐(以加熱的時間效率為導向),不管一天或兩天都很合用,重量差別大概就是少一顆瓦斯罐的重量和體積(重量差不大約140g~200g,但體積騰出不少)。  
(之前酒精爐曾在海拔3800以上作業並露宿,後來買小攻頂爐就將酒精爐閒置,現在發現兩日以內的行程,酒精爐還真的很好用。)  
 
看過乙的北一段三日行,也試了中央尖山兩日行(休息約半年重新運動,爬坡行程有點慢。),最近是試了這個,希望有同好可以一起交流,八月初和八月中申請了不同的兩個山岳入園證,不過目前可能再找某個溫泉試試一日來回(差不多也是38KM,但中級山有蛇,且也要下支流溪溝)。  
◎南玉山43.4K一日來回  
[相關連結] http:\\www.taipeimarathon.org.tw   
◎極限花園→→東埔-玉山-塔塔加繞大圈(八大秀)之旅  
[相關連結] http:\\www.taipeimarathon.org.tw   
 
其實比較希望看到的探討是裝備上的設計,比如鞋款樣式、遮雨與露宿裝備、保暖防曬、背包腰包等等的相關資料,其次是整體心智與哲學觀念部份。  
◎裝備  
◎體能  
◎心智與分析判斷經驗  
◎風險評估與應變計劃  
 
以上雜亂資料供大家參考。  
 
---------------------------------------------------  
2009/07/14補充  
 
※背包快客(Fastpacking)定義  
Fastpacking  不是新的休閒活動,但近幾年來,越來越受歡迎,最簡單且重要的條件,即是意味著背的更輕並行走的更快(Muni:文章說的快不是指速度快,走的久距離也會拉長。),『背包』也意味著行程長途到必須宿營,使用攜帶的物品並且睡眠過夜。  
 
今天,人數雖少但卻有越來越多的背包客,會採用比以往更輕的裝備、用更短時間去行走以往的距離。每天行走  30、50,甚至60公里是普遍的,這些超輕遠足者在山徑上有時用跑的,保存身體的能量不同於以往的重裝苦行者,而且更有閒情雅致的心情去欣賞與感受到山徑步道中的優美景色。  
 
※其它辨析:  
1.無支援協助無補給:從開始到結束僅採用背包內的東西,而不接受外來的協助。  
2.單獨一人:因為和別人同行有情感上的寄託與協助。  
3.和極限山徑越野(馬拉松)差別:  
     第一點,Fastpacking沒有額外協助。  
     第二點,Fastpacking從背包中拿出露宿裝備和輕量化睡袋睡個3到4小時,  
     極限馬拉松通常不停下來,頂多在救護站打盹。  
 
※Trail  running  +  Hiking  +  Backpacking  =  Fastpacking  ?  
Fastpacking是近來山徑越野跑步所發展的一種活動。在山徑之中,採用一日的時間是不足夠使用的,故分散成數天完成,將露宿裝備最小化並背著走,這能擔保跑步和體能達到一個新的水平。    
 
唯一的缺點是,找到一個合適的地點並不是非常容易,因為能找出緩和坡度的山徑不是那麼簡單。為什麼?因為它真正包含著風險,而行程至少應包括一個晚上露宿。國家公園步道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Fastpacking可以被看作是極限山徑跑步的一種延伸。所不同的是,極限馬拉松是有組織,有競爭性的活動,其重點是讓跑者從甲地到乙地,盡快地到達,並至少有某種程度的支援與協助。而Fastpackers則自行攜帶所有的支援裝備與糧食。    
 
※極限單日往返(Extreme  day  hiking)  
這是國外網站的資料與名詞,因為似乎尚未成為潮流,而且跟國內的單攻山頭很類似,資料中提到,單日以爬升1200M路程約22K(英制換算約值)以上才算是稍有難度的極限行程,差不多也是國內單日往返單攻山頭的里程,而南湖大山若以單日的Trail  running會對不起自己,畢竟都到圈谷樂園了,所以似乎更適合以Faskpacking進行,但里程方面可能比較『浪費』,核算之後可能以陶塞山屋舊址或馬比杉山等地為露營點,甚至往返又回到圈谷,另外一條路線是直下中央尖溪山屋,第二天直接經南湖山屋出林道,體力夠甚至往返中央尖山再出林道,所以依國內的國家公園步道之里程與坡度,以極限單日往返和Faskpacking比較適合,其中Faskpacking在部份路段是可以用跑的方式,比如雪山和玉山山徑,但原則上用快走的方式,能量保存會比較好一些。
 
 ↑ 
討論串第 6 筆作者編修:附檔 / 內文
發表 mingyu
寫入 06/06/24 (六) 14:12:49 From 140.109.*
世宇:  
 
這次聖稜O原本是計劃三天走完,  所以雪霸國家公園審核通過.  後來出發前朋友臨時無法成行,  才改為一天輕裝走.  
 
一路上完全沒有跑,  也不算競走,  只能說走,  而其中有兩段水平路(新達一帶.三六九山莊至雪山東峰)可說是輕快的走.  全部里程38公里,  全部時間22小時,  平均時速為每小時1.7公里.  [走陽明山東西大縱走時之平均時速為每小時3.1公里,  而一般人在平地步行之時速為每小時4公里]  
 
阿佑
 
 ↑ 
討論串第 5 筆作者編修:附檔 / 內文
發表 shihyu
寫入 06/06/24 (六) 08:52:05 From 218.166.*
阿佑  
 
想請問你也是照一日行程申請證件嗎?  
感覺照實申請應該不會過...?  
 
還有這次行進時偏小跑步或競走嗎  
還是輕快的走?  
 
我也很想去高山    
也是很不想等連假和  
賭連假是好天氣的上班族  
 
這樣的嘗試感覺很自由  ~  
 
世宇
 
 ↑ 
討論串第 4 筆作者編修:附檔 / 內文
發表 mingyu
寫入 06/06/23 (五) 23:40:09 From 140.109.*
其實一點都不猛,  "行久會到"  罷了.  而在半個月前,  根本沒想過.也不敢想花一天就走聖稜o縱走.    
 
以前走過三個高山縱走:北一段(三次,冬季).能高安東軍.丹大橫斷,  速度並不快,  一方面是因背包重.另一方面是因習慣走探勘路線.慢慢走.東看西看.  而半個月前的那趟陽明山東西大縱走,  因為要練體力,  較用力走,  結果發現輕裝居然可以走很快.而且不太會累,  當在面天山頂往東看去,  驚訝半天多的時間居然走了這麼長的稜脈!  便對輕裝走路的速度與耐力有了新的了解.  接著本來要陪一位朋友來個聖稜o三日行(負重兼高地適應訓練),  出發前朋友有事不能去,  我就突然想來一趟聖稜O輕裝一日行.    
 
這一趟下來,  基本上接近原本計畫的速度.  特別地,  肩膀都不會酸,  而腳雖會酸.但只要休息一下就又可以繼續走,  與重裝時差異很大.  (這輕裝耐走的特性,  是人類與猩猩分家幾百萬年以來逐漸演化而成的,  雖然如此,  但一旦負重約超過體重1/10~1/5,  走路的能力就打折扣,  除非是有經常性鍛鍊.)    
 
輕裝走快只是登山風格的一種,  其好處之一是讓原本長時間.上班族需請假才能成行的高山縱走有了新的可能.  以後可能會以輕裝試試北二段O形.奇萊連.聖稜O等較短的高山縱走,  也歡迎有體力.有耐力的伙伴一起試試.(參考標準:約九小時左右走完陽明山東西大縱走,  而完成時不會很累)  
 

 
 ↑ 
討論串第 3 筆作者編修:附檔 / 內文
發表 pigface
寫入 06/06/23 (五) 12:04:35 From 59.105.*
阿佑,  
 
上次小O從塔塔加一日來回玉山主+北(我中途就掛點了),  已經是累到不行,  沒想到阿佑更猛!  
下次有這種行程要通知一下哦!  我也想試試看.  
 
Pigface
 
 ↑ 
討論串第 2 筆作者編修:附檔 / 內文
發表 ghic
寫入 06/06/19 (一) 14:17:59 From 140.112.*
上次奇瑾三天跑完北一段(中央尖到巴巴山那段還稜線探勘)  
以及約三天跑奇萊東稜,我收到邀約整個愣住  
 
結果今天看到更猛的「一日O聖」  
果然很有阿佑學長的極限風格  
 
 

 
 ↑ 
討論串第 1 筆作者編修:附檔 / 內文
發表 mingyu
寫入 06/06/19 (一) 10:12:13 From 140.109.*
一般對高山縱走的印象,就是背著大背包,辛苦地爬過一山又一山,「背重不死、行久會到」(台語)是廣為流傳的勉勵話語。雖然如此,但換個角度想,如果去高山縱走能像去郊山走走一樣只背著小背包,該多愜意啊!恩,來試試輕裝縱走高山!地點呢?岳界聞名的聖稜線尚未走過,就去熱門的聖稜線O形縱走吧。  
   
聖稜O,一般會安排三至六天來走(視行進的速度及走訪的景點數目而異),如果要輕裝一天走完,則有挑戰性。此外,這路線會經過幾處有危險性的地方,包括兩個險惡地形--素密達斷崖、品田斷崖,以及兩個黑熊可能出沒的地點--新達、雲達卡。另外,令人擔心的是高山病,以前曾有山友被困在雪北山屋的案例,而這次一日高山縱走,並沒有時間讓身體逐漸適應海拔高度,可能易發生高山病。  
 
聖稜O一日行,有挑戰性、也隱含危機。鼓起勇氣,出發了!  
 
時程:    
2006/6/17  (晴有薄雲,午後有雲霧湧起)  
4:35  武陵山莊(1800m)  天剛亮  
5:45  池有山登山口(2160m)  
7:45  2K緩稜處(2880m)  
8:45  三叉營地(3200m)  
9:05  池有山▲(3303m)  
10:00  新達山屋◢◣(3166m)  
11:20  品田山▲(3524m)    
12:25  布秀蘭山▲(3438m)  
13:30  素密達山▲(3517m)    
14:05  雲達卡山屋◢◣(3470m)  
14:30  穆特勒布山▲(3626m)  
17:00  雪山北峰▲(3703m)  
17:15  雪北山屋◢◣(3590m)  
18:45  凱蘭特崑山▲(3731m)  
18:50  凱蘭特崑山南鞍叉路(3700m)  天將暗  
20:55  三六九山莊◢█◣(3160m)  
21:35  雪山東峰▲((3201m)旁  
24:35  雪山檢查哨(2130m)  
2:35  武陵山莊(1800m)  
時間22小時(在海拔3000m以上約14小時)  
高度落差2000m  (海拔1730m~3731m)  
 
經過22小時行走,終於回到出發點了!一路上發生些小狀況:到素密達斷崖時剛好開始起霧,讓人擔心,還好一下子霧就散了;在雲達卡一帶路跡不清楚、路線走向怪異,讓人糊塗,還好不久就找到路;而在最後的小徑與馬路,瞌睡蟲蠢動,一坐下來閉起眼睛就會睡著。這一趟原本想從池有山縱走到雪山主峰,結果並未如預期(可能還多需1.2小時),原因之一是高度適應不足,使體能表現不夠好,另一個原因是沿途路跡不夠清楚,需要來回找路,花一些時間、體力。  
 
以輕裝來縱走高山是新鮮的經驗,雖然身體(腳)有些疲累,但心理是愉快的。若你是有經驗、有體力的登山者,不妨也試一試這種輕而快的登山風格(缺點是無法到處停留觀察事物、以及有狀況時較缺資源來處理)。  
 
--------------------------------------------------------------------------------------------------------------------------  
 
[一些資訊]  
 
山屋:新達、雲達卡、雪北等是新建的山屋,都有接屋頂雨水到密閉水桶,水質佳、水量豐。  
 
路況:  
(1)布秀蘭山至素密達山之間為破碎岩稜,路繞來繞去,不很清楚。  
(2)雲達卡山屋至穆特勒布山南鞍間主要為橫行路段,但有一小段路繞上後又(沿岩溝)繞下很深(40m~50m),使人搞迷糊。  
(3)雲達卡山屋向上要爬穆特勒布山的路徑稍不清楚。  
(4)凱蘭特崑山南鞍至三六九山莊的路有些地方(在晚上)路跡不清楚,而沿山腰橫行的路段有許多倒木,要不斷跨爬。  
 
斷崖:  
(1)品田斷崖:一般通行的路是經由品田山的西北西方向,其間有分離的三段岩階,都綁有繩子(有點舊)。    
[上段]  高5m,難度5.5。    
[中段]  高10m,分為上下兩部,上半部高6m,難度5.8~5.9,下半部高4m,難度5.3~5.4。此段繩子的固定點是由一堆石頭所組成。  
[下段]  高10m,分為上下兩部,上半部高5m,難度5.2~5.3,下半部高5m,難度5.3~5.4。  
(2)素密達斷崖(位於素密達山的西側):一般通行的路上有三段接臨著的岩石落差,高都約5m,難度在5.3~5.5間,都綁有繩子。  
(過斷崖時我背小背包下攀,其中品田斷崖的中段要抓一下繩子,其它的不必抓繩子)  
 
裝備:(出發時小背包重約4公斤)  
水2.6升(如果一路上使用山屋的水,那出發時帶0.7升水就可以了)  
扁傘繩12m、6m各一條(都沒用到)  
衣著方面,除了身上穿的,有帶Goretex雨衣、薄保暖衣、薄保暖褲各一件  
 
手機通訊(遠傳電信):品田山頂、雪北山屋、雪山東峰等地收訊佳,可完全通話,其餘稜線上可撥打緊急求救電話112。  

 
 品田斷崖的通行路線(303 KB)
 品田斷崖上段岩階(189 KB)
 品田斷崖中段岩階(203 KB)
 品田斷崖下段岩階(202 KB)
 素密達斷崖路線之上中兩繩段(185 KB)
 素密達斷崖路線之下繩段(198 KB)
 新達山屋(202 KB)
 雪山(左)與北稜角(右)(179 KB)
 大霸尖山與小霸尖山(194 KB)
 ↑ 

此討論串共 7 筆資料







 台大登山社 / 山谷登山會